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实验认识通路、断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3,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画电路图,了解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实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路的识别与连接,树立学生安全操作的意识。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电路的基本组成。
2、画电路图。
3、区分电路的三个状态。
教学难点:
认识电源短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欣赏一组夜景和家用电器图片(PPT),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那你知道怎么又形成电流的吗 我们今天学习从一个简单的实验开始认识电路吧。
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说明认识电路的重要性。
(二)新课
一、 实验探究:研究电流 电路
1、能不能借助桌子上的器材,让灯泡、小电动机动起来
提问:实验时可不可以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2、学生进行实验,组装简单电路。
3、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简单电路,
问题一:灯泡发光说明了什么
问题二:你能看出,电路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 各起什么作用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到灯泡发光,使学生明确灯泡发光是由于电路中有了电流,为讲解电流方向打下基础。从媒体上可看到电源外部电流的流动方向。同时使学生知道了电路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加强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4、学生通过实物电路在老师指导下体会通路、开路、短路。
5、出示多媒体课件,结合实物电路探究电路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通过学生操作体会电路的三种状态,能进一步使更多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还有灯泡内部的结构,进一步理解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与通路。
6、出示课件,了解常见的元件及符号。
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了更好的用图表示出我们的电路,我们就用一些符号表示他们,这就是电路图。
7、教师示范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学生模仿画电路图。
8、教师示范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学生板演练习。
9、连接实物图要点:可从电源正极沿电流流动方向出发开始也可从负极出发,先串联、后并联,接线柱上来接线,然后再把电路查。
(三)巩固练习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以下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教师从中指导,并不时给与鼓励与表扬。
1、电池和发电机属于__________,它在电路中提供__________。
2、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3、金属中有__________,所以善于导电;食盐水中也有能__________的离子,所以也是导体;在你的学习用品中,__________是导体,__________是绝缘体。
4、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沿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流动的。
5、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灯丝中的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填“A到B”或“B到A”)
6、下列几组材料中都属于导体的是:( )
A、铅笔芯、人体、纯水 B、金属、橡胶、汽油
C、盐水、银、碳棒 D、陶瓷、塑料、大地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B、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动机都是电源
C、电源是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
D、用手电筒照明时,电流方向是干电池的负极经过灯泡流到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