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8 09:2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原始人类的某一行为被誉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这是指原始人类(  )
A. 学习制作陶器 B. 能够制作工具 C. 学会用火 D. 能够直立行走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都江堰的修建
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
B. 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
C. 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
D. 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二种”是指(  )
A. 火药 B. 造纸术 C. 指南针 D. 印刷术
钱穆先生在谈到太平天国时曾说:“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 发动金田起义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提出《资政新篇》 D. 定都天京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经学家周予同在《僵尸的出祟》一文中,谈到民国四年政事堂在教育纲要中增加读儒家经典的事,指出它是为恢复旧礼教造势,民国民主政治随后出现巨大倒退。“民国民主政治”的“巨大倒退”是指(  )
A.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B. 袁世凯废除共和实行帝制
C. 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D. 北洋军阀开始了割据混战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_____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横线处应填的是(  )
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反映出罗马法律(  )
A. 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B. 体现了对平民的不公平
C. 是后世法律的范本 D. 使量刑定罪有文字依据
如图漫画反映出拿破仑在人们心中的不同形象。下列史实与法国人对拿破仑的看法相关的是他(  )
A. 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 B. 打败了欧洲的反法联盟
C. 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 结束了混乱的法国大革命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软肋是依靠全球生产,但缺乏全球消费。所有工业国的出口商品向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购买。第三世界国家进口额的减少,造成第一世界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经济全球化需要更加彻底的合作
B. 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C. 经济全球化需要良性的世界贸易规则
D. 第一世界国家遭受经济全球化的打击最严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摘编自岳麓书社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格尔叛乱势力
173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会瓶掣签制度
(1) 观察材料一,图1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2、图3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3) 材料三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指什么?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4) 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5)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郑和《天妃之神灵应记》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际上的尊重。50多年来,新中国外交走过了一条催人奋进的光彩之路。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世界历史》九年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 请写出材料一中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经过今新疆地区和西亚的两河流域,那么清朝时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古代世界历史上两河流域曾出现过哪一文明古国?
(2) 材料二中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半个多世纪后,欧洲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那么“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谁?新航路开辟,从全球角度来看,重要意义是什么?
(3) 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哪一事件过后?
(4) 纵观中外交往史,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学习历史,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国际视野。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技术革新、学习借鉴,离不开政策调整、开放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材料二公元 1866年,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香古色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它已经成了一个彻底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而且远远超过了俄国。
--[英]H.G.威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农业调整法》与《全国工业复兴法》内容概括
--王子涵《罗斯福新政:一场关于自由的争论--“历史解释”素养下对新政的再认识》
材料四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五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我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请回答:
(1) 材料一中“A”指的是哪一动力机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2) 材料二中这一国家通过哪一事件成为“彻底西方化的民族”?
(3) 根据材料三,总结这场改革的主要特点。
(4) 据材料四,概括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并据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
(5) 据材料五,概括我们应如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旧石器时代指的是使用打制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山顶泂人学会了用火,火的使用,增强的人体质,促进了脑的进化,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故选:C。
本题从旧石器时代“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入手,考查北京人、山顶泂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因此,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故C正确。
ABD.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答案】A
【解析】本题本题考查与“开元盛世”有关的史实,学生在答题时可以采取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杜如晦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在李世民讨伐割据势力时为其谋划,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定典章,品选官吏,好评如潮,时称“房谋杜断”。所以A项中有不属于开元盛世时期的史实。其他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与“开元盛世”有关的史实。
本题考查与“开元盛世”有关的史实,做本题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排除法,选择不是开元盛世时期的,要求学生同时熟知贞观年间的史实。
4.【答案】A
【解析】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二种”是指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火药配方的记载;此外,雕版印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唐朝时期出现了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故选:A。
本题以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为依托,考查火药。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元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5.【答案】B
【解析】据“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关键信息“均田”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从《天朝田亩制度》中,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它的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体现了太平天国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故选:B。
本题以钱穆先生谈太平天国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性质、经过和结果。
6.【答案】A
【解析】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式,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我国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因此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故选:A。
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可据“根据地”得出答案。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7.【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民国四年政事堂在教育纲要中增加读儒家经典的事,指出它是为恢复旧礼教造势”判断是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宣布废除共和政体,实行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前后总共历时83天,袁世凯病死,复辟丑剧草草结束。故选:B。
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解析】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九大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九大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解析】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反映出罗马法律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的相关史实。《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解答材料分析题,分析材料是解答的关键。分析材料首先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1.【答案】C
【解析】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成为帝国的一座丰碑。根据题干漫画中的文字信息“独裁者”可知,漫画描述的是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故选:C。
考查了对拿破仑的评价。《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拿破仑的评价,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2.【答案】B
【解析】据“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软肋是依靠全球生产,但缺乏全球消费。所有工业国的出口商品向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购买。第三世界国家进口额的减少,造成第一世界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关键信息“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购买”“第一世界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造成了第三世界国家购买力下降,第一世界国家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给第三世界国家和第一世界国家都带来了挑战。B符合题意。AC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侧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13.【答案】【小题1】(1)观察材料一,图1反映了秦朝郡县制的地方管理制度。图2、图3分别反映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为:经济上:统一货币。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很大,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3)根据材料“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指安史之乱。为此,宋太祖采取了重文轻武政策,对于防止武将叛乱起到了作用,但也成为北宋王朝一直积弱的根源。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
(1)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2)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很大。
(3)安史之乱、重文轻武。
(4)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等;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
(5)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本题以“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为切入点,考查了秦朝、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秦朝、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答案】【小题1】起点:长安。机构:伊犁将军。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
【小题2】地方: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航海家:哥伦布;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小题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小题4】感受:①合作共赢;②和则两利,分则两伤;③对外开放促进社会进步,使国家繁荣富强;④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⑤注重对外交往,兼收并蓄各国优秀的科技文化,促进国家共同发展;等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丝绸之路、清朝时期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古代巴比伦、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外交往史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代丝绸之路、清朝时期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古代巴比伦、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相关史实。
15.【答案】【小题1】蒸汽机。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或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小题2】明治维新。
【小题3】国家干预经济。
【小题4】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小题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