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2022年2月)
本试题共4页,全卷满分为5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答题时,所有答案必须写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超出密封线无效)。不能使用涂改液、修正带等。不按以上要求做答,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右图是考古工作者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经测定,其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北京人的生产生活 B.原始农耕生活C.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D.国家的产生
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井田制 D.皇帝制
4.“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中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
6.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诸侯争霸战争频繁C.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D.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
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A.奖励耕战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以农养战
8.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某一水利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座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9.“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言论出自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0.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这场“大辩论”是
A.王室衰微 B.春秋争霸 C.变法图强 D.百家争鸣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句描述的“秦王”功绩是
A.统一全国 B.统一文字 C.抵御匈奴 D.开发南疆
12.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这个画面发生于
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14.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汉朝。公元前202年处于
(
前300年
)
15.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
A.背景 B.内容 C.特点 D.影响
16.“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
A.汉承秦制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1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18.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从而导致“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君主权力日益加强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剧
19.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勤奋好学,饱读书籍,爱憎分明,记事公正,用十年时间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A.《论语》 B.《史记》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20.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1.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后世尊他为“外科鼻祖”。文中的“他”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22.曹魏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孙权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对外交往 B.推动文化发展 C.促进民族交融 D.巩固局部统一
23.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A.江南地区社会稳定 B.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4.下图是我国在1986年发行的纪念银币。纪念币中人物的主要成就是
A.改进造纸术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创编出“五禽戏” D.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25.小明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赤壁之战”“两晋南北朝更替”“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淝水之战”等内容。请判断他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C.曲辕犁筒车,工具革新 D.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27.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8.“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29.七年级3班小红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她搜集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国家用人
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等资料。由此推断她研究的课
题是
A.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B.君主集权的极度膨胀
C.中国近代化因素产生 D.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30.下图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
A.安史之乱 贞观之治 B.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C.澶渊之盟 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 澶渊之盟
31.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大唐的僧人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这位“大唐的僧人”是
A.玄奘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33.宋朝有一首《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的民间俗话也有“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说法。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重文轻武 B. 等级森严
C. 商业繁荣 D.重农抑商
34.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北方财富增长 B.中央集权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 D.城市生活繁荣
35.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上文记载的毕昇发明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36.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也是疆城最大的王朝。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是
A.女真族 B.契丹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
37. 《蒙古秘史》记载了12世纪蒙古草原的状况“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种局面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宋太祖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38. 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置掌管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39.《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完善选官制度 B.重文轻武
C.加强君主专制 D.加强丞相权力
40. “(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废除丞相制度 B.采用八股取士
C.设立厂卫机构 D.设立军机处
41.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战争;作为诗人,他写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壮丽诗篇。这位民族英雄和诗人是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42. 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3.在民族关系方面,清朝统治者能够“因俗而治”、“因地制宜”,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下列做法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是
A.设置宣政院 B.台湾府
C.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D.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4.有学者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的使命,罗马人的使命就是为世界提供法律。下列体现罗马人“使命”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拿破仑法典》 D.《宅地法》
45.《全球通史》在评价某一社会思潮时指出:它“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这一社会思潮是( )
A.人文主义 B.社会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46.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互通有无商品流通和日益频繁的人员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发展。上述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亚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47.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中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提供了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有更大的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英国建立的“合适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
A.天赋人权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度 D. 联邦制度
48.一份文件列举了英王的罪行,并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
49.制作学科思维导图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指出下面导图空白处的时代主题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50.“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各国人民展示了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这句话评述的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诞生
(
班级
姓名
考场
准考证号
座号
_______
密
封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
(
九年级历史试题(2022年2月)
第
2
页 共
4
页
)
(
九年级历史试题(2022年2月)
第
1
页 共
4
页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2022年2月)
本试题共4页,全卷满分为5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答题时,所有答案必须写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超出密封线无效)。不能使用涂改液、修正带等。不按以上要求做答,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右图是考古工作者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经测定,其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北京人的生产生活 B.原始农耕生活C.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D.国家的产生
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井田制 D.皇帝制
4.“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中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
6.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诸侯争霸战争频繁C.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D.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
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A.奖励耕战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以农养战
8.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某一水利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座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9.“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言论出自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0.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这场“大辩论”是
A.王室衰微 B.春秋争霸 C.变法图强 D.百家争鸣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句描述的“秦王”功绩是
A.统一全国 B.统一文字 C.抵御匈奴 D.开发南疆
12.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这个画面发生于
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14.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汉朝。公元前202年处于A
(
前300年
)
15.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
A.背景 B.内容 C.特点 D.影响
16.“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
A.汉承秦制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1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18.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从而导致“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君主权力日益加强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剧
19.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勤奋好学,饱读书籍,爱憎分明,记事公正,用十年时间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A.《论语》 B.《史记》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20.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1.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后世尊他为“外科鼻祖”。文中的“他”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22.曹魏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孙权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对外交往 B.推动文化发展 C.促进民族交融 D.巩固局部统一
23.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A.江南地区社会稳定 B.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4.下图是我国在1986年发行的纪念银币。纪念币中人物的主要成就是
A.改进造纸术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创编出“五禽戏” D.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25.小明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赤壁之战”“两晋南北朝更替”“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淝水之战”等内容。请判断他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C.曲辕犁筒车,工具革新 D.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27.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8.“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29.七年级3班小红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她搜集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国家用人
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等资料。由此推断她研究的课
题是
A.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B.君主集权的极度膨胀
C.中国近代化因素产生 D.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30.下图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
A.安史之乱 贞观之治 B.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C.澶渊之盟 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 澶渊之盟
31.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大唐的僧人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这位“大唐的僧人”是
A.玄奘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33.宋朝有一首《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的民间俗话也有“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说法。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重文轻武 B. 等级森严
C. 商业繁荣 D.重农抑商
34.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北方财富增长 B.中央集权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 D.城市生活繁荣
35.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上文记载的毕昇发明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36.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也是疆城最大的王朝。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是
A.女真族 B.契丹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
37. 《蒙古秘史》记载了12世纪蒙古草原的状况“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种局面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宋太祖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38. 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置掌管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39.《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完善选官制度 B.重文轻武
C.加强君主专制 D.加强丞相权力
40. “(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废除丞相制度 B.采用八股取士
C.设立厂卫机构 D.设立军机处
41.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战争;作为诗人,他写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壮丽诗篇。这位民族英雄和诗人是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42. 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3.在民族关系方面,清朝统治者能够“因俗而治”、“因地制宜”,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下列做法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是
A.设置宣政院 B.台湾府
C.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D.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4.有学者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的使命,罗马人的使命就是为世界提供法律。下列体现罗马人“使命”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拿破仑法典》 D.《宅地法》
45.《全球通史》在评价某一社会思潮时指出:它“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这一社会思潮是( )
A.人文主义 B.社会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46.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互通有无商品流通和日益频繁的人员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发展。上述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亚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47.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中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提供了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有更大的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英国建立的“合适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
A.天赋人权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度 D. 联邦制度
48.一份文件列举了英王的罪行,并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
49.制作学科思维导图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指出下面导图空白处的时代主题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50.“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各国人民展示了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这句话评述的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诞生
(
班级
姓名
考场
准考证号
座号
_______
密
封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
(
九年级历史试题(2022年2月)
第
2
页 共
4
页
)
(
九年级历史试题(2022年2月)
第
1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