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选修之《<史记>选读》——“青梅煮酒论英雄”

文档属性

名称 鲁人选修之《<史记>选读》——“青梅煮酒论英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3 13:1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8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英雄情结,可以说是人类永恒的、挥之不去的美好情结。心中的英雄,从童年的孙悟空、黑猫警长,到长大后的西楚霸王项羽、义薄云天的关二爷,一直到飞人刘翔、美人鱼叶诗文…… 英雄的形象在变,英雄的标准在变,但不变的是那萦绕心中的“英雄梦”,不变的是那股充塞胸中的——英雄之气。
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
专题一,什么是英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记》第五单元项羽、荆轲、伍员、李广四个英雄人物,及《三国演义》经典片段“青梅煮酒论英雄”,回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等作品感受英雄之魂。
专题二,关于英雄,世俗的论调观点又有哪些。什么是英雄,见仁见智,不一而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那么,世俗的论调又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总结,去体会。
专题三,我心中的英雄。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提炼总结,谈出自己“英雄观”,并把感悟写成文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英雄之精神、才能、思想等等,真正渗入到学生的心灵,获得灵魂的滋养。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其才能、品质、遭遇等等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名句及经典段落。
4.结合学生的人生经历和阅读,体会英雄人物的精气神,并能用准当的语句概括出来。
5.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问题导入,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开展研究性学习。
2.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组内的观点。
3.比较阅读,了解不同的历史人物对英雄的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4.个性解读,让学生谈出自己的英雄观,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5.思维碰撞,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论证,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6.使用工具,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英雄人物,体会英雄们志存高远,做大事不惜身,执著追求等高贵品质。
2.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P8)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P9)
6.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P1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什么是英雄?
2.关于英雄,世俗的论调观点又有哪些?
3.我心中的英雄又是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一:什么是英雄 ( 4课时)
专题二:关于英雄,世俗的论调观点又有哪些 ( 2课时)
专题三:我心中的英雄 ( 2课时)
专题二
关于英雄,世俗的论调观点又有哪些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史记〉选读》第五单元、《三国演义》的经典片段及以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以代表的充满英雄气概的豪放诗词。
《雍正王朝》的主题曲:数英雄论成败 古今有谁能明白?其实,对于什么是英雄,历来没有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知,不一而足,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形成异样的观点,所以,世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学生在精读与泛读,诵读与默读相结合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经历,体味,总结整理,形成不同的观点。让学生体会世人对英雄的复杂多样的情感,同时,启迪学生世界是异彩纷呈,不是单调灰暗的,看待世界的角度是多样的,答案更是五彩的,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结果。启发学生保持自己的个性理解,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思维的角度。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英雄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感受他们的英雄气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整体了解世人对于英雄的不同的观点。
2.反复诵读体味感受体悟英雄情怀,感受那种义薄云天、豪情满怀的气概。轻生死重然诺,一诺千金的仗义。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其中的名句和经典段落。
4.启迪学生个性解读,并善于汇总整合知识,形成知识框架。
5.激发昂扬向上斗志,激起青年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高贵情怀。
本专题问题设计
关于英雄,世俗的论调观点又有哪些?
佐证这些观点的言论语录,又有哪些?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笔记本电脑
常规资源
鲁教版《〈史记〉选读》第五单元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贴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泛读《〈史记〉选读》第五单元,相互交流,查阅工具书,运用网络查询,自主解决字词障碍,能通畅理解。
2.多媒体展示:《三国演义》的经典片段“青梅煮酒论英雄”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王安石 杜牧《题乌江亭》苏轼的《留侯论》
3.观看影视作品: 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樊荆会面 易水送别 廷刺秦王 飞将风采等等经典场景片段,让学生感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
第二课时:
1.精读经典段落
2.小组讨论,形成组内观点,推选代表起来发言,班内形成碰撞,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并板书。
3.学生观点归纳:
一、出身论
观点一:以“出身”论英雄
言论:
科班出身
门里出身
不问能力,问学历;不看学习,看学校
俗话:老子英雄,儿好汉。
俗话:虎父无犬子。
典型事例素材
龙生龙,凤生凤。
观点二:不以“出身”论英雄
言论:
俗话:英雄莫问出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史记 陈涉世家》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 汪洙《神童诗》
典型事例素材:
汉 刘邦 明 朱无璋
为英雄莫问出处作了最好的注脚。
二、成败论
观点一:以“成败”论英雄
言论:
成王败寇
成者王侯,败者贼。
成是英雄,败为狗熊
胜利是胜利的理由,失败没有借口。
一切都是假的,成功最具说服力。
世人往往用结果来证明过程。
典型事例素材:
不胜枚举。如明成祖朱棣,清除建文帝,犯上作乱,弑亲君,屠叔父,但是不影响他是一代雄才大略之君。 如唐太宗李世民,弑兄杀弟,世人只记他是一代明君。
观点二: 不以“成败”论英雄
言论:
俗话:莫以成败论英雄。
虽败犹荣
典型事例素材:
项羽
运动场上跑在最后却坚持跑到终点的运动员。
三、完人论
观点一:完美无瑕
言论:
高、大、全
集众多优点于一身
典型事例素材:
建国后老电影、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均如此
观点二:瑕瑜互见
言论:
歌词——英雄自古无完人
英雄也是凡人,有其优点,更有其缺点。
英雄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
典型事例素材:
拿破仑 毛泽东 丘吉尔等
4、学生总结整理记录
5、作业:
(1)你心中的英雄又是什么?要求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2)毛泽东说“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歌词唱着“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世人语“千秋功罪,盖棺定论”……世事均是“前人做事,后人评说”。想到“盖棺犹未定论,后人将如何评说”,那么,生时又该如何做呢?是“怕人评”而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一步呢,还是洒脱“任评说”,自由率性而为呢,抑或是以为“无人曾与评说”,而肆意妄为,毫无忌惮?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代表发言准确流畅,观点明晰,组员情绪高涨。
3.联想丰富,善于总结提炼
4.手、脑、口并用,自学与合作学习结合,传统学习方法与信息化学习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