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高考语文58篇背诵之外的背诵补充篇目(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山东高考语文58篇背诵之外的背诵补充篇目(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7 22: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背诵补充篇目
1.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宋代〕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陈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来信“生事”之论时,先指出变法的理论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阐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应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关于“征利”的指责。
6、在王安石看来,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算不上拒谏。
7、《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
8、《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直指当时北宋政坛士大夫们往往把淡漠国事、附和流俗作为处事良方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0、《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开诚布公直接点明二人政见不一及其原因所在。
1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1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从人性的惰怠及士大夫随波逐流的惯性的角度,分析了反对者“汹汹然”的根源。
1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
答案:(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4)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5)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6)辟邪说,难壬人(7)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8)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9)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0)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11)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2)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2.论语十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孔子在《论语 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 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孔子在《论语 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 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论语 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 里仁》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 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勉。
答案: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2、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3、朝闻道 夕死可矣4、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5、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6、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致知在格物
4、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4.《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1、《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论。
5、《老子》中以高台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2、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3、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4、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5、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5.兰亭集序
王羲之 〔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曾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兰亭集序》中描绘山、竹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描写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一仰一俯看到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羲之认为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后代的读者,对《兰亭集序》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6.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6.礼运(节选)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念奴娇·过洞庭
【作者】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 , , 。 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的词句是: , ,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 , 。
《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 , 。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 , , 。
《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 , 。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2.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4.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5.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6.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8.牡丹亭·游园·皂罗袍
汤显祖 〔明代〕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9.燕歌行
【作者】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残酷。
4.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5.在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高适的《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
6.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7.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8.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王昌龄在《出塞》中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其仰慕与赞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也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边疆打仗的将军的不满。
答案:1.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4.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5.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6.校尉羽书飞瀚海。胡骑凭陵杂风雨。
7.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8.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0.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宋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中“ , , ”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 , , 。”4.《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 , 。”5.《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 , ,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望海潮》(东南形胜)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 , , 。”
《望海潮》(东南形胜)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 , ,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2.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4.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4.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6.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7.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11.拟行路难·其四
【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精神的两句诗是: , 。
《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兴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 。
《拟行路难》中“ , ”是作者的自我安慰,认命,不再忧愁。
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是: , 。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2.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3.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4.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12.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宋代:刘克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13.朝天子·咏喇叭
【作者】王磐 【朝代】明译文对照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0年全国高考名句默写
1.(2021·全国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____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答案】(1)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2. (2021·全国乙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3. (2021·新高考1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2)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陈述自己的感悟: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达到,“________,________”;而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
(3)《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从此之后,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2)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3)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4.(2021年新高考2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______,______”;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
(3)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
【答案】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 ⑤.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⑥. 不尽长江滚滚来
1.【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2.【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
【答案】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3.【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3)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4.【2020年新高考1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_______________”;而北望故都,又“_______________”,视线常被遮断。
【答案】 (1). 可使有勇 (2). 且知方也 (3). 才下眉头 (4). 却上心头 (5). 中间多少行人泪 (6). 可怜无数山
5.【2020年新高考2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 ”和“ ”两句。
(2)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3)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 , ”,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17.答案:(1)与子同袍,与子同泽(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4.【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想的愁若,但末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答案】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5.【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答案】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6.【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答案】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7.【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答案】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8.【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答案】(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2)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9.【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11.【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 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12.【2017年高考课标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答】(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1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答案】(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2)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 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1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6.(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 《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 中“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7.(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舱地的-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8.(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9.(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3)轴轳千里 旌旗蔽空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