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物质的立体结构与CH4相同的是( )
A. H2O
B. NH3
C. P4
D. CO2
2.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熔点:Li>Na>K
B. 导电性:Ag>Cu>Al>Fe
C. 密度:Na﹤Mg﹤Al
D. 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3.氮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晶体,它由两种离子构成,已知其阴离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则其阳离子的构型和阳离子中氮的杂化方式为( )
A. 直线 sp杂化
B. V型 sp杂化
C. 三角锥形 sp2杂化
D. 平面三角形 sp2杂化
4.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且为盐的是( )
A. CH3COONa
B. NH4Cl
C. CaCl2
D. H2O2
5.下列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的是( )
A. PCl3
B. BCl3
C. NH3
D. CH2O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常常发生变形而不易折断,是由于金属离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
B. 因为离子键无饱和性,故一种离子周围可以吸引任意多个带异性电荷的离子
C. 金属是借助金属离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D. [Cu(H2O)4]2+中的Cu2+提供空轨道,H2O中的O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7.下列现象与化学键有关的是( )
A. F2、Cl2、Br2、I2的熔点依次升高
B. H2O的沸点远高于H2S的沸点
C. H2O在高温下难分解
D. 干冰升华
8.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键既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
B. 单质分子中均存在化学键
C.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吸引力
D.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 随着卤素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卤化物CX4(X为卤素原子)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所以它们的熔、沸点也逐渐升高
C. 由于H—O键比H—S键牢固,所以水的熔、沸点比H2S的高
D.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10.物质结构理论推出: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叫金属键.金属键越强,其金属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且据研究表明,一般说来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越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镁的硬度大于铝
B. 镁的熔沸点低于钙
C. 镁的硬度小于钾
D. 钙的熔沸点高于钾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磷原子是sp2杂化
B. 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4个sp3杂化轨道
C. 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可能是四面体形或三角锥形或V形
D. AB3型的分子立体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
12.关于氢键及范德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键比范德华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
B. 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C. 沸点:HI>HBr>HCl>HF
D. H2O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H2O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所致
13.某物质可溶于水、乙醇,熔点为209.5 ℃,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为原子晶体
B. 该物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5∶3
C. 该物质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该物质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14.能够用键能的大小作为主要依据来解释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氯气呈气态而溴单质呈液态
B. 硝酸是挥发性酸,而硫酸、磷酸是不挥发性酸
C. 稀有气体一般难于发生化学反应
D. 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15.N—H键键能的含义是( )
A. 由N和H形成1 mol NH3所放出的能量
B. 把1 mol NH3中的共价键全部拆开所吸收的能量
C. 拆开约6.02×1023个N—H键所吸收的能量
D. 形成1个N—H键所放出的能量
二、实验题(共2小题)
16.(1)Co(NH3)5BrSO4可形成两种钴的配合物,已知两种配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o(NH3)5Br]SO4和[Co(SO4)(NH3)5]Br,在第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产生 现象;如果在第二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 现象,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 现象.
(2)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此过程的现象为
请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17.(1)Co(NH3)5BrSO4可形成两种钴的配合物,已知两种配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o(NH3)5Br]SO4和[Co(SO4)(NH3)5]Br,在第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产生 现象;如果在第二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 现象,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 现象.
(2)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此过程的现象为
请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8.PtCl2(NH3)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PtCl2(NH3)2是平面正方形结构,还是四面体结构 。
(2)请在以下横线上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立体构型图:淡黄色固体 ,黄绿色固体 。
(3)淡黄色固体物质由 (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下同)组成,黄绿色固体物质由 组成。
(4)黄绿色固体在水中溶解度比淡黄色固体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R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_。R的一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RCl3·6H2O。已知0.01 mol 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硝酸银溶液处理,产生0.02 mol AgCl沉淀。此配合物最可能是________。
A.[R(H2O)6]Cl3
B.[R(H2O)5Cl]Cl2·H2O
C.[R(H2O)4Cl2]Cl·2H2O
D.[R(H2O)3Cl3]·3H2O
20.下列变化中:①碘升华 ②烧碱熔化 ③食盐溶于水
④HCl溶于水 ⑤O2溶于水 ⑥NaHCO3热分解。
(1)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____。
(3)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____。
(4)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甲烷分子碳原子含有4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A.水分子中氧原子含有2个σ键和2个孤电子对,所以水分子是V形结构,故A错误;B.氨气分子中氮原子含有3个σ键和1个孤电子对,所以氨气分子是三角锥形结构,故B错误;C.白磷分子中四个磷原子位于正四面体四个顶点上,所以白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故C正确;D.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含有2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是直线形结构,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 同主族的金属单质,原子序数越大,熔点越低,这是因为它们的价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所以A选项正确;常用的金属导体中,导电性最好的是银,其次是铜,再次是铝、铁,所以B选项正确。Na、Mg、Al是同周期的金属单质,密度逐渐增大,故C项正确;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空间利用率分别是:简单立方堆积52%,体心立方最密堆积68%,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均为74%,因此D项错误。
3.【答案】A
4.【答案】A
【解析】CH3COONa属于盐且碳原子间为非极性键。
5.【答案】B
【解析】PCl3、NH3中的中心原子P、N各有1对孤电子对,跟周围的三个σ键相互排斥,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这两个分子都为三角锥形;CH2O的立体构型虽为平面三角形,但不是正三角形。
6.【答案】D
【解析】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变形而不易折断是因为金属晶体中各原子层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不被破坏,故A不正确;离子键无饱和性,体现在一种离子周围尽可能多的吸引带异性电荷的离子,但还要受两种离子的半径比和电荷比的影响,如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吸引6个Cl-,每个Cl-周围也只能吸引6个Na+,故Cl-和Na+的个数比为1∶1,B项不正确;金属的导热性是由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碰撞将能量进行传递,故C不正确;Cu2+有空轨道,H2O中O原子有孤对电子,可以形成配位键。
7.【答案】C
【解析】A项,卤素单质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且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范德华力也增大,单质的熔点也就越高;B项,由于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2O的沸点要比H2S的高;C项,由于H—O键的键能很大,在较高温度时也难断裂,所以水分子很稳定,与共价键有关;D项,CO2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在升华时需要克服范德华力,而CO2分子内的化学键并没有断裂。
8.【答案】D
【解析】A项,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部,不存在于分子之间,错误;B项,单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错误;C项,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这种静电作用既包括静电吸引作用,也包括静电排斥作用,错误。
9.【答案】B
【解析】冰融化时发生物理变化,只破坏H2O分子间的分子间作用力而不破坏化学键,A项错误;结构相似的分子中,物质的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所以随着卤素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卤化物CX4的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所以它们相应的熔、沸点也逐渐升高,B项正确;物质的熔、沸点与化学键无关,水的熔、沸点比H2S的高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C项错误;物质的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与范德华力无关,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价电子数Al>Mg,原子半径Al<Mg,所以Al的金属键更强,所以A的说法错误.Mg和Ca的价电子数相同,而原子半径Mg<Ca,所以金属键的强弱Mg>Ca,所以B的说法错误.价电子数Mg>K,原子半径Mg<Ca<K,所以C的说法错误.价电子数Ca>K,原子半径Ca<K,所以D的说法正确。
11.【答案】C
【解析】PCl3分子中心磷原子上的价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3+=4,因此PCl3分子中磷原子以sp3杂化,A错误;sp3杂化轨道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4个轨道,B错误;一般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所得到的立体构型为四面体形,如甲烷分子,但如果有杂化轨道被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占据,则构型发生变化,如NH3、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H2O分子是V形,D错误,C正确。
12.【答案】B
【解析】氢键比范德华力强,但它不属于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作用力,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故A项错误;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故B项正确;结构和组成相似的共价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但HF中存在氢键,导致HF的沸点比卤族其他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高,沸点大小为HF>HI>HBr>HCl,故C项错误;氢键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影响化学性质,故D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根据该物质的熔点和溶解性可判断出该物质是分子晶体,A项错误;该物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3∶1,B项错误;该物质分子中氢原子最外层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共价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状态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内共价键的键能无关;物质的挥发性与分子内键能的大小无关;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难于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它们的价电子已形成稳定结构;氮气比氧气稳定是由于N2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键能(946 kJ·mol-1)比O2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497.3 kJ·mol-1)大,在化学反应中更难断裂。
15.【答案】C
【解析】N—H键的键能是指形成1 mol N—H键放出的能量或拆开1 mol N—H键所吸收的能量,不是指形成1个N—H键释放的能量,1 mol NH3分子中含有3 mol N—H键,拆开1 mol NH3或形成1 mol NH3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应是N—H键键能的3倍。
16.【答案】(1)白色沉淀生成;无明显现象;有淡黄色沉淀生成;(2):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Ag++NH3 H2O═AgOH↓+NH4+、AgOH+2NH3 H2O═Ag(NH3)2++OH +2H2O.
【解析】(1)由[Co(NH3)5Br]SO4可知,硫酸根离子为配合物的外界,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会与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Co(SO4)(NH3)5]Br中硫酸根离子为內界,在水溶液里不能以离子存在,所以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但该物质中溴离子为配合物的外界,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淡黄色溴化银沉淀,所以看到的现象分别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明显现象、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2)银离子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和铵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NH3 H2O═AgOH↓+NH4+,氢氧化银和氨水反应生成银氨溶液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OH+2NH3 H2O═Ag(NH3)2++OH +2H2O,所以看到的现象是: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
17.【答案】(1)白色沉淀生成;无明显现象;有淡黄色沉淀生成;(2):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Ag++NH3 H2O═AgOH↓+NH4+、AgOH+2NH3 H2O═Ag(NH3)2++OH +2H2O.
【解析】(1)由[Co(NH3)5Br]SO4可知,硫酸根离子为配合物的外界,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会与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Co(SO4)(NH3)5]Br中硫酸根离子为內界,在水溶液里不能以离子存在,所以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但该物质中溴离子为配合物的外界,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淡黄色溴化银沉淀,所以看到的现象分别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明显现象、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2)银离子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和铵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NH3 H2O═AgOH↓+NH4+,氢氧化银和氨水反应生成银氨溶液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OH+2NH3 H2O═Ag(NH3)2++OH +2H2O,所以看到的现象是: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
18.【答案】(1)平面正方形结构(3)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4)黄绿色固体是由极性分子构成的,而淡黄色固体是由非极性分子构成的,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前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后者
【解析】(1)根据PtCl2(NH3)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即其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可知其结构应为平面正方形结构,若为四面体结构则无同分异构体。(2)PtCl2(NH3)2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分别为①;②。由于淡黄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其分子无极性,其结构为①,则黄绿色固体为极性分子,其结构为②。(3)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黄绿色固体是由极性分子构成的,故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大于由非极性分子构成的淡黄色固体。
19.【答案】 +6 B
【解析】 Y为N元素,Q为Cl元素,R为Cr元素。Cr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最高正价为+6价,根据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其配离子外还应有2个Cl-,B正确。
20.【答案】(1)①⑤ (2)②③ (3)④ (4)⑥
【解析】物理变化不破坏化学键,电解质溶于水时发生电离,离子键或共价键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