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走近红楼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四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中国古代小说“明镜照物,妍媸毕露”,写人重人物出场、重细节描写,情景安排重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红楼梦》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以丰富的的社会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以及高超的艺术成就被推为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顶峰。本课题试图通过讲解课本《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林黛玉一天的所见所闻,以她为聚焦,展示了贾府的众多人物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来带动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对《红楼梦》的其他内容进行浅层次研究。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鉴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通过鉴赏,学习运用出场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 了解贾府主要人物关系及部分人物性格。
3. 在文本中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3.《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 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 ,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你又看到了些什么呢?本文是《红楼梦》的第三回,通过林黛玉一天的所见所闻,以她为聚焦,展示了贾府的众多人物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所以要侧重把握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其中尤以人物出场描写最为精彩。本课的重点在于鉴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通过鉴赏,学习运用出场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赏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典型性格,提高学生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学习《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方法。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指导学生阅读原著,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专题划分
专题一:简介作者及《红楼梦》主要章节内容,大体把握小说主题。
专题二:分析小说安排人物的出场艺术及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专题三:赏析环境等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专题四:展示学习成果。
专题一
简介作者及《红楼梦》主要章节内容,大体把握小说主题。
所需课时
一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1 、调查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整理有关《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相关知识。
2 、多媒体展示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学生抢答判词所对应的人物。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在于提高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和增强对《红楼梦》的了解,在学习课文前建立起全局观念,搭建阅读赏析的平台。)
3 、学生自读课文,在下列三道研究性题目中任选一题,四人一组合作完成。
A 、画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
B 、画出贾府的人物关系图。
C 、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林黛玉一天的行程。
(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此教学环节在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和教师的补充说明,使学生初步走近曹雪芹和《红楼梦》,奠定阅读和赏析课文的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深入的走进这部旷世巨著。
本专题问题设计
通过提前预习,很多同学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曹雪芹?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你又看到了些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红楼梦》的序幕——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影音资料
常规资源
图书,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或投影设备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的视频,让学生进入氛围,感受该部古典名著凄凉、悲怆之美,并营造气氛。?? 2、教师深情吟诵——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引出课题) 3.?后世评价:“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中国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1.让一学生演唱一段电视剧《红楼梦》曲。 4.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红楼梦》。 让学生从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这一角度展示自己的才艺,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探究合作。
专题二
分析小说安排人物的出场艺术及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文人物出场的顺序安排极具匠心,不是大呼隆一起上,而是有先有后,把王熙凤安排在贾母等人之后,把贾宝玉又安排在最后,让一个重要人物,一个主要人物,先后在聚光灯下一展风采。另外,作者写人物出场笔墨轻重也各有不同。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浓墨重彩,着意渲染,写得特别精彩。而这些设计又恰好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课文阅读提示中要求阅读时要注意比较。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比较阅读能力。
2、欣赏课文人物出场描写的艺术。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中国戏曲中的主角出场一般是有固定程式的:第一步主角在锣鼓声中踱着台步上场,第二步主角来到前台正冠,整理衣服,来一个亮相,第三步做相关介绍,第四步表演才正式开始。王熙凤和贾宝玉是贾府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根据作者对他们出场的描述,分别指出哪是“上场阶段”,哪是“亮相阶段”哪是“介绍阶段”,哪是“表演阶段”?
2. 对于凤姐和宝玉的出场,
①两人进门都是先声夺人,但声音是否一样?两人都迟到原因是否一样?
凤姐的“先声”是笑,宝玉的“先声”是脚步声。凤姐的迟到是为了突出自己,是刻意的安排;宝玉的迟到是烧香迟了,事出有因。
②这两个人的进门方式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可以看出什么?
凤姐是被媳妇们围拥着进门,众星捧月,可见权势炙人,地位高人一等;宝玉是单身直入,仆在前面笑,主在后紧跟,青春爽快之气扑面。
③对于这两个人的进门,林黛玉的感受如何?
3. 王熙凤和贾宝玉的美有何不同?
4. 贾母对王熙凤的玩笑说明了什么?你如何看待《西江月》对贾宝玉的评价?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影音资料
常规资源
图书,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或投影设备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为了明确学习探讨的方向和范围,先向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提纲,并安排学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然后各小组自主选择学习探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化和细化讨论。最后在教师主持下各组交流研究学习心得。选择同一话题的小组可以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反驳对方的观点。交流中,教师尽量做到不失时机的点拨并注意内外勾联,由表及里,彼此相较。这样,通过课前的铺垫和课中的点拨组织讨论,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探究,竞答,比较分析,就将学生的研究阅读与老师的鉴赏指导结合起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学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探究合作。通过讨论得出对人物的完整分析。
专题三
赏析环境等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小说的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对小说主题,甚至人物刻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专题试图通过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不同环境和其他细节,如人物语言等,对小说主题和人物性格进行进一步挖掘。以丰富学生对课文及《红楼梦》的认识。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来把握主题,认识人物的能力。
2、欣赏课文中不同的细节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林黛玉作为文中的聚焦者,她用的聚焦方式是“听”和“见”。 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我们就一起通过林黛玉的耳朵和眼睛,读一读文章,在她聚焦的范围内,她是如何“见”贾府的?她“见”到的贾府环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再次通读课文内容思考:文中哪些细节给你印象最深?进一步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更深入的分析,作出综合性评价。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影音资料
常规资源
图书,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或投影设备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如果我们不善于体察语言环境,细心去玩味,就无法领悟到作者深藏着的另七分用意,不能充分领略到其高超的语言艺术。 此专题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甚至模仿人物语言并表演,体味作者的语言艺术。从而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并体味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高超技巧。
教学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探究合作。能通过活动把握不同的人物形象。
专题四
展示学习成果
专题四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林黛玉进贾府》只是把学生引入巨著的一扇门,通过赏析课文,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使他们更深入地走进《红楼梦》。所以本专题意在通过学习课文之后的感触,引导他们对《红楼梦》的其他精彩之处进行赏析。通过提前布置作业,学生可从研究《红楼梦》的诗词、建筑、美食、人物等各方面入手,写出简单的论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培养学生深入研究文本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专题问题设计
《红楼梦》若水三千,但我们的课堂只取一瓢饮。“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教师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同学们的知识是广博的!这节课的讲台,是同学们展示才华,施展技能的舞台。才华横溢的青年们,大展你们的身手吧!把你们自己课后所完成的研究成果,与我们分享吧!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影音资料
常规资源
图书,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或投影设备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各学习小组继续准备有关资料(图书、电子等各个方面的),为展示作准备。 激发学生兴趣,能在课余自主阅读《红楼梦》。
教学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有内容,有深度。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