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共37张PPT)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共37张PPT)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9 10: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情景导入
猜一猜:
什么动物小时候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老了三条腿走路?

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是猴子
变来的吗?同学们了解到人类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呢?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目标
一、人类的起源
观点一:神创论
上帝造人
女娲造人
观点二:进化论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达尔文
达尔文(1809-1882)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行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小资料
四种现代类人猿
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为什么叫类人猿?
这些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形态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3、随着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观察与思考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别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栖息于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大陆及岛屿上的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树栖生活,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一跃可达10余米,速度极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飞鸟。
长臂猿
黑猩猩
栖息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大多在森林的边缘地带活动。仅次于人的聪慧,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极高。
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在地上可用四肢行走。动作迟钝缓慢,不能在树间跳跃,只能手脚并用,慢慢移动。
猩猩
大猩猩
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灵长目中最大的动物
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共同点?
(1)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2)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3)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这些现代类人猿的体形有什么共同点?
前肢粗长,后肢细短,髋骨较窄
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
提示:运动方式、制造工具能力、脑容量
类人猿 现代人
运动方式 臂行 直立行走
制造工具能力 使用自然工具
不会制造工具 制造、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发育的程度 脑容量小
没有语言能力 脑容量大
很强的思维
语言文字能力
类人猿和人的根本区别
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原因
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1.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
2.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
项目 人类 类人猿
不同点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能力
脑发育程度
相同点 区别 你能归纳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吗?
直立行走
主要是臂行
制造并使用各种工具
会用自然工具,不会制造
脑容量大,有语言文字能力
脑容量小,无语言文字能力
具有复杂的大脑和宽阔的胸廓,相似的面部表情和骨骼成分,牙齿的面部表情和骨骼成分等
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方式不同
B.祖先不同
C.制造工具能力不同
D.脑发育程度不同
B
对点专练
由猿到人的进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演化成为人类呢?
稀树草原
二、人类进化的历程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1千万至2千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地球上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全长6000多千米的大裂谷。
地形和气候的巨大变化
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森林形成草原。使得生活在森林中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逐渐以直立行走的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地形变化
气候变化
森林古猿
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
类人猿
人类
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小结
我们没有亲眼见证森林古猿的进化,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呢?
化石
讨论: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露西化石(330万年前)
人类骨骼
她的骨盆较宽阔,上肢细短,下肢粗壮,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石器
“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石块明显加工过,呈斧状和凿状。可作工具,因此可推断“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观察“东非人”的头骨化石和复原像,你们能想到些什么?
“东非人”既有现代人的特征,又有人类的特征。说明“东非人”正在进化中。
下地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
森林古猿进化到古人类的变化:
(1)直立行走、前肢解放
森林古猿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迁灵巧
(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学会了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3)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
(1)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2)制作工具:不会使用工具→使用自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工具。
(3)穿衣方面: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穿衣美观
下列有关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种族的差异是不同地域地理和气候环境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B.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是说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最直接证据之一
C.类人猿与现代人某些器官的形态结构上的深化趋势是人猿同祖的解剖学证据
D.在人类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中,最早学会用火的是能人
D
对点专练
不能
(1)因为环境的变化不能重演,如今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森林古猿进化时不同;
(2)现代类人猿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形态结构的变化也不同。
黑猩猩有可能进化成人吗?
动动脑
区分事实和观点
记录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实从自然收集而来,使用观察、实验、记录等测量手段;事实代表了客观,在语言陈述中体现出理性。
思想的主观判断,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来源于头脑,通过学习、比较、判断、质疑等思维方法;观点代表着主观,在语言陈述中体现出感性。
例如:昨天是个大晴天。
例如:明天可能是晴天。
观点
事实
知识拓展
1、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原因: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
3、证据:化石证据
本课小结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劳动方面: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在劳动中产生语言)
穿衣方面: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
人类的发展
人类的起源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