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课件18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课件18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8 09:44:13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元朝的统治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2011版课标: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地图和表格等资料,定位汉唐宋元四朝时空,知道元朝的疆域范围,了解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知道在东北、西北、东南等边疆地区的治理措施。(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阅读史料理解元朝的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对管理广大疆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具有奠基性意义。深刻理解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宣政院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西藏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台湾、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分析材料并进行古今对照,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理。(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大哉乾元古今无
西汉
北宋
元朝
唐朝
疆域面积数据表(单位:KM2) 西汉 673.5万 唐朝 1251.19万
北宋 286.3万 元朝 2122.74万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比较汉、唐、元的疆域图并结合材料,你有什么发现?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元史·地理志》
新疆
西藏
南海
台湾
东北
云南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
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大哉乾元古今无
元朝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思考:元朝统一后面临着什么历史困局?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
——《许文正公遗书》
草原传统
华夏传统
大哉乾元古今无
继承发展治江山
材料一:“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zhì (指官吏的升降)者曰御史台。”
——《元史·百官志》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元代的行政机构图。
材料二: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
——(《元史·地理志》)
行省
路、府、州、县
继承发展治江山
思考:对比唐、宋中央行政机构图,说说元朝中央行政机构有何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继承、发展
元朝中央行政机构图
唐代中央行政机构图
宋代中央行政机构图
继承发展治江山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思考: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设置的什么特点?其目的是什么?
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势力。
腹里
继承发展治江山
材料一:始分立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 百官志》
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思考:结合材料,说说行省的职权有何特征
受到中央的控制和监督
拥有较大的处理地方事务的权力
继承发展治江山
材料一: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二: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濂《元史》
思考:结合材料,说说行省制度的影响。
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调节中央和地方关系: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
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因地制宜稳边疆
澎湖巡检司
材料一: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思考:元朝管辖东南地区采取了怎样的举措?有什么重大意义?
因地制宜稳边疆
北庭都元帅府
材料二: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思考:元朝管辖西域地区采取了怎样的举措?有什么重大意义?
因地制宜稳边疆
宣政院
材料三: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晤......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驶行政管辖。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思考:元朝管辖西藏地区采取了怎样的举措?有什么重大意义?
交流融合新民族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回族
凉州行
[元末明初] 戴良
……
年年此地成边土,竟与胡人相间处。
胡人有妇能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思考:古诗《凉州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边疆各族迁入中原
和江南与汉族杂居
契丹、女真等族汉化,与汉族无什么区别
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民族
交融
意义: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形成了回族,促进了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
边疆管理
设立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和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西藏、台湾和西域的管辖。
思考: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贡献?
重新实现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政治格局
创立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成为我国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制度创新
元朝
课堂小结
多元一体大中国
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 ,“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 ,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从“小中国”到“大中国”
“幅员”之大——从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
“民族”之大——从多元竞争到中华一体
“文明”之大——从碰撞交融到多元一体
多元一体大中国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谢谢观看《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
单元: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题: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历史线索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本单元叙述了北宋与辽、西夏对峙,南宋与金、西夏对峙,元朝最终实现全国再次统一的历史。本课为第二单元的第11课,叙述了统治者吸取前朝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成功经验:兴汉法。为管好辽阔的疆域,元朝参照中原王朝,实行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造性地设置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民族交融有力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元朝的统治,元朝的统治措施主要分为中央、地方以及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而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可以说是具有创造性的。同时,对西藏的治理也巩固了元朝的统治。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元朝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了有效管理辽阔的疆域,实现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团结,元朝在吸收中原历代王朝行政制度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发展创新。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便利中央对地方实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对边疆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治理,设置澎湖巡检司、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西藏地区正式设立行政机构。这一系列因地制宜、有建树的行政措施,巩固了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
1.通过史料、地图和表格等资料,定位汉唐宋元四朝时空,知道元朝的疆域范围,了解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知道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治理措施。(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阅读史料理解元朝的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对管理广大疆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具有奠基性意义。深刻理解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宣政院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西藏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台湾、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分析材料并进行古今对照,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理。(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 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2. 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新课导入
观察地图:对比汉、唐、宋、元疆域地图。
数据对比:对比汉、唐、宋、元的疆域数据
研读史料: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
思考:提出问题:对比汉、唐、宋、元的疆域图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疆域版图变大)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能回答元朝的版图是“四朝中最大”的结论,北宋到元朝呈现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观,也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和唯物史观。
正课讲授
环节一:大哉乾元古今无
1.史料研读: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地理志》
思考总结: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设计目的】明确元朝的疆域范围,明确元朝的疆域之大到底有多大,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史料研读: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
——《许文正公遗书》
思考:元朝统一后面临着什么历史困局?
【设计目的】辽阔的疆域,不仅是农业文明和草原文明的碰撞,同时,也包含了民俗不同的内在矛盾,如何治理?成为了摆在元朝统治者面前的一个难题,问题的提出引出行省制度的实施。培养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继承发展治江山
1.通过两则史料,说明元朝的行政机构的设置。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元代的行政机构图。
【设计目的】通过材料,让学生总结元朝的行政机构图,并识记各个机构的分工和职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对比唐、宋、元行政机构图。
思考:对比唐、宋中央行政机构图,说说元朝中央行政机构有何特点?
【设计目的】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元朝的行政机构是对以往的继承,并且有新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3.行省制度的背景、特征和影响。
思考:行省制度的背景、特征和影响以及设置的目的。
【设计目的】通过史料研读,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中体会元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造性,也让学生体会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唯物史观。
环节三:因地制宜稳边疆
结合元朝地图,依次讲解元朝在台湾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以及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
思考:元朝管辖东南地区、西域以及西藏地区采取了怎样的举措?有什么重大意义?
【设计目的】通过地图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创造性,再次体悟元朝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明确中国西藏、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环节四:交流融合新民族
通过一首《凉州词》思考元朝的社会现象民族融合,继续使用追问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思考:元朝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
【设计目的】元朝在因为疆域广大,民俗相杂少数民族内迁使民族融合产生了新的民族——回族。让学生明白事物是相互关联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唯物史观,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环节五:多元一体大中国
通过本节课的小结来理解元朝在政治格局、制度创新、边疆管理和民族交融方面的贡献,来深刻理解元朝统一以后“中国”一词的真正含义。而“大中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民族的共同的创造的。
【设计目的】深刻理解元朝在政治格局、制度创新、边疆管理和民族交融方面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是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更加深入。
3. 课堂总结。
政治格局:重新实现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制度创新:创立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成为我国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边疆管理:设立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和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西藏、台湾和西域的管辖。
民族交融:形成了回族,促进了民族交融。
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