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2讲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和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一、“冷战”的形成
1.形成原因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
(3)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尤其是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2.形成过程
(1)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政治上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华约组织。 3.冷战影响
(1)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峙。
(2)美苏在争夺的重点地区欧洲并没有兵戎相见,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3)造成了国际的紧张局势和世界的动荡不安。4.冷战特点
(1)二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1.七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1)特征:美苏关系出现缓和。
(2)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
②美国经济陷入困境。
③美苏两国开始调整对外政策,美国提出了“尼克松主义”,苏联提出了缓和战略。
(3)表现
①1972年尼克松访苏,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
②1975年欧安会的召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西欧之间的关系。2.八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1)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苏联实施战略收缩,美苏关系再次“缓和”。
(2)原因
①美国提出了“卡特主义”和“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
②军备竞赛使苏联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③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理论,寻求与西方的缓和。
(3)表现
①苏联收缩力量,不干涉东欧。
②与美国谈判并签署了《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一、“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
(1)背景:朝鲜南北分裂,尖锐对立;美国推行霸权政策。
(2)概况:1950~1953年,中朝军民联合战斗,迫使美国签署停战协定。
(3)评价
①二战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②捍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
④是“冷战”的产物。2.越南战争
(1)背景
①法国侵略越南;南北分裂。
②为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扶植南越政权,阻挠越南的统一。
(2)过程:1961年的特种战争→1964年局部战争→转折→1973年停战协定。
(3)影响
①是美国战后代价最大、以失败而告终的战争。迫使美国改变对外战略。
②越南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3.局部战争和冷战格局的关系
(1)从战争原因看: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以美苏“冷战”为背景。
(2)从战争过程看:美国不仅扶植当地傀儡政府,还直接参战;同时,朝鲜和越南也得到苏联、中国的支持。
(3)从战争结果看: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继续实行长期封锁。而美国急于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也体现了美国为了在美苏争霸中确保优势的战略实质。二、中东战争
1.原因
(1)历史原因:中东地区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
(2)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大国纷纷插手该地区。
2.历次中东战争
(1)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1948~1949年,阿拉伯国家失败,引起新的领土纷争。
(2)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埃及同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而交战。结果英、法撤军。(3)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1967年,结果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叙利亚的大片领土。
(4)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同以色列交战,收回了部分失地。
(5)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以色列袭击黎巴嫩,扩大到叙利亚。3.中东和平进程
(1)背景
①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大环境趋向缓和。
②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认识到战争并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2)进程
①1977年,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开始和平谈判。
②埃以和解和《戴维营协议》。
③1993年,巴、以签署《关于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
④2003年,联合国、欧盟、美、俄宣布“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3)存在的问题: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双方相互仇视,暴力冲突不断。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1.印巴战争
(1)背景
①英国殖民者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为印巴冲突埋下了种子。
②两国在宗教、领土等问题上矛盾重重。
③大国插手。
(2)经过:1947~1971年三次印巴战争。
(3)结果
①巴基斯坦被肢解,东巴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②两国尖锐对立,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持续紧张。2.两伊战争
(1)原因
①领土争端是两伊战争的最主要原因,争夺石油资源是领土争夺的根源。
②两国在民族、宗教上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③争夺地区霸权也是两伊战争的重要原因。
(2)经过:1980~1988年进行了三个阶段战争。
(3)结果:双方势均力敌,两国国力受到了严重削弱,1988年,两国停战。四、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1.海湾战争
(1)原因: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的争端。
(2)特点:是“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是第一场现代高科技战争。2.伊拉克战争
(1)原因:英、美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影响
①对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和平的作用构成严重挑战。
②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严重挑战。3.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空中力量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空袭与反空袭既是主要的作战样式,也是战争最重要的手段。
②信息战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争夺信息优势成为战争双方作战行动的先导。
③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前方与后方的区别趋于消失。
④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2)影响
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加速了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强烈冲击,经济因素在国际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
③影响世界军事的发展,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革命。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一、联合国
1.建立
(1)原因:二战的浩劫,让人们认识到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性。
(2)标志: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2.宗旨
(1)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3)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福利性质的问题。
(4)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3.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4.主要活动
(1)1948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把国际法对国家的关心扩大到对人的关心。
(2)1960年联大宣布一切民族都有自决权,有力地推动了非殖民化进程。
(3)70年代以后,在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冲突、促进裁军和军备控制、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反战和平运动
1.概况
(1)第一次高潮
①原因:“冷战”兴起,世界人民反战和平意识提高。
②表现:1949、1950年召开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2)第二次高潮:六七十年代美国人民的反越战运动。
(3)第三次高潮
①原因:西欧人民反战意识尤为强烈;北约集团决定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
②表现:反对核军备竞赛,主张欧洲为“无核区”;联合国大会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2.特点
(1)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2)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
(3)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3.意义
(1)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对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4)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基础。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
(1)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超过了战争力量。
(2)广大亚、非、拉走现代化发展道路,绝大多数国家致力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安宁,才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
(2)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①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够促进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更为有效地制止战争。
②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也有利于制止战争爆发。
③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难民流动等世界性难题。3.对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1)少数国家在世界各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恐怖主义活动猖撅。
(3)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
(4)地区霸权主义横行。
(5)宗教领土矛盾的激化。(2010·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解析: 本题由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为切入点,考查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70年代的滞胀局面。紧扣这一阶段性特点,第(1)问基本解决。第(2)问中美关系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主要事件:朝鲜战争。
原因: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
(2)A阶段: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
B阶段: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的灾难,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重大问题。隐形介入这一社会热点仍有较大的命题空间,颇值得关注。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平寺位于八达岭长城南麓,由唐代名将尉迟恭督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得名“敕赐和平寺”。2008年7月27日,饱经20世纪战火洗礼的中国老兵,倡仪“奥运休战”,控诉战争罪孽,撞响和平寺千年钟声……
——人民网
材料二 所有人都应该放下武器,哪怕只是暂时性的,这种做法可以彰显人性的光辉。
类似的休战可以为战争的参与者重新考虑战争沉重花费的机会,并且考虑重开谈判的大门,让经历战争的平民可以获得解放。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材料三 战争不需要浪漫的情绪,只需要睿智的思想。正像杜黑近百年前预言所云:“胜利总是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美国还会继续尽可能地利用战争,来实现其战略目标。
——《战争演讲录》
(1)材料一、二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2)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发动局部战争的过程中,打出了什么新的旗号?这些局部战争在战略战术上有何相同之处?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当今人们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这一时代主题的认识,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指出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发动的局部战争,我国的立场应是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
答案: (1)反对战争,向往和平。
(2)旗号:反恐,人权。相同之处:多边性(或以美国为主导的多国对付一个国家);高科技性。
(3)立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交替出现,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战争古已有之,但21世纪的局部战争具有高科技性、反恐等新特点,争取世界和平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练规范、练速度、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