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春举杯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向青春举杯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4 08: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向青春举杯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十六七岁的青年,在人生的航道上,应该珍爱青春,敞开心扉,感受多彩的生活,编织斑斓的梦想,实现精神的成长。青春孕育着所有的希望。来吧,让我们向青春举杯!
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的必修一的第一模块——向青春举杯。青春季节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都有着相同的青春梦想和豪情。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吟诵青春,通过指导学生诵读领会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和食指的《相信未来》体会特定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专题二,体悟人生,通过学习《十八岁和其他》及《我的四季》来体会青春的美丽,生命的艰辛与奋斗,从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专题三,设计未来,通过阅读学习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来选择一个方案,开始自己的生涯规划。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 1.走近诗歌,通过有表情的朗诵来深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与情感。
2.走进诗人,体会不同时代诗人对青春的相同情感,理解青春的可贵。
3 通过对青春的吟诵和体悟,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对青春的吟诵和对人生的体悟,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对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向青春举杯,让青春成为生命中的经典。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诗人在其作品当中表现了怎样的青春情怀?
2.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引起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
3.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样的设计?
专题划分
专题1:吟诵青春
专题2:体悟人生
专题3:设计未来
专题一
吟诵青春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的两首诗歌《沁园春。长沙》和《相信未来》通过富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体现了特定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来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经历,以及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诗人情怀。本专题在本单元的最前面,也是必修一的第一个专题,是青年学子满怀激情地进入高中后要学习的第一个专题。向青春举杯,是青年们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对自己的青春发出的一声呐喊。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的青春豪情。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品味诗的语言及意境。
  2、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3、背诵全词。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秋景图?是怎样描写的?
4.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青春情怀?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必修一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沁园春.长沙》
活动二: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诗人在上阕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秋景图,是由哪一个字领起的?
引导学生把握与赏析几个重点动词的传神之处,比如“击”和“翔”
活动四:下阕中,诗人对往昔岁月进行了回忆,这些回忆是由哪一个字领起的?通过回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革命情怀?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活动五:诵读《相信未来》,比较一下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怀与《沁园春.长沙》有何不同?为什么?
布置作业: 1.写一首小诗,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2.背诵《沁园春.长沙》。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