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4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荀子》中记述“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说明( )
A. 西周实行郡县制 B. 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宗室
C. 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功臣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这句话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爆发于( )
A. 公元前2世纪初 B. 公元前2世纪末 C. 公元前3世纪初 D. 公元前3世纪末
《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不能说明( )
A. 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B. 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
C. 改进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很重要 D. 农业生产要不误农时
如表诗歌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篙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
A. 贞观之治 B. 唐末农民起义 C. 安史之乱 D. 隋末农民起义
人口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下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南北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对比(人口单位:万户),对此表述有误的是( )
朝代
区域 西汉 唐朝 南宋
人口 占全国比例 人口 占全国比例 人口 占全国比例
南方 247 19.8% 392 43.2% 1122 62.9%
北方 998 80.2% 515 56.8% 662 37.1%
A. 人口南迁是南方超越北方的因素之一
B.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
C. 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D. 人口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材料中“武力”对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 B. 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打开
C.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中国行君主制度二千余年,突然改为共和,自不免有帝制的回光返照,然不过八十三日而取消,这也可见民意的所在”。材料中“回光返照”是指( )
A. 袁世凯复辟帝制 B. 二次革命爆发
C. 护国战争爆发 D.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和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文中的“转折点”是指(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三大战役的胜利
1954年毛泽东曾讲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造成这种局而的原因不包括(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国民政府的搜刮
C. 多年战争的破坏 D. 帝因主义的长期掠夺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1997年为1.37万亿港元,2007年为1.65万亿港元,2016年为2.19万亿港元。这些变化说明香港( )
A.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 实行改革开放
C. 回归后繁荣昌盛 D. 大量引进内地资金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 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压迫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材料反映了( )
A. 殖民扩张 B. 庄园经济 C. 城市自治 D. 文艺复兴
“英国把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看成是‘英国女王王冠上的一颗明亮的宝石’。”但在1957年,由当地封建王公领导的起义运动席卷多地,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统治。材料中的“它”位于( )
A. A B. B C. C D. D
如图是主题为“一只脚踏进中国,另一只脚陷入太平洋难以自拔”的漫画,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 此漫画最早可能发表于1941年
B. 太平洋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C. 标志着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与覆灭
D. 日本侵略的范围由中国扩大到全球
2017年,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不断抛出所谓“挑战国家”,2018年对中国制造贸易摩擦,又威胁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种种现象说明( )
A.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B. 世界呈现多极化
C. 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D. 战争一触即发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940年,彭德怀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判断:______;改错:______。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开始,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判断:______;改错:______。
1860年,华盛顿当选美国总统,他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最终引起南北战争爆发。
判断:______;改错:______。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美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镜。
判断:______;改错: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咸丰十年(18年)的大转折終于唤醒了一部分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流的政治家”,知道中国所处的局势是数千年的变局,而且以积极的方式应付,但“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 材料中的“大转折”、“积极的方式应付”分別是指什么?结合所学说明“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的为西学至强的实效做了证明,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几十年间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步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 材料中的“社会运动”是指?依据材料分析运动出现的背景?
(3)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清政府采取应对措施的共同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看危机】
材料1:苏俄粮食产量示意图(如图1)
材料2:1925年-1945年美国失业率(如图2)
(1)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苏俄1913-1921年间粮食产量变化以及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快速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调整见智慧】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高中历史教材
(2) 为解决危机,两国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两国的政整的结果对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年2月1日、欧盟降下英国国旗,英国成为历史上首个退出欧盟的国家。探究英国及欧洲史,请你参与
【史实回顾】:17-18世纪的欧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640年 A ______ 爆发
1649年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
18世纪中期 法国的启蒙运动如火如荼
1782年 第一台蒸汽机问世
1785年 B ______ 正式投入使用
1789 法国大革命爆发
C ______ 颁布
1793年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 请将表格中的A、B、C处填写完整,根据表格归纳17~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图说历史】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图
(2) 观察上图,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国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3) 英国从当初积极加入欧盟到今天的脱欧,你认为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大封同姓王,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宗室。
故选:B。
本题关键信息是“(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结合分封制的对象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2.【答案】D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3世纪末,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解析】《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可知,这说明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农业生产要不误农时。选项B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但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内容。区别《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内容上和地位上的不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解析】“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主要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诗歌反映的史实应该是安史之乱。
故选:C。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知道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5.【答案】B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唐朝以后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人口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人口南迁是南方超越北方的因素之一,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B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与史实不符。
故选:B。
本题考查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表格材料的解读。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解析】由材料“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可知,这和鸦片战争有关。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以此为借口教训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所以材料中的“迅速而沉重的打击”是指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中“武力”对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知道材料中“武力”是鸦片战争,题目便迎刃而解了。
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以及鸦片战争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A
【解析】材料中“回光返照”是指袁世凯复辟帝制。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相关史实。结合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由国统区作战转入解放区作战。据“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和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及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转折点”是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已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建国初期工业落后的原因。我国建国初期工业落后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
理解我国建国初期工业落后的主要原因,掌握对此我国实施的主要措施和成就。
10.【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数字说明了香港回归10多年取得的成就,这表明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昌盛,说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选项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解答此题要注意区分“一国两制”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两种制度适用的区域。
11.【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明传播的西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亚历山大东征的知识点,应把握亚历山大东征的有关知识。
解答本题要熟记亚历山大东征的有关内容。
12.【答案】C
【解析】中世纪兴起的欧洲城市,市民权利受到城市自治机构的保护,封建领主无权直接管辖城市,城市的居民是自由的,所以有“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一谚语。据“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压迫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城市自治。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城市的自治的相关史实。琅城市民的琅城起义就是争取自治权斗争的一个典型例子。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城市的自治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解析】英国通过殖民侵略,掠夺了无数的财富,发展国内的工业生产;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英国在印度的残酷殖民统治阻碍了印度社会近代化的发展;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是起义队伍中的女英雄,她在1858年3月率领起义军与英军作战,在保卫瓜廖尔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章西女王领导的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把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看成是‘英国女王王冠上的一颗明亮的宝石’。”但在1857年,由当地封建王公领导的起义运动席卷多地,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统治。材料中的“它”是印度。仔细观察图片可知,D处是印度。
故选:D。
本题以“英国把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看成是‘英国女王王冠上的一颗明亮的宝石’。”但在1857年,由当地封建王公领导的起义运动席卷多地,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统治为依托,考查印度民族起义。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14.【答案】A
【解析】据题干图片以及关键信息“一只脚踏进中国,另一只脚陷入太平洋难以自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漫画描述的事件与珍珠港事件有关,最早可能发表于1941年。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影响。题干关键信息是“一只脚踏进中国,另一只脚陷入太平洋难以自拔”,结合基础知识作答即可。
考查获取和解读题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正确把握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相关知识。
15.【答案】A
【解析】美韩部署萨德的目的表面看是为了防止朝鲜的导弹攻击,保护韩国领土安全,其实真正目的是把韩国纳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把中国和俄罗斯置于美国监视之下,可谓“醉翁之意”。这反映出虽然冷战结束,但是局部战争仍然不可避免,冷战的思维依然存在。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准确解读能力。2017年,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等现象说明美国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解答本题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16.【答案】 ,“台儿庄战役”改为“百团大战”
【解析】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粉碎敌人的“囚笼”,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台儿庄战役”改为“百团大战”。
考查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者以及意义。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分析与理解。
解答本题要把握百团大战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做出正确的答案。
17.【答案】√,√
【解析】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道,抗击美国侵略军并取得胜利,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道,抗击美国侵略军。
掌握抗美援朝的内容和影响。
18.【答案】×,“华盛顿”改为“林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不是华盛顿当选美国总统,他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最终引起南北战争的爆发。
故答案为:判断:×;改正:“华盛顿”改为“林肯”。
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爆发的标志。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是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
考查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理解把握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
19.【答案】×,“美洲”改为“非洲”
【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故答案为:判断:×;改正:“美洲”改为“非洲”。
本题主要考查非洲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非洲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
20.【答案】【小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本身。
【小题2】维新变法;日本向西方学习,明治维新富国强兵,在甲午战争打败了清政府。
【小题3】面对列强侵略战败,迫使自身改革。
【解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影响、洋务运动以及措施、戊戌变法以及背景、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同点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答案】【小题1】苏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美国: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沖击。
【小题2】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小题3】苏俄: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美国:它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
【解析】本题以两幅历史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共产主义政策、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共产主义政策、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22.【答案】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正式投入使用;1789法国颁布《人权宣言》。根据表格“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可归纳,“17-18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在政治上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据表格“第一台蒸汽机问世、瓦特改良蒸汽机正式投入使用”可知,经济上的变革指的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据表格“法国的启蒙运动如火如荼”可知,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是指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有,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民主法治等。
(2)观察上图内容,可以看出1967年以后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国变化的特点体现在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向东扩展。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欧共体、欧盟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东欧国家加入欧盟。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英国从当初积极加入欧盟到今天的脱欧,变化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和平环境。
故答案为:
(1)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瓦特改良蒸汽机;C:《人权宣言》;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工业革命;思想:启蒙运动。
(2)特点: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东欧国家不断加入;原因:欧共体、欧盟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东欧国家加入欧盟。
(3)国家利益和平环境。
本题综合考查了近代西欧崛起的主要因素、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国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及对西方开始走向没落的认识。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