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7 23:24:32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题: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历史在中国现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后,中国共产党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期间,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也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标: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本课由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两个子目组成。第一个子目内容包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主要建设成就与意义;第二个子目内容包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两个子目与课标一一对应。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第一个五年计划,特别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展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特别是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就。两个子目的内容分别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介绍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建设过程,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教会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史实,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 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回顾1949年-1952年我国的重大事件,向学生提出思考:国内基本统一,国外战事基本结束,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把国家工作中心转向哪里?(国内经济建设)
2. 正课讲授。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国内经济基础
1、引导学生阅读2则材料,并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工业生产水平。
2、教师讲述: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学生阅读毛泽东关于中国经济的论述,思考并得出实现工业化是改变工业落后的唯一出路。(工业化建设)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的起步
1、教师解释五年计划的概念,并梳理历次五年计划,学生知道目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时期。
2、表格梳理一五计划史实,知道一五计划起止时间、目的、基本任务、外部帮助等内容。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阅读3则材料并思考,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呢 从而明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基于为了满足强国防固政权、发展重工业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1、出示中国铁矿、煤炭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建钢铁厂,会选择炭资源丰富、原有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的东北、华北地区。
2、在地图上落实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各项成就,通过问题思考,引导学生知道,(1)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理由是:东北地区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紧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2)在工业上取得成就的同时,在交通运输业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武汉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三条入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五)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果与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中国1952年与1957年的各项目比较、1953-1957年主要国家工业产值比较),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拓展延伸:新中国的工业化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重大的突破?(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 ②获得苏联的帮助与支持 ③劳动人民勤奋付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学生阅读课文,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与地点、与会人员产生办法、会议内容、最高权力机关等信息填入表格中。
学生阅读材料,知道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后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体现了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内容,理解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图片展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并了解“两会”的概念。
5、图示人民代表大会与宪法的关系,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 课堂总结。
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总结中国受欺负是因为工业落后;时至今日,中国在多个领域创造了第一。此外,一个新冠肺炎ICU患者,治疗费用总共需要大约71万元,我国全部由国家买单,这都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今日的强大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
六、板书设计
PAGE(共29张PPT)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课导入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新中国成立
召开新政协
开国大典
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
(1950-1953)
统一大陆
西藏和平解放
民族团结
满足人民需要
土地改革
农业恢复和发展
国内基本统一,国外战事基本结束,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把国家工作中心转向哪里?
国内经济建设
1、阅读材料,说说新中国初期的工业生产水平如何?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基础
材料一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②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1、阅读材料,说说新中国初期的工业生产水平如何?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公斤
2.76千瓦时
中国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4公斤
10.9千瓦时
印度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美国
材料二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基础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基础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六五计划(1980—1985年)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九五计划(1996—2000年)
十五计划(2001—2005年)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五年计划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从2006年的“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的起步
2、阅读课文,将“一五”计划相关信息填入表格中。
起止 时间
目的
基 本 任 务
外部 帮助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1953-1957年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苏联156个重工业基础项目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兼顾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156个建设项目的中心环节是重工业,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机床、重型机床、锅炉、电机、汽车、飞机、船舶、兵器)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54年周恩来和米高扬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上签字
备注: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深入探究: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呢
材料二: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并且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 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 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
——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第八册)
材料一: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汽车,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 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就要搞重工业!
——周恩来
材料三:由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 《重要文献选编( 第四册) 》
增强国防,稳固政权
重工业落后,阻碍经济发展
受苏联影响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如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果建钢铁厂,你会选择建在哪里?理由是什么?
东北、华北地区。理由:铁矿与煤炭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原有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4、填图回答问题:
(1)完成①至④填空,分析“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布局有何特点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图1:鞍钢无缝钢管厂
图2: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图3: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图4:沈阳第一机床厂机械加工车间
工业领域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2)重工业为何建在东北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
东北重工业基础相对较好
紧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
4、填图回答问题:
(1)完成①至④填空,分析“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布局有何特点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交通运输业
4、填图回答问题:
(3)完成⑤至⑩填空,归纳这些属于哪一领域的成就?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宝成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陕西宝鸡——四川成都
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
江西鹰潭——福建厦门
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
交通领域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四川成都——西藏拉萨
中国最险峻的公路
青海西宁——西藏拉萨
世界上海拔最高、
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交通领域
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艰苦公路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交通领域
武汉长江大桥
 “万里长江第一桥”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交通运输业
(4)“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说明这些成就起到了什么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三条入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4、填图回答问题:
(3)完成⑤至⑩填空,归纳这些属于哪一领域的成就?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宝成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50年代中期的中国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地,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工程开工和峻工,工业化的巨轮在高速运转着,共和国的面貌每天都是新的,人们在为实现民族工业化的理想而奋斗,更为赶上这样一个时代而自豪。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果与意义
5、结果: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7、拓展延伸:新中国的工业化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 ②苏联的援助 ③劳动人民勤奋付出
镜头一:周恩来和米高扬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镜头二: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镜头三: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一角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阅读课文,将相关信息填入表格中。
时间、地点
与会人员产生办法
会议名称
大会内容
最高权力机关
1954年9月,北京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普选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阅读材料分析,制定宪法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材料: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后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体现了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规定了
国家的性质
体现
人民民主原则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959年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同步举行,“两会”概念应运而生。
毛泽东
国家主席
朱德
副主席
刘少奇
人大委员长
周恩来
国务院总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课程设计正文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政治协商会议——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
以法律形式进行确定
民主
法治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课堂总结
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总结:“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
时至今日,中国其钢铁、汽车、工程机械、电解铝、家用电器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还占据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
此外,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达 3.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5.5万公里,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 2亿,均居世界第一。
板书设计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