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xiān) 此中人语云(yǔ) 为嵁为岩(kān)
B.无人问津(jūn) 关关雎鸠(jiū) 卷石底(juǎn)
C.为宫室(wéi) 八分有奇(qí) 可爱者甚蕃(fán)
D.俶尔远逝(chù) 窈窕淑女(tiǎo) 参差荇菜(xìng)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一种记述事物的文体。《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B.《核舟记》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说明,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C.《小石潭记》一文抒发了作者谪居生活的苦闷、抑郁和忧伤的情感。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4.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B.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杂技演员小心翼翼地走过了一段离地面几十米高的钢丝,表演结束,背景音乐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C.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不为灯红酒绿诱惑,不以觥筹交错为欢,不被人情世故左右。我以我心践诺言,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5.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通人(仅,只)/乃不知有汉(竟然)/便扶向路(旧的,从前)
B.卷石底以出(翻卷)/俶尔远逝(忽然)/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C.如有所语(说话)/矫首昂视(举)/钩画了了(清楚明白)
D.寤寐求之(睡觉)/辗转反侧(翻身)/白露未已(尽、完)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D.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7.根据提示填空。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8.文学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的,“书”指的是________。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9.综合性学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泰州中学决定举行以“颂党恩·爱祖国”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关于爱国的诗词。
(2)假如此次文艺汇演活动由你负责筹划,请说说你会采用哪些文艺表演形式(至少两种)。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清凉殿里好乘凉
童木
古人是如何度过漫长炎夏的?深宅大院里的官宦人家,宫墙内的皇族世家,在同样的酷热时节总会比劳作的底层平民多得避暑的良方。研究中国古代的避暑史,基本是一部宫廷和达官贵族阶层的驱热志。因为在久远年代前的盛夏,任何一块冰,任何一处特凿的清凉窟,都包含着最奢侈的人工。平民只剩得一把扇子打发炎夏的时候,每朝每代的朱门院里都寻得到当时流行的驱热之术。
《周礼》里的记载,周王的宫廷已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使用。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而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还存在。
汉代皇宫里夏季专用的“皇家避暑套房”叫“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汉书》里赞叹过清凉殿的制冷效果:“清室则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时房间温度低得如下过霜一般。古籍里关于清凉殿的记载,还包括它的房间内其他陈设:“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清凉殿里的石头床具本身就是夏用良品,装冰块的又是进口的玉晶盘,还有侍人站在旁边对着扇扇子,当然是多重降温。汉武帝刘彻身边的红人,可以得到“常卧延清之室”的福利。
到了唐代这种“空调房”被称作“含凉殿”,临着太液池傍水而建,比起汉朝的石头床具加冰玉盘的稚朴,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经算得上是通过机械原理实现的。倪方六讲了个拾遗陈知节给李隆基上书的故事:“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含凉殿避暑。陈知节见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被赐座后,感觉座内含冻。这扇车基本相当于空调扇,当然不是用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风扇对凉水吹形成冷气。另外殿里有循环冷水源,四檐装上了水管,靠水的殿堂四边往下淌的水帘,让凉水在屋上循环,降温效果自然极佳,能达到‘座内含冻’的效果。”有学者考证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环保“空调房”算是舶来品,最早源于东罗马帝国。当时长安城里地位高的大臣家都建有这样的“空调房”,长安市市长(京兆尹)家里便有。
若是宋朝有设计类杂志,当时的“空调房”大概会被宋时的编辑称为“贴近自然的和谐设计”:“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倪方六用了“设计时尚”来形容宋代宫中的降温术。当时同样出现了带有机械原理的“风扇”,是用鼓风机带动的。除此之外还有香氛设置: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就能使堂内“清芬满殿”。倪方六说,这算得上是古代空调的空气净化手段,可以说是一大进步。“到了明清时期,可移动式冷源出现了,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意思。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类似于冰箱,其实是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候这种冰桶民间也使用,还有进口货,时称‘洋桶’。冰桶现在看很简单,但在明清时代可算是高档‘家电’了。”
至于古时消夏的饮食,倪方六谈起了宋时的“冰激凌”。从宋人笔记看,这种古时刨冰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是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的冰酪。南宋时市集上的冷饮已经花样繁复,夜市的冷饮铺要营业到三更时分方才结束。这样想起来,那时夏季的夜,和我们童年时在街市上买一碗刨冰消夏,似乎已经没有隔着悠长朝代的区别了。
10.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1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2.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
13.通读全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代人们的消夏方式,说说你的理由。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
(2)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
(3)益信声无哀乐也__________________
(4)恨僧少可语耳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时踞石而坐/学而不思则罔
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
16.翻译下面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17.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_________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8.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20.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21.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有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23.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
五、作文
24.请以《那句话,说得有点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①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将标题补写完整(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必须鲜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
5.D
6.C
7. (1)悠悠我心 (2)天涯若比邻 (3)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4)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5)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8.(1)傅聪;信
(2)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也体现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9.(1)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红歌大家唱;诗歌朗诵;话剧表演。
10.本文主要说明了我国古代皇族世家、贵族阶层的消夏方式。
11.引资料。更具体地说明了宋代“空调房”设计的和谐优美,增添了诗情画意之美。
12.不能。“大概”是一个概数,表示推测,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删去,说明整个宫殿正好是80名“凌人”,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示例:我最喜欢汉代皇宫里的消夏方式。因为“清凉殿”里,温度很低,陈设雅致,还有石头床、玉晶盘等,可以多重降温,令人神往。
14. 以……为乐 静止不动的样子 更加 遗憾
15.B
16.(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断,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17. 贬谪后的孤寂悲凉 知音难觅的惆怅
18.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19.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②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必一定要有琴音呢!
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1.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
22.D
23.示例: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24.
《那句话,说得有点___________》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考虑补题,题目中已经给了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要从这几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如选择“智慧”,要围绕这句话展开来写,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是谁在什么情景下说的,可以是普通人的话,也可以是名人说的话,要把具体的情景写下来,还要写出对这句话的感悟。另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有点”,“有点”智慧,并不是很有智慧,大家人承认有智慧,而是从某个角度来看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