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3.太空一日 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3.太空一日 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7 23:26:13

内容文字预览

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太空一日》是2016(部编)人教社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作者杨利伟,选自他的自传《天地九重》,文章以2003年10月15日作者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搭乘“神舟五号”进入太空为背景,讲述了作者在太空中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课文所在的单元以探险为主题。
对于课文所在单元的单元目标和课文的教学要点,人教社配套《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为《教参》)给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单元目标:
⑴探险是人类的一种探求未知的伟大精神,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体验到这种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伟大价值。
⑵浏览是随着阅读量的扩大而必然出现的一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尝试并逐步学会运用这种阅读方法,以利于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与阅读视野。
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教学要点:
⑴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可以借助小标题)
⑵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子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学情分析
包钢十二中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经过近两个学期的训练,已经具备了速读课文从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谈自己的感想。
七年级的学生有着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探险一类的文章及名著非常感兴趣,但是本校学生大都为外来打工子女,能力不足,所以他们欠缺深层次的阅读,对于文章蕴含的情感和写作手法的感受与赏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训练。
设计说明
根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初中学段目标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结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我设计了“整体感知——选段品读”的教学思路。
“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感知文意。重点放在了小标题的解读和作用分析;
“选段品读”——细读文章,赏析写法。重点放在了文章第四部分的研读赏析上,在了解作者所遇到的意外情况后,品味作者极具表现力的文字。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了解作者,搜集有关神舟五号的背景资料;
3.速读课文,感受“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学习作者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
4.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5.品味文章语言,赏析本文“惊心动魄”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自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文章语言,赏析本文“惊心动魄”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语言,赏析本文“惊心动魄”的写作手法。
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设计:7
一、课前工作
1.自读课文,布置学习任务,预习本课字词并检查。
2.搜集、整理有关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背景资料(记录你认为最应该记住的、最感兴趣的、或者你认为别人关注不到的内容)。
二、导入新课
从古时“万户飞天”,到“神五”将航天英雄杨利伟送上太空,再到如今的“逐梦天宫”,中国人从未停止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默默坚守和付出,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了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英雄的世界,感悟他们光环背后的那份责任与奉献。
三、背景铺垫,出示学习思路
1.交流、分享自己搜集摘录的背景资料。
(学生活动)
2.教师出示有关资料,学生齐读: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曾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神舟五号”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3.出示学习思路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的思路是:整体感知,选段品读
四、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把握文意
1.速读课文,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日?请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
⑴学生静声默读,思考,交流,表达。
⑵学生有可能说到的词语是:
惊心动魄、令人振奋、出乎意料、紧张刺激、有惊无险、万众瞩目、耐人寻味、非比寻常、激动人心、伟大庄严、永生难忘、险象迭生
⑶教师小结:
这是惊心动魄、紧张刺激、险象迭生、永生难忘的一日。
2.再读课文,仔细品味每部分的小标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小标题的作用。
⑴学生思考、交流、表达,师生对话。
⑵学生有可能说到的是:
①文章的四个部分是按照升空、所见、所闻、归航的顺序安排的;
②文章的小标题设置了悬念,比如“神秘的敲击声”,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文章的四个小标题突出本部分的内容重点,使人一目了然;
④文章的四个小标题使得这么长的文章内容变得条理清晰;
⑤文章的四个小标题起到了提炼本部分内容的作用;
……
⑶教师小结: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悬念迭生,吸引读者
3.总结:《太空一日》讲述了作者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描述了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看到的太空奇景,遇到的危险与痛苦,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时刻。
五、选段品读——细读文章,赏析写法
阅读文章的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1.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在归途中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以及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⑴学生读文,勾画。
⑵学生交流。
⑶(大屏幕出示)作者在归途中经历的意外及感受:
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②“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③“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⑷除了“惊心动魄”,请同学们再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归途。
⑸教师小结:这篇文章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极具表现力。
2.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惊心动魄”的?请用“‘惊心动魄’表现在……”来说话。
比如:“惊心动魄”表现在多用“却”“但”“突然”等表转折的词语,意外频发。
⑴学生静思默想,在书上勾画、批注。
⑵学生交流,发言。师生对话。
⑶学生可能会说到:
①“惊心动魄”表现在多用短句,使文章读来紧张惊险;
②“惊心动魄”表现在心理描写上,如“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写出了当时突发情况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③“惊心动魄”表现在四次时间和四次距地距离的呈现,写出了归途步步惊心,中间出不得半点差错;
④“惊心动魄”表现在作者对“哥伦比亚”号的回忆和插叙上,前车之鉴,航天灾难历历在目,而眼前像极了当年的情况,让人倍感紧张;
⑤“惊心动魄”表现在环境的描写,“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外边可是1600-18000C的超高温度”“尖利的呼叫声”,营造了极其危险、紧张的气氛;
……
⑷教师小结:
时间为序,一波三折
语言准确,简洁干脆
运用联想,插叙映衬
心理描写,急缓交替
详略结合,突出惊险
环境衬托,营造气氛
3.同学们,通过对第四部分和全文的阅读,你感受到作者杨利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他具有的品质。
⑴学生思考,回答。
⑵学生可能会说到的词语:
英勇无畏、沉着冷静、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坚毅果敢、为国献身、意志坚定、临危不乱、坚韧执着、德才兼备、理智平和、一丝不苟……
⑶教师总结: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
六、作业
⑴以“我为杨利伟点个赞”为题,运用今天积累的四字词语来写一段话,80字左右。
⑵阅读拓展。
推荐阅读旧版教科书两篇文章进行拓展阅读:
里根——《真正的英雄》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后记:
1.这是一篇长文,即使按照速读每分钟500字的标准,全文读下来也要9分钟多,所以在教学之前,我要求学生课下提前阅读本文。为保证预习和阅读质量,我提前利用微信平台布置了思考问题,并让学生用图片形式把思考作业反馈回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预习思考情况,并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2.在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神舟五号”背景资料的时候,一个学生收集的是当时各国媒体对此事的评价与看法,大多数为质疑声,我顺势引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两点:一是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广度出乎我的意料,她没有去摘录一味地歌功颂德的文字资料;二是老师要有教学智慧,面对学生非既定思维路线上的答案或质疑,老师一定要有能力顺势引导。
3.本课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的方法,全面依靠学生去解决疑难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全面依靠学生”不是“完全依靠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交流讨论也弄不懂的情况下,老师一定要设计活动讲深讲透。太空一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借助小标题,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培养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速读课文(在5—7分钟内读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弧( ) 炽热( ) 轮廓( )
俯瞰( ) 遨游( ) 稠密( )
五脏六腑( ) 千钧重负( ) 屏息凝神( )
2.词语解释
千钧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耐人寻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用一句话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寻找信息完成表格。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或具体措施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3.通过杨利伟在遇险时的表现,可以看出他身上哪些优良的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学习过程】
一、导学流程
(一)复习导学
1.复习上节课内容,回答:杨利伟在航天进程中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是如何克服的?这体现了他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二)深入学习
1.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这篇文章记叙平实,抒情内敛,但字里行间仍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浏览全文,寻找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并找出表达情感的语句。
(三)总结全文,概括表达
以“从_____中,我感受到_____”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二、堂测堂练
根据你从本文中掌握的信息,拟写一则首次载人航天成功的通讯报道,通讯日期是2013年10月16日。200字左右。概述载人航天的整个过程,和此次航天成功对于我国的主要意义。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