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综合训练(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综合训练(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9 21: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 (2021广东广州荔湾一模)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量的是( )
A.熟石灰  B.硫酸铜  C.稀盐酸  D.氯化钠
2. (2021福建厦门模拟)紫甘蓝汁呈紫色,茶花汁呈浅黄色。用分光光度计测不同颜色的溶液,其可见光吸收峰波长范围不同。现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以上两种汁液在不同酸碱度下的吸收峰波长,其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紫甘蓝汁滴入白醋,溶液显蓝色
B.茶花汁可用于检验雨水是否为酸雨
C.在pH为0~14范围内,可见光吸收峰波长变化越大的汁液越适合作酸碱指示剂
D.往滴有紫甘蓝汁的盐酸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溶液由红紫色可能变为绿色
3. (2021·吴忠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反应需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了的是( )
A.铁锈与稀盐酸 
B.Zn与稀硫酸
C.碳酸钠与稀盐酸
D.烧碱溶液与稀盐酸
4. (2021·重庆期末)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第 8 页,共 8 页
A.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塞甲是玻璃塞
B.③中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C.⑤中稀释浓硫酸时,倒入的乙物质是水
D.⑥中酚酞溶液用完后,滴管及时清洗
5. 蚊子、蜜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体时,向人体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减轻痒痛,可在被叮咬处涂抹( )
物质名称 苹果汁 牛奶 牙膏 氢氧化钠溶液
pH范围 2.9~ 3.3 6.3~6.6 8~9 13~14
A.苹果汁 B.牛奶
C.牙膏 D.氢氧化钠溶液
6. 下列物质能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硝酸银 B.氧化铜 C.石灰水 D.锌
7. (2021四川成都龙泉驿月考)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后,X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B.一段时间后,Y烧杯中的溶液颜色发生改变
C.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Y烧杯中发生了中和反应
8. (2021广西柳州柳江月考)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结束时溶液呈中性第 8 页,共 8 页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9. 下列物质能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硝酸银 B.氧化铜 C.石灰水 D.锌
10.如图是成人进食时口腔中唾液的pH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分钟酸性增强 B.前10分钟酸性减弱
C.前40分钟酸性增强 D.前40分钟酸性减弱
二、填空题
11.(2021广西南宁青秀月考)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1所示;图2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实验中选用无色酚酞溶液作指示剂而不用紫色石蕊试液的原因是 。
(3)根据图1,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时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若要验证C点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以通过加入氢氧化铜达到实验目的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4)分析图2,该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图2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对应图1中的   (填“A”“B”或“C”)点。 第 8 页,共 8 页
12.(2021吉林长春南关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乙烧杯中的物质应是    。
(2)某同学观察到图C中溶液颜色由   变为   ,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3)另一位同学想用紫色石蕊溶液、铜粉、锌粒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13.(2021河南驻马店平舆期中)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用途广泛。
(1)请写出中和反应的实质:             。
(2)如图是某胃药的外包装,治疗胃酸过多时医生建议咀嚼后服用,请解释其原因: 。
(3)氢氧化镁也可以代替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等质量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能消除较多胃酸的是 。
14.(2021·泸州质检)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经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为水稻6~7、小麦6.3~7.5、玉米6~7、油菜6~7、马铃薯4.8~5.5。
(1)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这种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__ __。
(2)继续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__ __(填序号)试剂来改良该土壤。
A.工业盐酸   B.氢氧化钠   C.熟石灰
(3)该厂的下列整治措施不妥的是__ __(填序号)。
A.废气循环利用
B.将废气点燃后排放
C.废水用碱中和后排放
D.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产生
15.(2021湖南常德安乡一模)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酸碱中和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实验测定结果如图甲、图乙所示。请回答:第 8 页,共 8 页
(1)图甲表明酸和碱的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2)图乙表明实验时将  滴入  中(填“酸”或“碱”)。
(3)在反应50 s时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写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山东日照东港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
【知识卡片】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1)方案Ⅰ: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①实验结论是                       。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2)方案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 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若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
(3)有同学提出方案Ⅱ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物质单独使用时,也能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填字母)。
A.铜片   B.pH试纸  C.氧化铜    D.紫色石蕊溶液
第 8 页,共 8 页
17.某同学从当地环保部门了解到当地雨水的pH为5.6,从农业部门了解到该地土壤的pH为5,他还查阅了各农作物适合栽种土壤的pH大小如表:
序号 农作物 适宜种植土壤pH
1 水稻 6~7
2 小麦 6.3~7.5
3 玉米 6~7
4 油菜 6~7
5 马铃薯 4.8~5.5
请分析回答:
(1)该地雨水呈__ 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在实验室测定该雨水pH的操作方法是
__ __。
(2)你认为该地土壤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为__ __,若要改种植水稻,可以往土壤中加入适量熟石灰,工业制取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3)取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观察到
__ __。
第 8 页,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B C C A C C A
二、填空题
11. (1)HCl+NaOHNaCl+H2O  (2)颜色变化明显,便于观察 (3)ABC (4)H+、OH- B
12. (1)水 (2)红色 无色 2NaOH+H2SO4Na2SO4+2H2O (3)铜粉
13. (1)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合理即可) (3)氢氧化铝
14.马铃薯 C B
15. (1)放热 (2)碱 酸 (3)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4)2NaOH+H2SO4Na2SO4+2H2O
三、实验探究题
16. (1)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②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产生气泡 (3)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情况下,也无明显现象 (4)BD
17.酸性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将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马铃薯 CaO+H2O===Ca(OH)2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