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延安城新貌
枣园毛泽东旧居
回延安
贺敬之
“回”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延安”交代了地点。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走近作者
诗歌写于1956年。诗人从1940年至1946年,一直在延安学习和工作。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 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回延安》和散文《重回母亲的怀抱——回延安》,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背景材料
信天游
文体知识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句子可长可短,句中常用叠字,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诗句两行一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不加修饰地透出健康之美,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章法上: 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盏
zhǎn
登时
dēnɡ
糜子
méi
油馍
mó
脑畔
pàn
眼眶
kuànɡ
搂定
lǒu
满窑
yáo
气喘
chuǎn
白羊肚
dǔ
柳林铺
pù
炕
kàng
检查预习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几回回:方言,一回又一回。
登时:立刻。
打发:使离去。
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积累词语
朗读第一部分: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朗读指导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夙愿已偿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 人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欢迎场面的热烈
朗读诗歌
诗人流露出来的情感主要表现为激动、难忘哺育恩情、热情歌颂、眷恋热爱等。
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①重新踏上延安土地与亲人重逢时的激动情景
—— 回延安
②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忆延安
③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话延安
④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
—— 看延安
⑤歌颂延安城的光辉历史并展望美好前程
——颂延安
激动、兴奋
感激 、怀念
欢喜
喜悦、自豪
赞颂、憧憬
诗歌内容以回延安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整体感知
2.诗歌的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知识链接:比兴: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以“树”起兴,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比喻诗人和延安山水以及延安人民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以“ 羊羔吃奶”起兴,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比喻延安及人民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起兴并比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1.诗歌的第三部分是怎样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
环境的烘托和渲染: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写烧热的炕、生起地上的木炭火,热上加热,选取有地方特色的物,既亲切、又真实写出延安人民争先恐后看望亲人的情景。表现了延安人民的热情好客;
②通过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来表现诗人和亲人欢聚的动人情景。同时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如老爷爷、中青年和小娃娃作为三代人的典型,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
③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侧面反映谈话双方的情投意合,谈话内容的丰富异常,从而描绘了相聚畅谈的热闹场景。
合作探究
2.诗歌第四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夸张:“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比喻:“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母亲延安换新衣”;
③排比:“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作用: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现了诗人游览延安新城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以及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第五部分诗歌选取了哪些最典型的事物?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作用是什么?
杨家岭的红旗、宝塔山的脚印、枣园的灯光和延河
这些事物具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党中央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这是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体现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歌颂了延安的功绩,歌颂党和党的领袖。
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4.本文结尾一节有什么作用?
本文结尾一节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抒情。“再回”紧扣题目和开头中的“回”字,从“回”开头,又回到“回”字,结构上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完整。这样的结尾内容上升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5.这首诗具有怎样的民俗内涵?
其一,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前所述,“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是陕北乡村才有的景观,读者未曾见过,所以读来新奇。
其二,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如 “红旗飘飘把手招”“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杨家岭的红旗高高地飘”“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等描写,都带有红色意象,是那个年代的诗歌中经常见到的。
其三,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如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等,都是简笔勾勒,显出人物的 “土气”,同样具有民俗意义。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诗歌主旨
课堂小结
回延安
热爱之情
结构梳理
回延安——抒写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喜悦
忆延安——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话延安——描绘见到亲人的热烈场景
看延安——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祝延安——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1)多种修辞手法
运用起兴、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把诗歌的内容表现得形象、生动,而且将诗人的情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亲切、热烈。
(2)注重炼字,选用恰当的动词
(3)鲜明的地方色彩
写作特色
枣园、窑洞、宝塔山
带有延安的色彩
“信天游”的形式
陕北民歌
“莫要”“登时”“几回回”
陕北方言
总之,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延安精神”的内涵。而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激励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④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
“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延安精神”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并且发扬下去。只有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想才能实现!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