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 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中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B项与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都表示形象化的比喻;C项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D项中的引号表示讽刺和否定。故本题选B。
2. 解析:选B。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常用标点的使用方法,熟悉常见错误,再进行比对。本题B项,乙处,“白皮书”属于特定称谓,应该使用引号。故选B。
3. 解析:选C。文段中“经典”的引号,表示着重指出。C项与此用法相同。A项表引用,B项表否定,D项是拟声词。
4. 解析:选D。文段中的分号表并列关系,阐述了美好生活需要的两个方面——世界性和民族性。D项中的分号表目的关系,其余三项均表并列关系。
5. 解析:选C。原文和C项的叹号都表祈使。A项、B项的叹号和D项的第一个叹号都表感叹,D项的第二个叹号表强烈的反问。
6. 解析:选D。文段中的破折号表总结上文,D项作用与此相同。A项和B项表另起话题,C项表解释说明。
7. 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后面对前面没有解释说明和总结的作用,冒号应改为逗号。故选B。
8. 解析:选C。题干中的语句和A、B、D三项,都是引语。只有C项“闭关主义”是着重指出。
9.解析:选D A.表示讽刺和否定, B.表示直接引用, C.表 示讽刺和否定, D.表示特定称谓。
10.解析:选B A、C、D 三项表示特定称谓。 B 项表示特殊含义,“ 大考” 具有比喻义,意思是大的考验,而非真正的考试。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引号表示引用。A.表示强调;B.表示反语;C.表示特指;D表示引用。故选D。
12.【答案】B 【分析】文中的冒号是对“目的”的进一步解说,引出解释。
A.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也可理解为分项说明或表列举。
B.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C.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D.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后面是这个人要说的话,提示下文。
13.【答案】B 【解析】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引文的省略; A.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B.表示引文的省略;C.表示语意未尽;D.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故选B。标点符号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
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
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
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
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
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
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
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
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
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丙】有导演认为:
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
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甲
B.乙
C.丙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经典”一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阐发。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
典作品》中写道,“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所说的‘经典’的含
义,那就是成熟……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
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
A.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
个大字。
B.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
只能如此而已。
C.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D.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
杜鹃。
4.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的分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美好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美好生活需要
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普遍的向往、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
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
A.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
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
B.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
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
C.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
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D.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
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
5.下列各句中的叹号和文中的叹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
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
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A.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地答道:只要
学起来!
B.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这样“千
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C.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
老实一点吧!
D.宝玉也不知是何原故,忙赶来时,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
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
6.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针对现代都市文明来说,作为人类文化记忆的传统遗产,是旧有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
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我们需要保存住这些文化符号,以延续自己的民族血脉。然而,社
会的现代化进程却又是消灭这些文化符号的罪魁祸首——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悖论。
A.这边的事我早晚是要走的。——太太,说不定今天要辞掉我。
B.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
C.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D.——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某些歌剧中缺乏革命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
【甲】粹精原指五谷的精华部分,是隐藏起来的宝贝,从来不会良莠不齐,更不会虚妄
地骗取人们的信赖。粹精,黄灿灿的衣裳,让人敬畏,那坚硬的个性仿佛诚实倔强的祖辈。
当打破硬邦邦的外壳,发现美在其中的韵味,竟然那样珍贵。粹精不怕风雨,不畏艰难,一
生一世都在满足人类的味蕾。【乙】稻谷以糠皮作为甲壳,麦子用麸皮当作外衣:粟、粱、
黍、稷都如同隐藏在毛羽之中。粹精不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要通过扬簸和碾磨等工序,去掉
虚伪,才能提取货真价实的粹精。【丙】农业生产,需选择粹精的粮种;科学膳食,需选择
粹精的食品;美食美味,都是选用了粹精的食材。粹精,与人类息息相关,人们健康的身体
离不开它的护卫。
7.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甲
B.乙
C.丙
8.下列与文中“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一句中引号用法不同的
一项是( )(3 分)
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豪言,让人感到磅礴正气。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傍晚的秋水是另一番况味,王勃如是说。
C.鲁迅《拿来主义》中有言: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D.记得有一个叫小花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见到我,总是微笑着亮着嗓子喊:“袁老师好!
9.下列选项中的引号和文中“近代互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 一项是(3 分) ( )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 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在认识 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 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 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衍生 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A.有几个“慈祥” 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 夏衍 包身工 )
B.我游黄山只有三天,真用得上“ 窥豹一斑” 那个成语。 (叶圣陶 黄山三天 )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陈 然 我的“自白”书 )
D.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鲁迅 故乡 )
“华龙一号”是由我国中核、中广核集团老中青三代焚膏继晷,历经十余年的艰辛,研发出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品牌。 研发过程中,中核集团基于我 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调试、建造、运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不断发展,然后博采众长,积极借鉴国际先进三代核电技术的设计理念,充分汲取福岛核事故反馈经验,使该核电品牌具有完善的严重事故解决措施。
下列各项中引号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 分) ( )
A.“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 号机组比计划提前50天启动冷试
B.顺利通过检验机组性能的一次“大考”
C.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
D.现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新名片
在这条路上,商品______是最主要的角色。在那时,发达的丝织业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很多地方一 度达到家家养蚕、户户纺织的地步。这些______的原料或成品,曾是罗马人、埃及人______的奢侈品。在这 条丝路上,商人们把美丽的中国丝绸远往西方的同时,将西方国家特产的名贵香料运到中国,比如郁金香、 迷迭香、安息、乳香等。一切令这个东方大国所迷醉的芳香,通过漫长的旅途,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 这些便是魏文帝曹丕在《迷迭赋》中所感叹的“越万里而来征”的异域芬芳。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越万里而来征”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李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了蜀道之“难”。
B. 有几个“慈样”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烂菜叶,这就是长工们难得的佳肴。
C.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诗被称为“乐府双璧”。
D. 学习《氓》要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 先要与狗计较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 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B.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C.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动;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D.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众人“泡茶馆”,泡的是心情,消磨的是时间,满足的是嗜好,寻觅的是“人在江湖”的存在感和社会性, 收获的是一种不可言喻的集体记忆。就像汪曾祺呈现在《沙家浜》的一段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 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春来茶馆” 在他笔下,汇聚了社会百态。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她结巴地说:“可是……姥爷……我……你认错了。”
B.我们齐声唱起来:“……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
C.“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D.“你真美丽!”“……”他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常考标点总结:
1、 分号(复句内部并列分句的停顿)
1) 复句内并列分句的停顿使用分号。
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反映正确就是客观的;反之,就是不科学的。(前后正反对照,构成并列,当使
用分号)
如果表承接关系则不然。如:我们高兴得大笑,笑得从马背上栽下来,躺在深雪里还是止不住的狂笑,直到
笑得眼睛里流出了泪水。(几个句子构成承接关系,当使用逗号,不能使用分号)
2) 并列分句内有逗号存在时才可打分号,否则只能打逗号。
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分句内有逗号)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分句内无逗号)
3) 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关系处也可用分号。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 分号前不能使用比它停顿时间更长的句号。
如: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
以恒。 (将分号改成句号,或将句号改为逗号。)
5) 分项列举其中有逗号时才可采用分号,分行列举则不然。
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是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
受型消费大众化。(分项中无逗号,故分号要改为逗号)
我们学习要做到:
一、 勤奋刻苦;
二、不懂就问;
三、善于总结。(因是分行列举,故可直接打分号)
2、 冒号(表示句中较大的停顿,可以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
1) 表提示性话语后面,如称呼语、说、问、想、是、讲、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
例如、如下等词后面一般要加冒号,如不需要较大停顿以示强调的也可用逗号。
如: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金钱的占有量不是衡量幸福与否的标准,而且从来也不是。
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表总结的话语前面要打冒号。
如:教师认真地教,学生认真的学: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3) 不是独立的引文前,不能用冒号,改为逗号或者不用。
如: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这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古人不是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吗?
4) 不是直接引述别人的话,而是转述的,则“某某说”后面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如:他说,他要走了。
5) 冒号的作用一般要管到句末,管到的地方一定要打句号,否则就不要打冒号,改成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如: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姗在一起谈笑风生。(冒号只能管到“程乃姗”处,此处不
能打句号,所以将冒号改为破折号或不用。)
6) 同一句话中不能连用两个冒号,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如: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两个冒号任意
改一个为逗号)
7)“某某说(问、道、讲、答)”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一定要打句号。如:
他说:“我要走了。”
“我要走了,”他说:“明天还要上班。”(冒号改为逗号)
“我要走了。”他说,于是就出去了。(逗号改为句号)
8)冒号后面不宜再用“即”“如”等一些提示下文的词语。
如:这项人类社会活动兼有一系列特有的专业特性:即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理论性与行为艺术性。(将“即”
去掉,也可将冒号改为逗号)
3、 问号(表示疑问的语气)
1) 有些句子虽有疑问词但并不是疑问语气时,句末不打问号。
如:我不知道他道车站去接谁。
2) 倒装问句,问号打在句末。感叹号也如此。
如:怎么啦,你?
你放着罢,祥林嫂!
3) 选择问句只在句末打一个问号。
如:她是从四叔家出去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婆子家然后成乞丐的呢?
4) 问句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时,不打问号。
如:整治马家沟河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非常关心这条河怎么治理?里的两岸居民将怎么办?(两个问句
成为“关心”的宾语,成为陈述句,前一个问号变成逗号,后一个变为句号。)
5) 连续发问的独立的问句每一个都要用问号。
如:这个问题该不该解决呢?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来解决呢?
4、 引号
1) 如果引文是完整独立的话,则前引号前用冒号,引文末尾的点号放在后引号内。
如: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2) 如果引文只是作者话的组成部分(句子的成分),则前引号前不能用冒号,只能用逗号或者不用;后引
号前不能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因它们除表停顿外,还可表语气)。如在句末,点号当放在引号外。
如: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这是大部分北京人的心态。
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去掉冒号,句号放在引号外。)
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不大的队伍便冒着雨出发了。
5、 省略号
1) 省略号后不宜再用“等等”“及其”等词。
如: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省略号与“等”保留其一。)
2) 省略号后不宜再使用除引号之外的其他点号。
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将逗号去掉)
6、 括号与破折号
1) 句内括号是表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里某些词语的,当紧贴在被注的词语之后。括号前不能再有点号,括号内的话的末尾不能再加点号(问号、叹号除外),如在句末,括号当放在点号前。
如:出版社除了出《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外(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杂志只出了两期,已很少为人注意。),还出了若干译著。(括号应紧贴在“杂志”后,“注意”后的句号去掉。)
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可自学《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括号当移到句号前面)
2) 句外括号是注释整个句子的,当放在句末点号之后。括号内的话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它的末尾可用点号或者不用。)
如: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3)表解释说明的话能到句末就要用冒号,只能到句中就用破折号、逗号或者不用。
如: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大会理事。(表解释说明性的话到了句末,所以破折号要改为冒号。)
汉字的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和其他文字大不相同之处是有超越时空的特色。 (表解释性的话只到“假借”处,没到句末,故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4)破折号前后不宜再采用“即”“如”“就是”等表解释说明性的词语。
如: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将“即” 去掉,或者将破折号改为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