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阶段,在赛事所使用的下列物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金银铜牌 B.陶瓷餐具 C.塑料水瓶 D.纯棉毛巾
2.小明午餐吃了红烧肉、馒头,从营养均衡角度考感还应补充下列哪种食物
A.米饭 B.凉拌黄瓜 C.家常豆腐 D.糖醋鯉鱼
3.下列对古诗词中蕴含的化学知识理解错误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属于天然材料
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中金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C.“添得醋来风韵美”中的食醋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
D.“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煅烧石灰石,发生了化学变化
4.“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露天焚烧树叶、秸秆 B.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
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D.使用风能等绿色能源
5.某种元素缺乏或过量均会导致人体甲状腺疾病,该元素是
A.铁 B.钙 C.碘 D.锌
6.化学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A.研制农药防治病虫害 B.研制新冠疫苗
C.新型防火材料的研制 D.神舟十三号飞船飞行轨道的设定
7.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A.红磷 B.硫粉 C.木炭 D.酒精
8.善于归纳梳理知识,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 B.安全常识
①10mL量筒量取9.21mL的水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氯化钠固体 ①实验室鉴别化学药品可以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酒精灯的酒精洒出起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化学用语 D.化学与健康
①2H:表示两个氢原子 ②Ca2+:表示一个钙离子 ①夏天吃剩下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因为食物放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后变质。 ②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A.A B.B C.C D.D
9.资阳地区盛产柠檬,其富含的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酸性强于碳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日化等行业。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柠檬酸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
B.一分子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克
C.柠檬酸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4
D.柠檬酸可使紫罗兰花瓣的浸出液变红
10.石榴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糖类、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榴中钙、磷、钾是指元素
B.维生素C有助于保护视力
C.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会失去生理活性
D.糖类与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
1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一致的是
A.酒精 C2H5OH B.汞 Ag C.干冰 D.大理石 CaO
12.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A.除去CO中的——通过灼热的CuO
B.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铜粉——加入稀盐酸
C.鉴别白酒和白醋——看颜色
D.鉴别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测温度
13.小明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实验记录 ①用10ml量筒量取7.25ml 水 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B.化学与人体健康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C.能量变化 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②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放出热量 D.物质鉴别 ①区别羊毛线和腈纶线:灼烧闻气味 ②区别蔗糖和淀粉:加碘液
A.A B.B C.C D.D
14.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氧化物 液氧、蒸馏水、氯酸钾
B 白色固体 碳酸氢铵、氯化钠、硫粉
C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铁、氩气、金刚石
D 人体内的微量元素 铜、钙、碘
A.A B.B C.C D.D
15.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超纯水”绝对卫生,对人体有利
B.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C.矿泉水中含钾、钠、钙等多种元素,并非健康饮料
D.钙片中含有大量的钙元素,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
①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方法将硬水软化;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是利用其________性。
②实验室通过电解认识水的组成时,正极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__。
(2)厨房里的那些事
①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②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碘盐能有效预防__________。
(3)氮化铝(AlN)广泛应用于电子和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所示反应合成: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A12O3中Al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②燃烧大量的X,可能会加剧大气层的_______________效应。
③铝在常温下,能“自我保护”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17.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
①“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______(填序号)。
A.碳原子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活性炭
②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外出尽量选择公交出行 B.加大化石能源的使用力度
C.国家鼓励购买电动汽车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
(2)袁隆平院士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水稻丰产离不开化肥,某品牌化肥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铵。
①该化肥属于______。(选“氨肥”或“磷肥”或“钾肥”或“复合肥”)
②该化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肥效,其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从营养角度考虑,大米能给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______(填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④“海水稻”富含硒,硒是人体必需的______(选填“微量”或“常量”)元素。
18.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已出土黄金面具、青铜艺术品、象牙、残存的丝织品等重要文物,其中青铜为合金。
(1)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___。
A.象牙 B.黄金 C.丝织品 D.青铜
(2)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O2、H2O和___________化合生成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3)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经常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区分黄铜和黄金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9.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硫原子__________
(2)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_
(3)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
(4)乙醇_______________
(5)正5价磷元素形成的氧化物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A、B、C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是氧化物,C、D、E均属于碱,E为蓝色。
(1)写出化学方程式:C→B:_______。D→E:________。
(2)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甲是实验室常用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可做补钙剂。则甲的化学式为 _____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试剂A中溶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_____ 。
四、实验题
22.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燃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酒精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如图实验,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23.小方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制备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上述实验仪器中用有机材料制造的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______填符号,原因是______。
请写出用装置C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装置F的______端连接上一个量筒。
五、计算题
24.人体中含有50多种元素,当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加以补充,如补钙、补锌的保键药剂或加碘食盐等。
(1)上面提到的补钙剂、补锌剂和加碘食盐中的钙、锌、碘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2)某补钙剂(有效成分是碳酸钙,其余成分不含钙元素)的每片剂中含钙0.4g,则每片剂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5.一名青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天约需钙。若每天从食物中得到钙,其余由钙片补充,则每天要吃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5%的钙片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D 7.B 8.C 9.B 10.B 11.A 12.D 13.D 14.C 15.D 16.(1) 煮沸 吸附 氧气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甲状腺疾病
(3) CO +3 温室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17.(1) C ACD
(2) 氮肥
B 微量
18.(1)BD
(2)二氧化碳
(3) 稀盐酸或稀硫酸 (或 )
19.(1)3S
(2)2CO2
(3)
(4)C2H5OH
(5)P2O5
20. Ca(OH)2+CO2=CaCO3↓+H2O(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NaOH+CuSO4=Na2SO4+Cu(OH)2↓(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做干燥剂(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1. C2H5OH CaCO3+2HCl=CaCl2+H2O+CO2↑ 改良酸性土壤
22.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隔离可燃物
23. 漏斗 橡皮管或塑料片等 B 固体和液体无法分离 b
24.(1)D;(2)1g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