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蛾
(浅色个体占多数)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蛾
(深色个体占多数)
1850年考察
1950年考察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英国工业革命
1.桦尺蛾的体色改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深色桦尺蛾是浅色的桦尺蛾被煤烟熏黑变成的吗?
想一想
环境污染造成的
不是,桦尺蛾本来就有深色和浅色两种。由于烟熏使树皮颜色变深,深色桦尺蛾因为与环境颜色接近而容易躲避天敌存活下来,并繁衍出自己的后代。
分析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
你能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吗?
(内因和外因)
?
内因:遗传和变异
外因:环境的改变
这里有几只桦尺蛾?
哪种颜色的桦尺蛾不易被发现?为什么?
体色与外界环境色彩相似---保护色
冬天的雷鸟
夏天的雷鸟
保护色
草丛中的虎
保护色
草丛中的鸟
我在哪儿?
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叫保护色。
保护色
保护色有什么作用?
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 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思考:这些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2.作出假设:
1.提出问题:
动物的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项目 模拟对象
大彩纸
各色小彩纸
组员
各色备用小彩纸
动物的生活环境
动物体色的变异类型
捕食者
幸存者的后代
3.制定和实施计划
在大彩纸上放有各色小彩纸
分组: 6人一组
组织者:组织、发令
组长1人 记录员:记录每代开始数和幸存者数
督察员:监督、补充幸存者后代
(每个幸存者产生3个后代)
捕食者5人:要随机捕食,每代只剩25个“幸存者”为止,每代捕食15次,每次捕食1个。
猎物:小纸片
3.制定和实施计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得出结论:
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体色与环境颜色较接近的动物不易被天敌发现,反之则易被捕食。这样与环境相适应的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它的体色便成了保护色。
除了保护色,动物的拟态和警戒色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拓展延伸
枯叶蝶
叶状螳螂
尺蠖
拟态:某些动物的形态和颜色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竹节虫
警戒色:指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长颈鹿都是长脖子的吗?
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
古代长颈鹿,有的颈长,有颈的短
缺乏青草
颈短的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被自然淘汰,颈长的越来越多。
食物在长颈鹿进化的过程中起选择的作用
自然选择
二、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
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进化理论。
1、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
生物个体之间进行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生物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产生生存斗争的原因:
生物大量死亡,少量存活。对生物个体往往有害,但对生物物种是有利的。
产生生存斗争的结果:
2、自然选择学说——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3、自然选择学说——遗传和变异
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普遍性
变异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4、自然选择学说
——适者生存
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的过程
生物
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
(被淘汰)
(被保留)
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
(被淘汰)
(被保留)
.........
不定向
变异
定向
选择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前提
——动力
——基础
——结果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地进化。
进化的内因——
遗传和变异
进化的外因——
环境的改变
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和残翅的昆虫。
请分析,在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或者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想一想,议一议(P62)
自然选择学说图解
原始
昆虫
有翅
无翅
大风大浪
生存
√
×
淘汰
无翅
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前提
——动力
——基础
——结果
进化的内因——
遗传和变异
进化的外因——
环境的改变
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学说
课堂小结
学以致用
用农药消灭害虫,开始时,效果显著,但过一段时间后,药效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农药使这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吗?
不是!主要是害虫本来就存在抗药性的个体,农药杀死的是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保留了下来,并把抗药性遗传给了后代。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起了定向选择作用,抗药性变异经过遗传逐代积累,最后就形成了具有抗药性的新品种,农药对其就不起作用。
刚开始使用蚊香的时候,杀蚊子的效果很好,可到后来,效果不明显,请你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分析此现象。
学以致用
蚊子有不抗药的,也有抗药的,刚开始使用蚊香时,把不抗药的蚊子杀死,具有抗药性的蚊子保留下来,继续繁殖,后代有抗药的,也有不抗药的,不抗药的被杀死,抗药的继续保留下来。经过一代代选择,蚊子普遍具有了抗药性,所以到了后来使用蚊香时效果不明显。
真题演练:
某治疗感冒病的药物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是:
A.病毒接触药物以后,慢慢产生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
C.药物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D.后来的药量减少,产生抗药性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