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五单元作文
学写游记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 。
什么是游记?
游记三要素
所至
所见
所感
游记类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如诗般的画卷,让我们在阅读中领
略了大自然的美景。那么,怎么样
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对于初二的
学生来说写好一篇游记,要具备以
下三个“一”:
即一条线索;一片美景;一种感情。
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就是定点观察。
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景。
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作的顺序。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
如何写游记?
所见
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
自然景物
人文景观
风土人情
社会生活
名胜古迹
欣赏:(景物可以写得如此这般美)
湖面上悬浮着一层青纱般的薄雾,袅袅
升腾。近处湖面波澜不起,平滑如镜,倒映
着花红柳绿,山如墨染。时有游鱼蹿出,激
起层层涟漪。远处村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
吠,在这宁静的大山中清晰可闻。湖岸边,
鸟声啁啾,清风徐来,幽静阵阵。如丝的
柳枝垂入湖水。随风摇曳,露出木船船头
一角。烟雨朦胧中的大自然,比平时又添了
几重旖旎春色。
(摘自《春游》)
要选择最能触动自己的景物,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有灵性。
有的地方非常了不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值得描摹赞叹,但是如果我觉得它并没能在哪一方面引出我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那我就宁愿不着一字;有的地方虽然别人写得已经很多,或别人不屑一写,但对我来说,又不得不倾诉的感受,那就会欣然命笔,一吐为快。
——刘心武《关于游记写作》
写景的方法
修 辞
感 官
动 静
视 角
色 彩
虚 实
所感
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好的游记,大多循游踪选取写景的角度,以对景物的描写作为文章的主体,并自然生发出感受与思考。
随意摄取所见,用画家的手段表现出来,而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作者的情思。
——叶圣陶
情由景生。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寓于海”。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欣赏美的时候,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抒情的笔调一般在文章结尾处呈现。
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游记常犯头重脚轻腰肢细的毛病:
(1)头重。不重要的起头太长,占了太大篇幅。例如: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都要大肆记叙一番。
(2)脚轻。没有点明游记的中心思想就草草收场,或随便发表一些与名胜古迹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心得交代了事。提醒大家的是别再用“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这样的陈腔老套作结尾,要下功夫好好着墨,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结尾收束得好,不仅给人震撼的感动力,读者虽未亲身经历,也得到了最佳的“卧游”的效果啊!
(3)腰细。文中的主体部分是游记的精华所在,却写得又短又少。而最关键的应是“到达目的地后的游览经过”,总是三言两语,不痛不痒,容易给读者“行去匆匆,一无所获”的感觉。
欣赏:(游记可以这样来抒情)----
周庄之美,在于宁静,在于质朴,在于本真。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我一次又一次来到周庄,一遍又一遍地徜徉在周庄的每一条古巷,聆听周庄之水流淌的清音。也一次又一次地感觉着周庄朋友的寻份热诚与宽厚。我牵挂着周庄。
(摘自《牵记周庄》)
名人谈游记语:
“游记要做到向‘细、清、真’
三条标准看齐。细心的观察,
细腻的描写;清晰的层次,
清新的语言;真切的感受,
真实的感情。”
——郁达夫
一片落叶/树叶飘过……
一缕风吹过……
一缕炊烟拂过……
一股清泉流过……
一只小鸟飞过……
一片落花经过……
一抹阳光洒过……
一朵白云飘过……
一片柳絮掠过……
附 游西湖记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白乐天,就在他的《忆江南》中表达出对杭州的流连和难忘。其实,杭州美,美在西湖。同样在他的《钱塘湖春行》中,抒发他对西湖的至爱:“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在白乐天之后的大文豪苏轼,更是将西湖之美推崇至极。这两位大诗人都曾被贬在杭州为官,虽仕途失意,但不失志,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疏浚西湖,挖掘淤泥,筑成湖堤,造福后人,给西湖留下了两个著名的景点:白堤和苏堤。
其实,西湖之美,还在于它周边的山美。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诗人林升虽是借诗讽刺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偏安,达官贵人的醉生梦死,但正是由这周边的“山外青山”做屏障和凭倚,才会有“水光潋滟”的西湖之美,之艳,之丽。
我先后两次来到西湖。第一次是去年大年初二,独自一个人坐火车跑到杭州,沿着西湖大道自东向西,随着熙攘的人群环湖而行。由于初来,出于新奇,没有留意什么景点,只觉得西湖是一个大的环湖公园而已,湖中游船点点,桨声与机器声相和;岸边拱桥曲廊相连,亭台轩榭、假山池沼,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当时让我惊奇的,是白堤两旁的垂柳已伸出纤细的嫩叶,随风轻摇,柔柔弱弱,心生怜爱。
然而让我真正见识西湖山美,还是今年春节期间来杭州小住,有幸再次观睹西湖景美。
听人说,到杭州,不游灵隐,等于没到过杭州。加上民国大师李叔同曾出家于灵隐寺,故第一站就是去灵隐景区。
也是大年初二,天气晴好,朗日高照,到灵隐的游人格外多。买好票,从景点大门进去,缘景区大道而行,经过“理公之塔”,来到飞来峰前,观瞻石壁上的石窟佛像,小巧精致。一旁就是灵隐寺。由于进寺人多,遂折身向北,沿着山路,向飞来峰对面北高峰攀登。山路弯弯,石蹬众多,两旁林木葱郁,竹节丛生。途经永福寺,最后是吁吁气喘,登临灵隐山最高处——北高峰,有“天下第一财神庙”——灵顺寺就在上面。登顶远望,斜晖脉脉,群山屏绕,葱郁滴翠,屋宇鳞次,令人神清气爽。
初六下午,天阴,坐地铁在安定路下。踏过“柳浪闻莺”,沿湖岸向雷峰塔方向步行。由于天不作美,无缘“雷峰夕照”,只得作罢。遂向南走,来到“宋城”。穿“城”而过,信步而行,不知不觉,竟到了吴山。吴山位于西湖东南,山不高,但山势绵亘起伏。又因山上有子胥祠,遂称胥山。上有“吴山大观”,秀出云表,巍然壮观。
初七上午,天仍是阴沉。这次乘地铁从凤起路下车,径直来到白堤。每次来西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多。远看白堤,游人如织。堤上,断桥上,来来往往,密密匝匝,我疑心进入《清明上河图》中。这可能也是白堤一景吧。我不想加入“人流”大军,便沿着湖岸向东走。循一巷道,不期然,进入宝石山。山上高耸着赫赫有名的保俶塔。保俶塔,据说最早是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俶所建,据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我之所以见到“保俶”二字有亲切感,还得感谢鲁迅先生写的《论雷峰塔倒掉》。
顺山路往西北走,小径弯曲,石阶狭窄,不时见到突兀的圆石,巉岩。令我称奇的,是这里的山岩呈赫红色。原来宝石山的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富含氧化铁,呈赭红色。游人说,如果在晴日里,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有数不清的宝石在熠熠生辉。我想,这可能就是宝石山得名由来吧,怪不得在西湖新十景评选中,这里被命名为“宝石流霞”呢。
再往前走,就来到葛岭。岭上有一座道观,被称为“晋代名院”——抱朴道院。本人对庙宇道观虽心存虔敬之意,但无叩拜拜之行,故只近观而未入内。我在院后墙角假山堆叠处,发现一处积水潭,潭虽小,但水清冽。潭边还有一个塑料水桶,桶里飘着水舀子。见此情景,脑中不禁浮现出一副画面:深山藏古寺,一僧担水来。怪不得出家人有一派仙风道骨的气韵,原来是山上清泉滋润的结果。
从葛岭下来,继续向东,到达苏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再南端就是小孤山,由于路远,只得作罢。在苏堤南北两端,分别矗立着两座墓,一是南朝名伎苏小小墓,另一是巾帼英雄秋瑾墓。最后拜谒了位于栖霞岭南麓的岳王庙,参观了岳飞纪念馆,瞻仰了岳飞墓。这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啊!“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永远令我们后人景仰和纪念。
人们常说的“人杰地灵”,对于西湖来说,应当是“地杰人灵”方贴切。西湖之美,美在大自然的钟灵毓秀,赋予了她神奇的秀山丽水,让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景因人名,人因景传,西湖,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