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9.1电荷守恒定律精选专题集训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2.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A和B,原本都不显电性,现将A和B互相摩擦之后,结果A带上了正电,则( )
A.电子由A转移到了B
B.电子由B转移到了A
C.A所带的电荷量大于B所带的电荷量
D.A所带的电荷量小于B所带的电荷量
3.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个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
A.﹣Q B.Q C.2Q D.4Q
4.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
A.只有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B.只有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电子和正电荷同时按相反方向转移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物体通常呈电中性,这是为什么?( )
A.物体没有电荷 B.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
C.物体很容易失去电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再分开,若是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的是( )
A.只有一个小球原来带电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7.将一根带电的金属棒靠近验电器小球时,验电器箔片由于带上正电荷而张开,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金属棒带负电
B.若金属棒与验电器小球接触,验电器箔片先闭会后又张开
C.金属棒带正电
D.若金属棒与验电器小球接触后再移走,验电器箔片闭合
8.如图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不带电的导体A和B,均放在绝缘支架上,现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导体A,但不接触,若先将玻璃棒移去,再将A、B分开,则A、B的带电情况是( )
A.不带电 带正电 B.不带电 带负电
C.不带电 不带电 D.带正电 带负电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2×10﹣19C
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C.两轻小物体相互吸引,二者一定带异种电荷
D.摩擦起电是创造出了电荷
11.下列叙述的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
B.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越蓬松
C.吸尘器能够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
D.用干燥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会吸附很多脏物
12.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球所带电荷量为﹣3.2×10﹣9C,B球不带电。现将A、B接触后再分开,则( )
A.B球将得到1×1010个电子
B.B球将失去1×1010个电子
C.B球将得到2×1020个电子
D.B球将失去2×1010个电子
13.摩擦起电的微观原理是( )
A.质子的转移 B.中子的转移
C.电子的转移 D.多种带电粒子的转移
二.多选题(共8小题)
(多选)14.下列有关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是可以创造的
B.摩擦起电时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电子
C.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说明电荷可以被消灭
(多选)15.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分别贴在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均是闭合的.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把带足够多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会张开
B.把带足够多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只有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
C.把带足够多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撤走物体C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还是张开的
D.把带足够多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撤走物体C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E.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撤走物体C稳定后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B下部的金属箔闭合
(多选)16.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相互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且它们与外界无电荷的转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
A.摩擦前,M和N内部不存在电荷
B.M在摩擦过程中向N转移109个电子
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
D.N在摩擦过程中向M转移109个质子
(多选)17.一个空心金属球A带8×10﹣4C正电荷,一个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B带有2×10﹣4C的负电荷,将B球放入A球壳内与内壁接触,静电平衡后,A、B球带的电荷量正确的是( )
A.QA=6×10﹣4C B.QA=5×10﹣4C C.QB=3×10﹣4C D.QB=0
(多选)18.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多选)19.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三种方式都创造了带负电荷的电子
B.这三种方式都创造了带正电荷的质子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多选)20.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体带电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
(多选)21.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甲和乙,相互摩擦后,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带正电荷,乙带等量负电荷
B.甲带负电荷,乙带等量正电荷
C.甲和乙都带等量正电荷
D.甲和乙都带等量负电荷
三.填空题(共4小题)
22.图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属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则A ,B ;
(2)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再移去C,则A ,B .
23.①自然界中存在 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②电荷的多少叫做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③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电荷量e称为 .
24.如图长毛狗在家中的沙发上玩耍,淘气的小明用干燥的毯子将它包裹起来并来回摩擦,结果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刺猬,如图所示,狗毛是因为摩擦带上了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的。在实验室中用到的 (填“验电器”或“试电笔”)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仪器。
25.有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且电性相同,相隔一定距离。现让第三个与A、B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先后与A、B球接触后移开,则接触后A、B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 。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6.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彼此绝缘金属球A、B,A球所带电荷量为q,B球所带电荷数为﹣q,问:如何能使A,B所带电荷量都为﹣.
27.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28.两块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均配有绝缘支架,现提供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请完成下列实验:
(1)要使两块金属导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则应如何操作,哪一块带正电?
(2)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正电荷,则应如何操作?
(3)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负电荷,则应如何操作?
人教版(2019)9.1电荷守恒定律精选专题集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解答】解:A、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吸引靠近碎纸屑,是毛皮和塑料棒摩擦使塑料棒带了电,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属于摩擦起电,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带有电能吸引细微的脏物,属于摩擦起电,故C不符合题意;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属于磁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故D符合题意。
本题选择不属于摩擦起电的
故选:D。
2.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A和B,原本都不显电性,现将A和B互相摩擦之后,结果A带上了正电,则( )
A.电子由A转移到了B
B.电子由B转移到了A
C.A所带的电荷量大于B所带的电荷量
D.A所带的电荷量小于B所带的电荷量
【解答】解:A、B、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是由于该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较弱,在摩擦的过程中,失去了电子而带正电;
AB两物体摩擦,A物体带正电,是由于A物体的电子转移到B物体上造成的;故A正确,B错误;
C、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转移,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守恒,所以A所带的电荷量等于B所带的电荷量。故CD错误。
故选:A。
3.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个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
A.﹣Q B.Q C.2Q D.4Q
【解答】解:两带电体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将电量中和,故接触后两带电体带电总和为:5Q﹣Q=4Q,当两带电体分开后,将总电量平分,所以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2Q,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
A.只有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B.只有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电子和正电荷同时按相反方向转移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解:摩擦起电过程中,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在摩擦起电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电荷,只是电子发生转移;
故选:B。
5.物体通常呈电中性,这是为什么?( )
A.物体没有电荷 B.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
C.物体很容易失去电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答】解:物体通常呈电中性,即物体不带电,这是由于物体所带正负电荷一样多,即没有净电荷,物体对外不显电性造成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再分开,若是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的是( )
A.只有一个小球原来带电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解答】解:A、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A可能。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电荷完全中和,两球不存在排斥力。故B不可能。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重新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C可能。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小球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D可能。
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B。
7.将一根带电的金属棒靠近验电器小球时,验电器箔片由于带上正电荷而张开,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金属棒带负电
B.若金属棒与验电器小球接触,验电器箔片先闭会后又张开
C.金属棒带正电
D.若金属棒与验电器小球接触后再移走,验电器箔片闭合
【解答】解:A、一根带电的金属棒靠近验电器小球时,验电器带正电,由于感应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上的电子就会转移到金属球上去,导致验电器金属箔带电而张开。因此金属棒带正电,故A错误,C正确;
B、金属棒与验电器小球接触之前,金属箔上已经感应出了正电荷,若金属棒与验电器小球再接触,会导致验电器金属箔带更多的正电,因此箔片仍处于张开状态,不会出现闭合再张开的现象,故B错误;
D、若金属棒与验电器小球接触后再移走,由于验电器带了多余的正电荷,因此箔片仍处于张开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8.如图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不带电的导体A和B,均放在绝缘支架上,现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导体A,但不接触,若先将玻璃棒移去,再将A、B分开,则A、B的带电情况是( )
A.不带电 带正电 B.不带电 带负电
C.不带电 不带电 D.带正电 带负电
【解答】解:玻璃棒带正电,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导体A会带负电,导体B带正电;若先将玻璃棒移去,由于没有了玻璃棒内电荷的作用,导体A和B内的电荷会重新分布,电荷重新中和,然后再将A、B分开,则导体A和B都不带电。故选C正确;
故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2×10﹣19C
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解答】解:A、物体所带电量均是元电荷(即1.6×10﹣19C)的整数倍,所以不可能为任意实数。故A错误;
B、不带电的物体,并不是没有正、负电荷,而是没有多余的电荷。故B错误;
C、摩擦起电是自由电荷转移后,导致物体有多余电荷,从而使物体带上电,故C错误;
D、静电感应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作用下,远离或靠近带电体,故D正确;
故选: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C.两轻小物体相互吸引,二者一定带异种电荷
D.摩擦起电是创造出了电荷
【解答】解:A、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A错误;
B、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B正确;
C、两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不一定是二者带异种电荷。故C错误;
D、电荷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不能被创造。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叙述的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
B.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越蓬松
C.吸尘器能够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
D.用干燥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会吸附很多脏物
【解答】解:A、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毛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发出啪啪声,属于摩擦起电。故A正确;
B、干净的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被梳子摩擦过的头发会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属于摩擦起电。故B正确;
C、吸尘器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小,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灰尘、纸屑等垃圾“吸”入,不属于摩擦起电,故C错误;
D、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带电,能吸引轻小物体,属于摩擦起电,故D正确;
本题选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故选:C。
12.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球所带电荷量为﹣3.2×10﹣9C,B球不带电。现将A、B接触后再分开,则( )
A.B球将得到1×1010个电子
B.B球将失去1×1010个电子
C.B球将得到2×1020个电子
D.B球将失去2×1010个电子
【解答】解:AB两球接触后再分开,A球上电子转移到B球上使B球带电;在两球相同,故两球平分电量,故B球获得电量为﹣1.6×10﹣9C,即B球获得电子数n=个=1×1010个电子,即B得到了1×1010个电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摩擦起电的微观原理是( )
A.质子的转移 B.中子的转移
C.电子的转移 D.多种带电粒子的转移
【解答】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共8小题)
(多选)14.下列有关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是可以创造的
B.摩擦起电时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电子
C.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说明电荷可以被消灭
【解答】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产生电荷,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电子,故A错误,B正确。
C、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总的电荷量并没有改变,故C正确。
D、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但电荷并没有被消灭,只是整体不显示电性而已,故D错误。
故选:BC。
(多选)15.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分别贴在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均是闭合的.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把带足够多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会张开
B.把带足够多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只有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
C.把带足够多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撤走物体C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还是张开的
D.把带足够多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撤走物体C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E.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撤走物体C稳定后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B下部的金属箔闭合
【解答】解:A、B、感应带电,这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会带异种电荷。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故A正确,B错误;
C、D、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把A和B分开,A带负电,B带正电,金属箔还是张开。故C正确,D错误;
E、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把A和B分开,A带负电,B带正电,撤走物体C稳定后A与B所带的电性不变,故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故E错误。
故选:AC。
(多选)16.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相互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且它们与外界无电荷的转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
A.摩擦前,M和N内部不存在电荷
B.M在摩擦过程中向N转移109个电子
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
D.N在摩擦过程中向M转移109个质子
【解答】解: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说明在摩擦前MN内部都有电荷,故A错误。
B、互相摩擦后M带1.6×10﹣10C正电荷,故应该是M上1.6×10﹣10C的电子转移到N上,转移的电子数n==109,故B正确。
C、N原来是点中性,摩擦后M上1.6×10﹣10C的电子转移到N上,故N在摩擦后一定带1.6×10﹣10C的负电荷,故C正确。
D、在摩擦过程中转移的只能是电子,质子不能发生物体间的移动,故D错误。
故选:BC。
(多选)17.一个空心金属球A带8×10﹣4C正电荷,一个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B带有2×10﹣4C的负电荷,将B球放入A球壳内与内壁接触,静电平衡后,A、B球带的电荷量正确的是( )
A.QA=6×10﹣4C B.QA=5×10﹣4C C.QB=3×10﹣4C D.QB=0
【解答】解:把B球跟A球的内壁相接触,A与B构成整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内部静电荷量为零,电荷均匀分布在外表面;故B球的带电量减为零,A球表面的带电量为6×10﹣8C的正电荷;故BC错误,AD正确。
故选:AD。
(多选)18.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解答】解:A、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电荷完全中和,两球不存在排斥力,故A不可能;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同种电荷,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重新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B可能;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小球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C可能;
D、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D可能;
故选:BCD。
(多选)19.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三种方式都创造了带负电荷的电子
B.这三种方式都创造了带正电荷的质子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解答】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
A、B、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三种方式都没有产生电荷,故AB错误
C、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C正确;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CD。
(多选)20.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体带电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则乙带负电1.6×10﹣15C,若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由于丙物体带电8×10﹣16C.且带负电,则乙也一定带负电,大小为8×10﹣16C,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多选)21.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甲和乙,相互摩擦后,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带正电荷,乙带等量负电荷
B.甲带负电荷,乙带等量正电荷
C.甲和乙都带等量正电荷
D.甲和乙都带等量负电荷
【解答】解:A、原来不带电的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电子从甲物体转移到乙物体,使甲带正电荷,乙带等量的负电荷,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来不带电的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电子从乙物体转移到甲物体,使甲带负电荷,乙带等量的正电荷,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来不带电的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电子从甲物体转移到乙物体,使甲带正电荷,乙带等量的负电荷,
或电子从乙物体转移到甲物体,使甲带负电荷,乙带等量的正电荷,甲和乙不可能都带等量的正电荷,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原来不带电的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电子从甲物体转移到乙物体,使甲带正电荷,乙带等量的负电荷,
或电子从乙物体转移到甲物体,使甲带负电荷,乙带等量的正电荷,甲和乙不可能都带等量的负电荷,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D。
三.填空题(共4小题)
22.图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属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则A 带正电 ,B 带负电 ;
(2)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再移去C,则A 带负电 ,B 带负电 .
【解答】解:(1)把导体A和B接触后分开,再移走C,导体A和B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离C比较近的B带上与C相反的电荷,即负电荷,A带上正电荷.
(2)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由于人也是导体,人体上的负电荷经过B中和A上的正电荷,再移去C,则AB带上负电荷.
故答案为:(1)带正电,带负电;(2)带负电,带负电
23.①自然界中存在 两种电荷 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②电荷的多少叫做 电量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③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电荷量e= 1.6×10﹣19C 的整数倍,电荷量e称为 元电荷 .
【解答】解:①自然界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②电荷的多少叫做 电量,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③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电荷量e=1.6×10﹣19C的整数倍,电荷量e称为元电荷.
故答案为:①两种电荷;排斥;吸引.②电量;③1.6×10﹣19C,元电荷
24.如图长毛狗在家中的沙发上玩耍,淘气的小明用干燥的毯子将它包裹起来并来回摩擦,结果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刺猬,如图所示,狗毛是因为摩擦带上了 同种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的。在实验室中用到的 验电器 (填“验电器”或“试电笔”)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仪器。
【解答】解:狗毛是因为摩擦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刺猬;
实验室中的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制成的。
故答案为:同种,验电器
25.有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且电性相同,相隔一定距离。现让第三个与A、B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先后与A、B球接触后移开,则接触后A、B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 2:3 。
【解答】解:
设C接触前,AB带电量均为Q,与C接触后,电量分别为QA,QB,C与A接触后C电量为QC。
由于三个小球完全相同,因此接触后电量均分。
C与A接触后,QA== 此时QC=QA=
c再与B接触后,QB==。
=:=2:3
故答案为:2:3。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6.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彼此绝缘金属球A、B,A球所带电荷量为q,B球所带电荷数为﹣q,问:如何能使A,B所带电荷量都为﹣.
【解答】解:A球所带电荷量为q,先用手与A球接触放电,再使A球与B球接触,则电量平分,均为﹣;再次用手与A球接触放电,再让A球与B球接触平分,则A,B所带电荷量都为﹣.
答:先用手与A球接触放电,再使A球与B球接触,则电量平分,均为﹣;再次用手与A球接触放电,再让A球与B球接触平分,则A,B所带电荷量都为﹣.
27.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解答】解:(1)A、B带同种电荷时,设电荷量为Q,C与A接触后,由于形状相同,二者平分电荷量,A、C所带的电荷量均为Q.C与B接触后平分二者电荷量,则B、C的电荷量均为(Q+Q)=Q,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Q):(Q)=2:3。
(2)A、B带异种电荷时,设电荷量分别为Q、﹣Q,A、C接触后,平分电荷量Q,A、C的电荷量均变为Q;C再与B接触,平分二者的总电荷量,C、B的电荷量均为(Q﹣Q)=﹣Q.则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Q):|﹣Q|=2:1。
答:(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2:3;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2:1。
28.两块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均配有绝缘支架,现提供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请完成下列实验:
(1)要使两块金属导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则应如何操作,哪一块带正电?
(2)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正电荷,则应如何操作?
(3)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负电荷,则应如何操作?
【解答】解:
(1)将AB接触,再将C靠近A,此时分开AB,再拿走C,则AB带上等量异种电荷,A带负电,B带正电;
(2)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正电荷,只需要让AB分别与C接触就行;
(3)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负电荷,只需要让AB都靠近C,就能感应出负电荷;
答:(1)将AB接触,再将C靠近A,此时分开AB,再拿走C,则AB带上等量异种电荷,A带负电,B带正电;
(2)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正电荷,让AB分别与C接触就行;
(3)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负电荷,让AB都靠近C,就能感应出负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