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8 14:30: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习俗与寓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立春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这一天人们给小孩佩戴“春鸡”,寓意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B.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取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吉祥之意。
C.爷爷七十大寿时,家人做了长寿面给爷爷祝寿,祝福爷爷福寿绵长。
D.过年奶奶包饺子时,在饺子中包进了一枚硬币,并告诉大家:“饺子下锅,象征着财源滚滚。”
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D.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一诗中写到的习俗是吃冷食、禁火。
B.《迢迢牵牛星》借天上的牵牛星、织女星的故事,写人间别离之感,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
C.《十五夜望月》中的“十五夜”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
D.《长歌行》这首诗意在告诚人们: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4.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汉宫:这里指汉代皇宫。)
B.纤纤擢素手(素:素雅。)
C.轻烟散人五侯家(五侯:五家权贵豪门。)
D.泣涕零如雨(零:落下。)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ān) 白云观(guàn)
B.火炽(zhì) 娴熟(xián)
C.擦黑(cā) 掺和(chān)
D.菱角(léng) 榛子(zhēn)
二、诗词曲鉴赏
课外阅读。
寒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作“寒食节”。
6.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8.补充成语。
①万( )更新 ②万不得( )
③截然( )( ) ④( )灯( )庙
(1)词语①中加点的字是个多音字,在此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 )。它有以下解释:A.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B.经历。C.改变;改换。在此处它应选解释:( )(填序号)。21教育网
(2)词语③的意思是( ),与之意思相似的词语还有( )( )( )。www.21-cn-jy.com
9.按要求填空。
(1)请你写出诗句中含有“月”字的课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2)请你写出诗句中含有“花”字的课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请你写出与思乡有关的课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21·cn·jy·com
10.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11.找出写灯的句子。作者着力描写了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两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总结句是_________。作者采用的段落结构是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www-2-1-cnjy-com
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可坐十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2-1-c-n-j-y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21*cnjy*com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有删改)
14.对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不”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不是”,表示双重否定。
B.三个“莫不”展现了茶峒端午日赛龙舟人人参与的热闹场景。
C.三个“莫不”为下文写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D.三个“莫不”是说人们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关注龙舟比赛。
15.填到第2自然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健康 伶俐 B.结实 伶俐 C.结实 灵敏 D.健康 灵敏
16.第3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关于作者穿插的“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21cnj*y.co*m】
A.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龙舟竞赛激烈、火热的盛况。
B.留下“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挥想象。
C.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
D.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展开的联想,表现出龙舟竞赛场面的热烈。
17.下面对短文中描写的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场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文具体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
B.短文细致描写了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的场面。
C.短文细致刻画了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D.短文简略描写了赛船过后军民在河中游泳追鸭子的场面。
18.短文描写茶峒人过端午节的盛况,展现了当地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茶峒人( )的精神面貌。【出处:21教育名师】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吃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啖菱,并売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売。”其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日:“北方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19.解释加点字。
(1)席上啖菱( )(2)欲以清热也( )
2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北方亦有此物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北人在吃菱中犯了哪些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3.快乐作文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每个节日也有不同的风俗。请以《家乡的春节》为题,介绍你家乡的春节风俗,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21cnjy.com
第一单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习俗与寓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立春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这一天人们给小孩佩戴“春鸡”,寓意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B.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取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吉祥之意。
C.爷爷七十大寿时,家人做了长寿面给爷爷祝寿,祝福爷爷福寿绵长。
D.过年奶奶包饺子时,在饺子中包进了一枚硬币,并告诉大家:“饺子下锅,象征着财源滚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寓意。
A项,立春之日,俗称为“打春”, 在鲁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冀中一带农村,这一天人们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缝成公鸡饰品,钉在儿童的衣袖或帽子上,名为“春鸡”,俗称“春鸡儿”的习俗,戴时要求男左女右。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项,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俗,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重阳登高,人们为驱邪避祸而于九月初九这天爬山登高以辟邪延寿,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九月初九一般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高望远在时令上是非常适宜的,也包含了追求长生与延寿的意义。B项的说法不正确。21cnjy.com
C项,人们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传统习俗中还有长寿面整碗只有一根面条的说法。
D项,春节包饺子的时候把硬币放饺子里面,吃到带硬币的饺子预示着在新一年中会取得财源广进的好运。
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D.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项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除夕”当做人来写,会笑着走来,笑着离去。
B项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粥”当做人来写,会叹气。
C项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生仁”当做人来写,会脱外套。
D项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半黑半白的面具比喻两面三刀的性格。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一诗中写到的习俗是吃冷食、禁火。
B.《迢迢牵牛星》借天上的牵牛星、织女星的故事,写人间别离之感,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
C.《十五夜望月》中的“十五夜”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
D.《长歌行》这首诗意在告诚人们: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
A项理解正确。《寒食》是唐代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描写了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吃冷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项理解正确。《迢迢牵牛 ( http: / / www.21cnjy.com )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C项理解错误。《十五夜望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诗中的“十五夜”指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D项理解正确。《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相和歌辞》,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篇。此诗主要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4.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汉宫:这里指汉代皇宫。) B.纤纤擢素手(素:素雅。)
C.轻烟散人五侯家(五侯:五家权贵豪门。) D.泣涕零如雨(零:落下。)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A项中,诗中是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B项中,“素”在这里是白皙的意思。
C项中,“五侯”在这里泛指权贵豪门。这些解释教材中都有,应加强理解和记忆。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ān) 白云观(guàn) B.火炽(zhì) 娴熟(xián)
C.擦黑(cā) 掺和(chān) D.菱角(léng) 榛子(zhēn)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字音。A项中,“间”应读jiàn;B项中,“炽”应读chì;D项中,“菱”应读líng。C项完全正确。本题选C。
二、诗词曲鉴赏
课外阅读。
寒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作“寒食节”。
6.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空”和“忽”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看到花木繁荫的景象,想到家家寒食,感受到节日的氛 围,但自己客居在外,不免悲愁,只有突然传来的莺声让他感觉仿佛置身故乡。“客袂”后面着一“空”字,写出了客居孤单而又无可奈何的景况,而“忽”字,写出了瞬间失神怀念故土的情态。21教育网
7.这首诗写出了寒食节独自一人客居他乡的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寞空虚,以及对故土的思念。本诗前四句叙事写景,因为是春天,树木长出浓荫,花光照着田野,绿柳围绕着村庄,但在这美景之中,却隐藏着不见烟火的寒食节景象,并引发诗人悲愁伤感的情绪,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范。
【解析】

三、填空题
8.补充成语。
①万( )更新 ②万不得( )
③截然( )( ) ④( )灯( )庙
(1)词语①中加点的字是个多音字,在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读( )。它有以下解释:A.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B.经历。C.改变;改换。在此处它应选解释:( )(填序号)。21·cn·jy·com
(2)词语③的意思是( ),与之意思相似的词语还有( )( )( )。
【答案】 象 已 不 同 残 末 ɡēnɡ C 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大相径庭 天渊之别 迥然不同
【解析】考查了补全词语、选字词填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残灯末庙:比喻事物临近尾声,快要结束了。
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天渊之别: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迥然不同: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9.按要求填空。
(1)请你写出诗句中含有“月”字的课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2)请你写出诗句中含有“花”字的课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与思乡有关的课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句积累与默写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按照题目要求,默写出所对应的诗句即可。
(1)本题按照题干要求,写出诗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含有“月”字的课外诗句即可,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诗句。
(2)本题按照题干要求,写出诗句中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花”字的课外诗句即可,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句。
(3)本题按照题干要求,写出与思乡有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外诗句即可,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适的《别董大二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诗句。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版权所有:21教育】
10.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11.找出写灯的句子。作者着力描写了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两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总结句是_________。作者采用的段落结构是_______。
13.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 、 ,
11. 数量多 种类多
12.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总分总
13.主要描写了北京人过元宵节的热闹场面。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家中也有灯”后面使用冒号,表示引起下文描写灯。
“走马灯”与“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是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中间使用顿号。
“各形各色的纸灯”与“还有纱灯”句子中间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
1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文中描写灯的句子为:有名的老铺都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话描写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12.
本题考查文段的总起句与总结句。
总起句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思想,一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一段话的首句。文段的总起句为: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总结句是能体现整段话中心思想的带有概括性和总结性的陈述句子。文段的总结句为: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文章结构一般有三种:①总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有一个总的概括,然后分写内容;②总分总:先有一个总的概括,然后分写,最后再有一个总的概括;③分总:先分写内容,再有一个总的概括。2·1·c·n·j·y
文章先总的说明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高潮到了。然后分别说明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的场景,最后再次说明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所以作者采用的段落结构是“总分总”。
13.
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首先应该看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再看写每个内容的篇幅,通过比较找到主要内容。对于内容重点则要根据每个重点段内容具体概括。
文章主要描写了北京人过元宵节的热闹场面。描写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的场景,表明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源:21cnj*y.co*m】
课外阅读。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出处:21教育名师】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有删改)
14.对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不”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不是”,表示双重否定。
B.三个“莫不”展现了茶峒端午日赛龙舟人人参与的热闹场景。
C.三个“莫不”为下文写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D.三个“莫不”是说人们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关注龙舟比赛。
15.填到第2自然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健康 伶俐 B.结实 伶俐 C.结实 灵敏 D.健康 灵敏
16.第3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关于作者穿插的“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龙舟竞赛激烈、火热的盛况。
B.留下“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挥想象。
C.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
D.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展开的联想,表现出龙舟竞赛场面的热烈。
17.下面对短文中描写的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场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文具体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
B.短文细致描写了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的场面。
C.短文细致刻画了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D.短文简略描写了赛船过后军民在河中游泳追鸭子的场面。
18.短文描写茶峒人过端午节的盛况,展现了当地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茶峒人( )的精神面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
【答案】14.D
15.B
16.C
17.A
18.B
【解析】
【分析】
14.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莫不”意思是没有不,双重否定,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文中三个“莫不”展现了人人参与、一个不落的场景,为下文写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设置了悬念。
ABC说法正确。
D.文中三个“莫不”展现了人人参与,并不是说人们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关注龙舟比赛。
15.
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
“结实”的意思是牢固,坚固。结合语境第一空填“结实”。
“伶俐”的意思是聪明,机灵。结合语境第二空填“伶俐”。
16.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作者穿插“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是为了侧面烘托了龙舟竞赛激烈、火热的盛况,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挥想象。而不是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因此选项C说法错误。
17.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到了茶峒人端午日穿新衣、用雄黄蘸酒在额角上画“王”字、划船等习俗。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赛船、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的淳朴民风。www-2-1-cnjy-com
BCD说法正确。
A.从“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可知,短文略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而不是具体描写。21*cnjy*com
18.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船上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各有各的任务,如果划到前面,得到的奖品“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以及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茶峒人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吃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売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売。”其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日:“北方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19.解释加点字。
(1)席上啖菱( )(2)欲以清热也( )
2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北方亦有此物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北人在吃菱中犯了哪些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 吃 想
20. 北方也有这种食物吗? 前面的山上和后面的山上,什么地方没有!
21.不会吃菱,吃掉了菱角売;说菱长在山上。
22.北人无知而又虚荣,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贻笑大方。这告诉我们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而说谎,只会让自己显得更加愚蠢。
【解析】译文:北方有个自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www.21-cn-jy.com
六、书面表达
23.快乐作文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每个节日也有不同的风俗。请以《家乡的春节》为题,介绍你家乡的春节风俗,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21·世纪*教育网
【答案】范文:
家乡的春节
当农历腊月来到时,人们就开始商议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开始买熬腊八粥的材料,还有蒜。腊八这天,老人们常说“腊七腊八,冻死鸡鸭”,喝腊八粥可以驱除寒气,让人们身体暖和起来。腊八粥常用各种豆,各种米熬制成。2-1-c-n-j-y
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大蒜要挑选好的,一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儿坏的地方不要有。要把大号的瓶子,大号的罐子洗净,不能有一丝尘土。要把蒜和醋放在里面,封起来,留到除夕那天吃。
过了腊八,就进入了年关,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要准备新衣,好在除夕那天,焕然一新。
到了腊月二十三,就过小年了。人们说“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要用糖粘他的嘴,灶王爷就不会对玉帝说这一家的坏事。
到了腊月二十三晚上,爆竹声响起,噼里啪啦的。在家里,人们要吃近似于除夕那天的年夜饭。
腊月二十五那天,要开始扫房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把墙角的土灰,扫下来,要扫地、擦门、擦桌子,还要把柜子和窗户擦干净。要拖一遍地。要换上新洗好的窗帘和床单。显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到了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夜。这一天晚上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夜开家里所有的灯,显得亮亮堂堂的。炮竹响声,要连续不断。要吃团圆饭。到了午夜,家家户户要包素饺子,以示人们在这一年里过的顺顺当当。饭后,大人们给压岁钱前,小孩要叩头或鞠躬给大人们拜年。还要在这一夜守岁。
大年初一开始,要去朋友家、亲戚家拜年。
一转眼就到正月十五,要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过了十五,人们就要去工作,小孩要去上学。虽然,春节过去了,可人们还是洋溢在过年的欢笑声中。
【解析】此次作文是命题作文。从文章的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这是一篇描写春节的作文,可以抓住一下几点进行描写:①写好总体场面:热闹。②抓住重点事件,用具体事件表现节日的快乐,注意细节描写,详略得当,可以描写准备年货的过程,除夕当晚一家人的热闹情景,拜年的习俗。③结尾抒发自己的感受。
第一单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