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运用地形图,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位置与范围。
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的不同。
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学习目标
你能说出南方人与北方人在生活习俗上的差异吗?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位置和范围
北方地区
以东
以东
以南
以北
东临 和
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秦岭-淮河
渤海
黄海
南方地区
以南
以东
东临 和
南临
秦岭-淮河
青藏高原
黄海
东海
南海
阅读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地图,在图中找出其范围。(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地 形
地形特征
类型
分布
地势
单一?
复杂多样?
在哪?
什么地形?
哪儿高?哪儿低?
起伏大小?
阅读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地形图,在图中找出主要地形区,归纳南北方各自地形特点。(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地 形
东
北
平
原
华
北
平
原
黄 土 高 原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黄
淮
海
平
原
东 南 丘 陵
江南丘陵
浙闽丘陵
两广丘陵
气 候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中国干湿地区划分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阅读地图,归纳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所属的温度带、干湿情况、气候类型及其特点。(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地形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高原(黄土高原) 西部高原(云贵高原)、盆地(四川),东部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东南丘陵)
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热带、亚热带
年降水量 400-800毫米 800毫米以上
主要干湿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北方VS南方自然特征
秦 岭
秦岭以北
秦岭以南
耕地类型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耕地类型 旱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探究:造成陕西铜川(北方)和安康(南方)两地农田和主要农作物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水田
旱田
北方
南方
探究:造成陕西铜川(北方)和安康(南方)两地农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与南方相比,湖泊、河流少,水资源总量少,因此主要为旱地。
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河网稠密,水域面积广,因此主要为水田。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中国干湿区划
中国水系图
耕地类型分布图
北方
南方
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喜高温、多湿、短日照
探究:造成陕西铜川(北方)和安康(南方)两地主要农作物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中国干湿区划
主要为暖温带和中温带,热量条件较差,适合耐寒作物生长;降水少,光照时间长,适合耐旱作物生长,因此北方以小麦为主。
属热带、亚热带,热量条件好;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小;降水丰沛,河网密集,灌溉水源充足,因此适合喜湿热的水稻生长。
春小麦 高粱 大豆 马铃薯 甜菜
冬小麦
棉花 玉米 甘薯 谷子
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
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桃、柿、梨、杏、枣、葡萄等
@高雅
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
水稻 柑橘 茶叶 油菜 甘蔗 淡水鱼
剑麻
橡胶
椰子
咖啡
木瓜
生猪
热带经济作物
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
南VS北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水稻
思考:1、水稻在北方和南方都有种植,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水稻的生长习性是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幼苗发芽适温为28-32度。分蘖期日均20度以上,穗分化适温30度左右,低温时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度,开花最适温30度左右,低于20度或高于40度时受精会受严重影响。
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思考:2.北方和南方水稻的产量不同,除了种植面积不一样,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产量的不同?(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水稻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重要产粮区。2011年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549.83万hm ,产量为9631.6万t,分别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51.6%和48%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
热量条件差异 作物熟制不同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概况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河网密度小,水量较小,汛期短,有结冰期 河网密度大,水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农业生产条件 优势 平原广布,耕地连片, 土壤肥沃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河湖众多,灌溉条件好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高温多雨 不利 水资源不足 多山地丘陵
课堂小结
1、以石家庄为例,概括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石家庄
3-5月
降水量很少
拓展: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3月的回暖有些让人猝不及防,一不小心就暖“过头”了,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东北和华北东部大部气温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东北中南部最高气温达到20℃左右,华北东部更是突破25℃,大街上随处可见短袖出没。在省会级城市中,哈尔滨昨天最高气温为22.6℃、长春23.4℃、石家庄27.1℃、郑州27℃、乌鲁木齐25.6℃,纷纷刷新今年来最高温纪录。
春季气温回升很快
2、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田需水量大。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春季气温回升很快
3-5月
降水量很少
土壤水分
蒸发量大
灌溉水源紧张
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河网密度较小
地表径流量较少
春旱
减产、死亡
拓展: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3、华北平原春旱问题是一个全年的、区域性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请为缓解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问题献计献策。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跨流域调水
兴修水利
培育抗旱、耐旱作物
地膜覆盖
建塑料大棚
滴灌、喷灌
发展节水农业
拓展: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感谢观看
2022年2月12日《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课题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11 月
设计者
学校
联系方式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课标的理解: 落实课标要求,关注两点:关注区域共性与区域内部差异;关注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教学内容分析: 各地理区域内,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很大,尤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典型,此外,对交通、聚落的影响也很明显,而对工业、矿业的影响相对较小。以各区域自然环境差异为基础,说明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一定地区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是该地区人们因地制宜、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学情分析: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要从方方面面分析我国的低于差异,学生难以掌握,因此从自然环境差异入手,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更易于学习。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问题探究法教学手段: 微课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位置与范围;2.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教学重点:1.依图描述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利用地图识记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植被);
3.北方和南方地区农业生产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业生产的优势及劣势。教学难点:北方和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特点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音乐,南北方图片鉴赏:你能说出南北方人在生活习俗上的差异吗?欣赏音乐,辨别图片。一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对生活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得不同区域有不一样的生活和文化特点。主题探究1.呈现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形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和中国温度带,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2.播放《航拍中国·陕西》视频-秦岭南北梯田景观差异,思考:造成陕西铜川(北方)和安康(南方)两地农田和主要农作物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归纳北方与南方主要农作物;4.观察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图,思考:①水稻在北方和南方都有种植,原因是什么?②北方和南方水稻的产量不同,除了种植面积不一样,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产量的不同?1.通过表格对比法,读图归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特点。2.自主探究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表格比较,认识差异;秦岭是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通过对陕北陕南不同的梯田景观的认识,引入本节课探究内容;理解“因地制宜”。归纳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区域自然特征分析方法:跟着老师总结,巩固知识。总结区域自然特征分析方法;升华情感。拓展提升拓展: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每到春季,农田需要灌溉,而这时水源不足,所以会出现春旱。一个区域的自然特征不仅会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对我们的生活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得不同区域有不一样的生活和文化特点。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评价习题
新课导入
读图归纳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南北方农作物对比
引导分析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课堂小结
拓展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