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第23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习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调整外交政策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根本原则:国家利益至上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联系中国近代历史,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这么说?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 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 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问题: 毛泽东明确了新中国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都愿意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探究: 新中国初期为什么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呢?阅读材料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
——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国际因素呢?分析与思考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一)背景:
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新的政治格局
两大阵营的对峙
(二)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建国之初,毛泽东形象地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概括为哪三大方针?三大方针的含义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相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
因为:
“一边倒”是指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损害独立自主的地位;
在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格局下,“一边倒”可以更好地维护独立自主的地位,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探究:1.(2005年文综广东,7)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①“不结盟” ②“另起炉灶”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④“一边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BA二、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与成就(一)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3、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发展与印度、缅甸等近邻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首次提出: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2)进一步阐释: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2、过程: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内容: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意义(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954年瑞士)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1)目的: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内容: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定,
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
(3)意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2、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内容:
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
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意义:
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联系;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间
的影响,提高了国际地位
建国之初我国外交工作的成就:1、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参加日内瓦会议4、参加万隆会议国际环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成就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形成并走向对峙同苏联等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参加万隆会议1955访苏签约(一)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三、打开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原因:
(1)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过程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3、意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历史的瞬间 永恒的记忆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
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
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代表从联合
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手投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 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得到了哪种国际力量的支持
A、苏联
B、美国
C、第三世界
D、苏联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C当堂巩固探究:阅读学思之窗,探讨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
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建立后,美国一直把中国视为‘邪恶而好战’的国家从而采取封锁和孤立等敌对策,而中国也把美国当成‘头号敌人’。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能踏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呢?(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1、中美关系正常化三、打开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美国:中国: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美苏争霸需要①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总结: 纵观二战后中美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有两个基本因素始终左右着两国关系:一个是政治制度,另一个是国家利益,不同的政治制定使两国疏远,共同的国家利益使两国接近。试探之旅——“乒乓外交”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来访的美国代表团。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时与周恩来握手 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1972年2月21日,北京机场,周恩来迎接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历史性握手。“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美建交公报》美乒乓球队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正式建交(2)中美建交的过程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的今天,台湾问题仍然是阻碍双方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至今中美关系时而波涛起伏,时而阴雨见晴,皆与台湾问题有关,更确切地说,都与美国对台湾的态度密切相关。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也是中美关系远近亲疏的决定性因素。 一、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三、打开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2、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改善的推动(1)原因:(2)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田中角荣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影响(1)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苏关系的缓和
C、中英关系的改善
D、中美关系的改善D练一练 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 来决定的。各个主权国家因其 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必然对国际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原来的国家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总结:“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
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本杰明·迪斯雷利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1、外交政策的调整: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新时期外交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出征中国维和部队赴黎巴嫩维和在黎巴嫩执行任务在刚果(金)维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APEC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的政府间的经济论坛合作,
是目前为止我国参加的惟一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机构。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理 俄罗斯联邦政府主席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理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理 以性质: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调整外交政策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