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题: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主要介绍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介绍了社会主建设的良好开端到出现失误挫折的过程、文化大革命的失误,以及在这个阶段我国所取得的各项重大成就,从失误和挫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启迪未来。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本课课标要求是: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其中教材第一子目录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即中共八大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但在“总路线”下出现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对应了课标第一个要求“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使学生知道并了解出现的原因、危害及其主要教训;教材子目录二为“文化大革命”主要讲述其出现的原因、表现、危害、结束、教训,对应的课标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教材子目录三为建设成就,主要讲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对应的课标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艰辛的探索,讲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与失误。二是建设成就,介绍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大批模范人物。
本课教材通过这两条主线,既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艰辛,道路的曲折,又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表现,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引导学生总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分析出现的原因和得出的主要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王进喜等人的图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一方面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同时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渗透唯物史观。
4. 通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2.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四、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明确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正课讲授。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1)背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
(2)时间:1956年召开
(3)地点:北京
(4)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5)影响: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所制定的任务是正确的。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材料:(中共八大)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
解读:
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是良好的开端。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2、探索中的失误
(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展示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总路线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片面的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
材料:“三面红旗”1958年的“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在报刊上第一次提到"人民公社"的名字。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史料展示:《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和农业虚报产量版画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大跃进工业上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毁掉大片山林,浪费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
大跃进在农业上虚报产量,放卫星,造成了“浮夸风”盛行,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材料:人民公社的特色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公社成员的财产都属集体所有,大家一起生产,成果收归公社所有。实现按需分配,设立公共食堂,免费提供三餐。1958年10月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
“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造成的原因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造成经济严重下滑,同时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的减产,造成了三年困难时期。
(4)国民经济调整
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但我们从中获取启示: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②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脱离实际;⑤发展同时也要保护好自然环境
过渡:1966年,正当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二)“文化大革命”
1.“文革”的开始
(1)原因
材料: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将存在资产阶级,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 ——摘自《文化大革命简史》
设问: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中国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存在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教师简要介绍: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基本情况(或者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第1、2段内容)。
小结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应对方法为以阶级斗争为纲
(2)过程
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为“文革”开始标志,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组成中央文革小组,他们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被罢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
材料展示:动乱局面
①打砸抢事件:破四旧、改旧名等。危害: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教训: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贴大字报、批斗会。危害:个人崇拜现象严重。教训:反对个人崇拜,坚持民主集中制。
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被罢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
危害: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教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材料:1967年2月,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和周恩来主持召开的怀仁堂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同志,挺身抗争,严词批评文革的种种倒行逆施。江青一伙诬之为“二月逆流”,进一步打击迫害老同志。
结论;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3)文革的结束:
材料1: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悼念活动。清明节前后,上百万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5日,活动遭到四人帮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
结论:这场四五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材料2:“九一三事件”坠机现场和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的图片
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革”中相互利用、配合,都以失败告终。设问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
提示:
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
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④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教师总结: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是场灾难,走过沧桑,“文革”中的一代人绝不会忘记这段噩梦。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切地体会创伤的悲怆和它所蕴含的价值。让我们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成长!
(三)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工业生产:两钢、三油(武钢、包钢)到1965年,实现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给。
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新兴工业: 电子、原子能、航天从无到有
交通运输: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水利建设: 取得很大成绩
科技教育: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国防尖端技术:巨大进展。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模范人物: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取得了许多的辉煌成果,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党领导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建设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
图片展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照片。
教师鼓励学生讲述: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工人阶级——大庆铁人王进喜——艰苦创业的精神
两弹元勋——邓稼先——自力更生的科技创新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
正是这些模范人物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3、“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科技成就(科技成就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时间 成就
1967年6月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人民在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中坚持奋斗所取得的成果,这绝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3、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是在1958年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失误,通过调整,我国恢复了经济发展,然而接下来又爆发了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五、板书设计
PAGE(共33张PPT)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6课
三大改造
农 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产合作社
方式:公私合营
政策: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造的方式
实质(所有制变化)
赎买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2、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3、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本课课标要求
(2)时间:
(1)背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
1956年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探索中的良好开端
(4)内容:
(5)影响:
(3)地点:
北京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毛泽东主席致开幕辞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
中共八大——良好开端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不足:片面的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思考:如何看待“总路线”的提出?
材料1:会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在10年内超过英国,15年内赶上美国。
材料2: 会议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
积极: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的愿望
材料3:“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在报刊上第一次提到"人民公社"的名字。
“三面红旗”
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
高指标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3. 大跃进(1958-1960)
1958年8月,党中央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全国建起百万个土高炉。年底,钢产量达到1108万吨,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瞎指挥
农业上:虚报产量,放卫星
浮夸风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3. 大跃进(1958-1960)
人民公社的特色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公社成员的财产都属集体所有,大家一起生产,成果收归公社所有。实现按需分配,设立公共食堂,免费提供三餐。
共产风
1958年10月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组织军事化
生活集体化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4.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
1959~1961年三年共死亡3602万人。按1957年正常死亡率三年应扣除2061万人,余下1541万人为非正常死亡。
——袁永熙《中国人口》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1957年
1960年
26.4%
35.2%
54.9%
43.6%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5.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
阅读材料,分析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
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 ——《灾情报告》
1960年,继1959年大灾害后,全国大陆除西藏外又发生了建国后最严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特大灾害。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961年,全国连续第三年发生特大自然灾害。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北京会议上做总结讲话时指出: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 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刘少奇选集》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探索中的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自然灾害
总路线
三年困难时期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时间:
2.方针:
1961年初——1965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2.1.11-2.7日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对推动经济全面调整起到积极作用。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6.调整国民经济
(1)原因:
1、对国情分析不够;
2、缺乏建设经验;
3、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4、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启示:
1、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3、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4、发展同时也要保护好自然环境
思考:失误的原因有哪些,给我今天的发展什么样的启示?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66年,正当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将存在资产阶级,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 ——摘自《文化大革命简史》
问题:存在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原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
复辟的危险。
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中国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方法:以阶级斗争为纲
工作中心/口号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拆寺庙 斗和尚
改旧名
毁文物
拆匾额
清华红卫兵宣传破四旧
烧古籍
打砸抢事件
2.过程
危害:
①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教训:
①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贴大字报
2.过程
教训:
②反对个人崇拜,坚持民主集中制。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的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最大冤案——刘少奇被迫害
2.过程
危害:
②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被批斗时,曾拿着宪法悲愤的说:
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教训:
③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67年2月,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和周恩来主持召开的怀仁堂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同志,挺身抗争,严词批评文革的种种倒行逆施。江青一伙诬之为“二月逆流”,进一步打击迫害老同志。
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抵制抗争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悼念活动。清明节前后,上百万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5日,活动遭到四人帮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那年
十里长街人群悲恸,只为送您!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无限悲痛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71年,九一三事件,
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4.结束
标志: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一举粉碎江青反革
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2.时间:
1966年夏——1976.10
3. 危害:
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5. 结束标志: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10)
1.原因:
4.启示和教训:
①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反对个人崇拜,坚持民主集中制。
③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6.影响: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复辟的危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项目 内容
大中型项目
新兴工业
交通水利
科技国防
历史意义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兰新、兰青、包兰铁路;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
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包头钢铁基地
武汉钢铁基地
包兰铁路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2、模范人物:
王进喜(铁人)
邓稼先(两弹元勋)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雷锋(解放军好战士)
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3、“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科技成就
时间 成就
1967年6月
1970年4月
1973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科技成就不是“文
化大革命”的成果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76)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成
就
失
误
与
挫
折
中共八大的召开
1956-1966年建设成就
1966-1976年科技成就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三年经济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中前进。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4)意义
2.严重失误
4.建设成就
① 1958年总路线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调整国民经济
①时间
②措施
③结果
3.严重挫折:
(2)时间
(1)原因
文化大革命
(4)动乱表现
(5)抵制抗争
(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中共八大
1956年
北京
(2)评价
(3)结果
1961年
(3)指挥部
(8)结束
(9)影响
(1966年-1976年)
(1)表现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2)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
(7)江青反革命集团形成
(10)教训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