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杜甫的苦难人生

文档属性

名称 走进杜甫的苦难人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3 15:2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走进杜甫的苦难人生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7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他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他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极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被后人称为“诗史”,他被尊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他把诗看作终生的事业,认为“诗是吾家事”。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巨大作用。让我们走进杜甫,品味杜甫的诗,了解他的苦难人生,感受他的情怀。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中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从初中以来,学生已经学习了杜甫的多首诗词,本单元将依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5首(含自读)诗作展开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品味杜甫的诗作。指引导学生诵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书怀》三首词 ,重点比较诗中表达情感的不同,感受杜甫的思想情感。专题二,杜甫的人生经历及人生追求对其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杜甫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苦难遭遇以及理想追求对他创作的影响。专题三,感受杜甫的博大情怀。在班级内进行杜甫诗作诵读比赛,设计“走进杜甫的困难人生”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进行单元学习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杜甫的诗歌特点和感情,分析其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3.能够认识到作者人生历程中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进行检索、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感受杜甫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品读诗歌,感受杜甫博大思想情怀,感悟坚强人格。
2. 强化合作学习,并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杜甫在诗歌中展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杜甫的人生经历以及理想对他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3.杜甫的诗歌为什么会以其巨大魅力影响后人并被称为“诗史”?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近杜甫的诗歌作品。
专题2:杜甫的人生经历及追求对其创作的影响。
专题3:杜甫诗歌世界中的博大的苦难情怀。
专题一
走近杜甫的诗歌作品
所需课时
2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活动围绕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书怀》《月夜》《房兵曹胡马》5首诗歌展开,通过对诗歌语句的理解,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杜甫的一首诗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1.诵读五首诗歌,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2. 运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词,并运用投影进行交流,要求紧紧结合诗歌,观点鲜明。
3. 感悟杜甫的坚韧、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4. 了解杜甫的生平简历及其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诗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杜甫诗作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也作“耶娘”大众翻译为前),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四、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五、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杜甫的五首词。
活动二:这五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同是杜甫的诗作,每一首表达的情感相同吗?
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词,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活动四:
借助对诗歌的理解,用书面文字赏析一首词,重在品味每首诗中所写到的景物的具体内涵。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布置作业:背诵5首词。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诗歌要学会想象和联想,并善于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杜甫的人生经历及理想追求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3(课外2)
专题二概述
杜甫诗歌,折射出作者一生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承载着诗人家国兴亡的悲哀历史,而其始终不渝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则充分展示了一代诗人的博大襟怀。
从以上几首诗中,探讨杜甫的人生经历及理想追求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杜甫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杜甫及其诗作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感受杜甫的博大情怀。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1. 能够依据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诗歌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2. 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杜甫的人生经历及理想追求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
2. 不同阶段的诗词分别表现了杜甫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检查五首诗歌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试着根据表达的情感,将这五首诗歌归归类,
引导学生将杜甫的诗歌按创作的不同时期进行归纳。
活动三:每个时期的词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活动四:不同阶段的诗词分别表现了杜甫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漫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此时诗篇和时代的风气相一致,充满自信、带有英雄主义的倾向。如《房兵曹胡马》。
长安时期: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仕途的失意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如《兵车行》。
流亡时期: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月夜》 “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
漂泊西南时期:肃宗上元元年(760)至 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旅夜书怀》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作。 活动五:(课下)
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走进杜甫的苦难世界。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1.能够背诵杜甫的诗词;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感受杜甫的博大情怀
所需课时
2(课外1)
专题三概述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3.透过杜甫的一生对国家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引发学生思考。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杜甫的哪一首词?
2.杜甫的诗歌为什么会以其巨大魅力影响后人并被称为“诗史”?3.从杜甫一生对理想的追求中,我们会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杜甫的诗歌。(其他诗作也可)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能较好的传达诗歌意境,抒发诗歌的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5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1)杜甫的诗歌为什么会以其巨大魅力影响后人并被称为“诗史”?
(2)从杜甫一生对理想的追求中,我们会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人的一生中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可以选择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
活动四:教师作单元总结。
杜甫的诗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他以诗写历史,但又并非客观地叙事,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被后代称作“诗史”。
杜甫更为重要的影响还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的高尚情操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杨伦《杜诗镜铨》卷五)
此言极是。
教学评价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