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重点)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重点)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重点、难点)
【快乐学习】
自主学习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生态因素可以分为 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 等。生物因素是指 。
2.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 环境才能生存,生物的生存也能 环境。
3.说出影响下列各项的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1)苹果适宜种在北方,柑橘适宜种在南方 ( )
(2)山顶上的旗形树像一面旗帜 ( )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
(4)海洋中,大约150米以下的水域中没有植物分布 ( )
(5)同一座山在不同的海拔植物分布的种类不同 ( )
4.下列各项中说明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山顶上的旗形树像一面旗帜 (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
大树底下好乖凉 ( )
地衣能生活在岩石上,它分泌的地衣酸能使岩石风化(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8-9页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你能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填空吗?
(1)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2)作出假设: 。(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3)实验: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
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
①制定计划:
②实施计划( 按照你制定的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4)预期结论: 。
(5)表达和交流。
【反馈检测】
1.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说明 ( )
A、环境改变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制约生物 D、生物治理环境
2.对于生活在野外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 ( )
A、田野里的植物、蟑螂、青蛙和蛇等动物 B、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
3.鱼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这说明 (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4.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
A、昆虫以卵越冬 B、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茎
C、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5.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这句诗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6.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的活动过程补充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硬纸板,另一侧盖
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中央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
如果在铁盘中央放2只鼠妇是否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