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地圆。
上面第二句虽然详尽,却无法像第一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壮的意境,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得太多反而不好?也许今天这一课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导入
15 无言之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阅读目标
重点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重难点
学习目标
1
2
掌握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并学会运用。
写作目标
学会运用“递进式论证结构”。
品格素养
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他的一些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少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议论文的层进式结构
议论文的核心在于阐明道理,以理服人。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结构,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展开论述的一种结构方式。
预习资料速查
层进式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预习资料速查
朱光潜晚年趣事
朱光潜先生晚年时,经常在北大燕南园一段残垣断壁边静静地坐着。看到有学生走近时,他便拄起拐杖,慢慢绕到残垣后面,隔着那段残破的矮墙,递过一枝盛开的花朵。
同学们被老人家浪漫的举动吓坏了,便加快脚步,慌张地跑掉了。
后来,同学们才知道,老人家竟是美学大师朱光潜。那位写过鸿篇巨制,至今仍对中国美学有深刻影响的朱光潜!他合璧中西,学富五车,却又有如此赤子心性。
1.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2. 附丽:附着,依附。
3. 姑且:表示暂时地。
4. 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5. 蛾眉:蚕蛾的须细而弯,借指美人细而弯的眉毛。
6. 寂寥( ):寂静;空旷。
liáo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音易错
7. 谚语: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8. 铢( )两悉称( ):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9. 心旷神怡( ):心情舒畅, 精神愉快。
10. 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zhū
必考字词梳理
注意韵母。
chèn
yí
11. 栩( )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样。
12. 目不忍睹( ):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13. 信手拈( )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xǔ
必考字词梳理
字音易错,注意声母。
dǔ
niān
注意声母。
( )称号
( )对称
chēng
chèn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称
( )混蛋
( )混淆
hún
hùn
混
( )着手
( )着火
( )看着
zhuó
zháo
着
zhe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赌( )赌博
堵( )堵塞
猪( )养猪
睹( )目睹
dǔ
dǔ
粘( )粘贴
帖( )妥帖
拈( )拈轻怕重
zhān
tiē
niān
以形辨字法: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zhū
dǔ
喻( )家喻户晓
谕( )手谕
榆( )榆树
渝( )坚贞不渝
yù
yù
yú
yú
词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同 都形容非常逼真。 异 强调的是形似,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强调的是神似,形容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样。多指艺术作品。
例 ① 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 ② 石壁上雕刻的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本文最后归纳出的美学观点是什么?
梳理思路
美学观点
分析内涵
预习思考问题
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无言之美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2):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引起下文的论述。
第二部分(3-6):提出问题。根据言意关系及文学的特定要求,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意既不能完全达之以言,文学却要求尽善尽美,“和自然逼真”,是否做得到;二是假如言足以传情达意,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是否有必要。
课文初读感知
第三部分(7-12):分析问题。对前面两个问题做出回 答:对一切文学美术作品来说,语言都只能尽量表现情绪意旨,却不能完全传达;即使能够完全传达,也没有必要。再通过美术、文学、音乐、雕刻等艺术作品,阐述其中的道理。
第四部分(13):得出结论。归纳以上实例,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此即“无言之美”的奥秘。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以美术、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出作者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观点也启发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板书设计
话题导入:以孔子之言,引出“无言”的话题
无言之美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言完全达意,是否能够
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言完全传情达意,是否必要
美术作品——理想化、美感浓
文学作品——言不必尽意
音乐作品——无声胜有声
雕塑作品——含蓄不露
体味无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