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压强计算专题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压强计算专题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17 17: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期压强计算专题练习
1.如图所示,用5牛的力将重为4×10﹣3牛的图钉压入木块,针尖面积约为5×10﹣7米2,求木块表面受到的压强。
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他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求:小明同学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3.夏日的北海银滩,游客在水平沙滩上驾驶四轮海滩摩托车,摩托车到18km外的地点用时30min。
(1)求摩托车在这段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若空车质量为300kg,人的质量是60kg,车轮与沙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2m2.求车对沙地的压力和压强。(g取10N/kg)
4.一块砖长为0.20米、宽为0.1米、高为0.05米,放在水平地面上,砖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求:
(1)该砖的质量;(2)该砖对地面产生的最大压强。
5.如图所示在一个重2N,底面积为0.01m2的容器里装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05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计容器厚度。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3)桌面受到的压强。
6.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水,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水的质量为6千克。
①求甲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
②分别从甲、乙两容器中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下表为抽出液体前后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抽出液体前 抽出液体后
p甲水(帕) 1960 980
p乙水(帕) 1960 1078
(a)求抽出液体后甲容器中水的深度h水;
(b)问抽出液体前乙容器中液体的质量m液,并说明理由。
7.水平餐桌上有一瓶未开启的矿泉水,瓶身上标有“净含量330ml”的字样,小明拿起瓶子时发现方格桌布上留有环形印迹,他想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估算一下压强值。桌布上每个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cm。他先利用方格桌布一角测出了水深,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又数出了印迹占有多少个小格(不满一格时,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不算).印迹示意图如图乙所示。瓶子的质量忽略不计。求:
(1)瓶底受到的水的压强;(2)这瓶水对方格桌布的压强。
8.如图所示,一平底玻璃杯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上,内装150g的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g=10N/kg,ρ水=1.0×103kg/m3)。
(1)求距容器底部3cm的A点受到的水的压强;(2)求水对杯底的压力;
(3)若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是2.7×103Pa,求玻璃杯的质量。
9.底面积为800cm2的平底水桶,水桶内装有质量为36kg、深30cm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5000Pa。当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水桶但没有提起来时(如图乙所示),此时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变为4000Pa。求:(g取10N/kg)
(1)桶底受到水的压强;(2)空水桶的重;(3)拉力F的大小。
10.小杰家的压力锅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压力锅”的字样,高压锅的横截面积为4.0×10﹣2m2,限压阀的质量为100.8g,排气孔的面积为7mm2;求:(g取10N/kg;外界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取1×105Pa)
(1)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可达多少?(2)锅盖至少要能承受多大的力才能保证安全?
(3)设锅内压强每增加3.6×103Pa,水的沸点就相应的增加1℃,则锅内的最高温度可达多高?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高度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S乙,且S甲=2S乙=50cm2,分别向两个容器中倒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甲容器中液体的高度为10cm,乙容器中液体的高度是16cm。(ρ酒=0.8×103kg/m3,ρ水=1.0×103kg/m3)求:
(1)甲容器中装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2)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3)若将一个质量为810g的物块浸入甲容器的液体中,甲容器的液面刚好和乙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求物块的密度最大为多少?
12.如图(a)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底面积为4×10﹣2米 ,容器高0.2米,内盛0.15米深的水,水的质量为6千克。
①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②现有如图(b)所示的三个物体A、B、C,其质量、底面积、高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一个放入容器中(物体均能触底),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最大。写出选择的物体并说明理由,求出放入物体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地。
物体 质量(千克) 底面积(米2) 高度(米)
A 7 8×10﹣3 0.3
B 6 2×10﹣2 0.05
C 5 1.5×10﹣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