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母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母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8 07:19:34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4 母鸡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包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二课时
听写游戏
讨厌
如怨如诉
反抗
忠厚
成绩
毒手
连词成句说文意
讨厌
如怨如诉
反抗
忠厚
成绩
毒手
我一向讨厌母鸡,它的叫声如怨如诉,让人听了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
母鸡要是下了蛋,会发了狂似的向全世界炫耀它的这点儿成绩,真让人受不了。
母鸡永远不反抗公鸡,却敢对忠厚的鸭子或其他母鸡下毒手,真讨厌!
连词成句说文意
讨厌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
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第4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
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
定就是一位英雄。
第9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
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
定就是一位英雄。
第9自然段
自学提示:
默读第4-10自然段,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
具体事例来描写鸡母亲的伟大的。
圈画 批注
保护安全
找食
教本领
守夜报警
5.
6.
7.
8.



查字典
警戒:警告和戒备。
警告:提醒,使警惕或正视。
想象:母鸡咕咕地警告鸡雏,它会说什么?
这是一只( )的母鸡,令人( )。
负责、勇敢
肃然起敬
负责,勇敢,慈爱,辛苦
对比
对比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负责,勇敢,慈爱,辛苦
慈爱
辛苦
看图说话:
母鸡( ),鸡雏们( )。
很,十分
这是一只( )的母鸡,令人( )。
负责、辛苦
赞叹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
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
定就是一位英雄。
第9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第9自然段
层层递进:赞美母鸡——赞颂母爱
无私无畏 日夜操劳 慈爱尽职 ……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第9自然段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纯洁、神圣的敬畏,情感的升华。
我一向讨厌母鸡。
先贬后褒
欲扬先抑
鲜明对比
母爱的伟大



对比阅读: 结构 语言 情感
结构
语言
情感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总分构段
猫的性格古怪小猫淘气可爱
孵鸡雏前
孵出鸡雏后
口语化
细节和小事
明贬实褒
写喜爱
先贬后褒
写变化
喜爱和赞美
一贯、由衷的喜爱
情感变化
前后对比
赞美母爱
生活化的场景
生活化的语言
质朴的情感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推荐阅读
课后作业:
1.阅读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和张抗抗的
《天鹅》,摘抄好词佳句,批注读后的感悟。
2.阅读老舍先生其他作品,感受语言大师的魅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4 母鸡
【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理由、心事”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3.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4.通过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设计理念】
课文是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名篇。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对母鸡态度态度前后的变化,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比较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时,文章结构、语言、情感表达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和文字背后的情感。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以生为本、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方式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进行语言实践。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在研读中培养语感与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紧密围绕主题研究课文,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文本进行练笔,充分发挥文本的情感内涵,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激发情绪动机,开拓思路,充实内涵,深化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复习巩固,回顾课文
1. 听写词语,端正书写
(1)听写要求:听老师读词语,快速写下来,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2)教师读词,学生听写,对照答案检查订正。
讨厌 如怨如诉 反抗 忠厚 毒手 成绩
2. 连词成句,回顾课文
(1)连词成句说文意:请你从中选择一两个词语,根据课文意思来说句子。
(2)列举:
我一向讨厌母鸡,它的叫声如怨如诉,让人听了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
母鸡永远不反抗公鸡,却敢对忠厚的鸭子或其他母鸡下毒手,真讨厌!
母鸡要是下了蛋,会发了狂似的向全世界炫耀它的这点儿成绩,真让人受不了。
板块二 寻找事例,感受“伟大”
1. 聚焦中心,情感转折
(1)第4自然段:
从“一向讨厌”到“不敢再讨厌”,是什么改变了作者的心思?
(2)第9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看看这些词语,这段话对母鸡的评价如此之高。当母鸡成为鸡母亲,它便有了改变。
2. 默读自学,批注感受
(1)真默读第4-10自然段,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描写鸡母亲的伟大的。圈画出自己感触最深的词句,反复读几遍,还可以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些词语批注在句子旁边。
(2)学生自学。
3. 交流展示,朗读感悟
梳理事例: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鸡母亲的具体事例。保护鸡雏安全、为儿女找食、教鸡雏本领、夜间报警。
(1)第5自然段:
① “挺着脖儿”、“挺着身儿”这两个词语,这是一种怎样的姿态呢?(出示图片),两个“挺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随时准备战斗、勇敢无畏的鸡母亲。
②这段话中有一对意思相近的词语,“警戒”和“警告”。查词典区别词义,警戒比警告多了戒备的意思。文中的母鸡如何警戒的呢?读读冒号后面的句子。想象一下,母鸡咕咕地警告鸡雏,它会说什么?看着图,模仿着母鸡的样子说一说。
③想象画面读一读第5自然段。
(2)第6自然段:
出示句子,体会对比的写法。
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慈爱和辛苦。指导朗读。
假若又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这句话和第2自然段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对比,成为母亲后,母鸡为了保护幼子敢于和公鸡对抗,这就是母亲的勇敢和责任感。
(3)第7自然段:
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这句话中连用了很多动词,哪些是母鸡的动作,哪些是鸡雏的动作?原来,当母鸡成为鸡母亲,它会因为爱而改变自己,成为母亲的母鸡多么辛苦,多么慈爱啊。
出示图片,运用动词想像说话:母鸡( ),鸡雏们( )。
(4)第8自然段: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两个“顶”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试着读一读,体会母鸡的负责、辛苦。
4. 回顾中心,升华情感
(1)回到第9自然段,这段话一共三个句子,母鸡的转变是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的伟大是因为它是鸡母亲——母亲是和英雄划等号的存在。三句话层层递进,老舍先生还仅仅在赞美母鸡吗?很显然,这里,对母鸡的赞美,就是对天下母亲的赞颂!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不再讨厌母鸡了”?这个不敢,不仅仅代表着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更饱含着一种纯洁、神圣的敬畏,这是情感的升华。
(3)再读课文9、10自然段。
板块三 对比阅读,理解作者
1. 回顾作品
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第13课《猫》和第14课《母鸡》,从结构、语言、情感表达这几个方面来比一比,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 对比阅读
(1)结构方面:相同之处是作者喜欢运用总分构段的方式,条理十分清晰。不同之处在于,《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淘气可爱两部分,前面部分笔墨较多;《母鸡》可以分为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着重写的是后面部分。
(2)语言表达方面:相同之处是都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勾勒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通过对细节和小事描写,突出动物的形象。不同之处是,《猫》一课明贬实褒写对猫的喜爱,而《母鸡》则通过字里行间态度的变化,先贬后褒,表达对母鸡的赞美和敬佩。
(3)情感表达方面:相同之处是两篇课文都表达了对动物真诚的喜爱和赞美。不同之处是,《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视猫为孩童,表达了由衷的喜爱;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美。
3. 迁移写作
(1)小结:无论是《猫》还是《母鸡》,我们都能感受到语言大师老舍刻画动物的深厚功力,在他生活化的场景和生活化的语言里,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动物的爱,当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时,美好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这就是生活的情趣。
(2)迁移:今后,我们在写动物时,也可以选择这样的主题、这样的场景和细节、这样生活化的语言,相信你也可以写出这样质朴感人的文章来。
板块四 拓展阅读,开阔眼界
1. 拓展阅读
(1)推荐阅读《老舍散文》,本书精选老舍散文64篇,全方位展现了老舍散文创作的精华,还原了一个幽默、亲切、朴质的文化大师形象。
(2)出示目录,找找看,我们的小学语文书里收录了多少篇老舍的散文。
2. 课后作业
(1)阅读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和张抗抗的《天鹅》,也可以阅读其他作家描写动物的作品,摘抄好词佳句,在问后批注读后的感悟。
(2)继续阅读老舍先生其他作品,进一步感受语言大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