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必修一“散文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7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必修一散文单元的教学,在高中是第一次,但散文这种文体,学生在初中是接触过的, 是有一定积累的,所以这第一个单元的散文教学还是应该统筹安排。首先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本单元的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安排的目的与编者的匠心。这样,教学时候的剪裁安排也会有些针对性的。根据各篇文章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决定是取是舍。最后确定三个专题,一体味作者的感情变化,二品味语言表达特色,三写作平平台。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诵读文本的基础上,积累优美词句,能自主发现、鉴赏精彩的语句语段,体味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逐渐养成边阅读边评点的阅读习惯,注重通过语言进行思维训练,学会搜集同题材资料并归类储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照自然,体味作者进入自然中的生命见解和艺术个性,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然意识,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一要依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理念设计课堂教学。二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三要努力营造“主导”和“主体”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4.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专题一体味作者的感情变化
专题二品味作品语言表达特色。
专题三创造性写作。
专题划分
专题一体味作者的感情变化(3课时)
专题二品味作品语言表达特色。(3课时)
专题三创造性写作(1课时)
专题一
体味作者的感情变化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本单元中作品,一篇《归去来兮辞》,另外是《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把握作者情感来解读作品。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结合作者的经历,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归去来兮辞》作者的情感变化?
2、《荷塘月色》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3、《故都的秋》作者的情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必修一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宣传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陶渊明。
2.多媒体展示:陶渊明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尤其关注“归隐田园”这一命运转折点的情况。(探究隐士文化,展示研究成果)
3.自由朗读:扫清《归去来兮辞》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陶渊明的情感变化。
4.小组研讨:归纳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式,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5.当堂检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古文功底。
6.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陶渊明的复杂情感。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荷塘月色》,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朱自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2.摘录自己认为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语段,并在摘录的内容后面写几句点评。
3.以座谈会的形式,将各小组的成果进行汇总展示。
第三课时:
1.初读《故都的秋》,体会作者的情怀。
2.小组研讨: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解读本文。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4.结合网络资料,个人独立赏析《故都的秋》,写出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赏析。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3.勇于展现个性化的解读。
专题二
专题二品味作品语言表达特色。(3课时)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本单元中作品,一篇《归去来兮辞》,另外是《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归去来兮辞》的虚实之景
2、《荷塘月色》中如何写景
3、《故都的秋》美在何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必修一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宣传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反复诵读《归去来兮辞》
2、有人认为《归去来兮辞》写的是“未归前之想象”,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依据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归纳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
每小组选代表阐述观点。
观点不同的小组分为两方进行辩驳。
第二课时:
1、朗读
2划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3、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4、在荷塘月色中暂时忘记心中的烦忧,是一番怎样的美景有如此奇妙的效果呢?文中哪些段落集中写景?
5、怎样写景?(鉴赏意境——情景)
第三课时:
1.熟读《故都的秋》
2.小组研讨:本文美在何处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教学评价
1.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读出意蕴,读出个性。
2.研讨过程中,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习惯。
专题三
专题三创造性写作(1课时)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学以致用的活动,老师的知道无须过于具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借助联想和想象扩展语句,进行创造性写作。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仿句练习
2、选写《都市夜色》或《美哉荷塘》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必修一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宣传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谈谈仿写的目的,分析“示例”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另外选取描写对象仿写句子。
示例:荷花,正如……
荷香,微风过处……
从两组句子中任选一组,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它改成一个散文片段。
3、交流评价《美哉荷塘》和《都市夜色》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交流热烈。
2.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3.勇于展现个性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