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选择题
1.在高炉炼铁生产过程中常用大量焦炭,其作用是( )
A. 制造二氧化碳 B. 制造炉渣
C. 燃烧时生成大量热和制一氧化碳 D. 起吸附作用
2.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铁板表面镀上一层锌成为白铁,白铁是铁锌合金
B.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 炼铁高炉炼出来的是生铁不是钢
D. 从高炉排出来的废气,可以直接放空气
3.下列做法不能起防锈作用的是( )
A.保留铁制品上的铁锈 B.在铁制品表面镀锌
C.在金属机械上涂油 D.在车船表面刷油漆
4.下列对自行车的做法中中,不合理的是( )
A.车架表面喷涂油漆 B.钢圈表面镀防护金属
C.露天放置,任日晒雨淋 D.链条表面涂机油
5.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 ℃可得到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①ZnCO3 ZnO+CO2↑,②C+2ZnO 2Zn+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的化学式为CO
B.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6.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Fe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0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处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
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
7.如图实验,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铁丝不变化
B.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
C.铁丝逐渐消失
D.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实验,有关该几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
B.实验2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实验3中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而右边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可证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接触
D.实验4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9.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处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
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
10.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列保护资源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铁栏杆上刷一层油漆,以保护金属资源
B.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以保护水资源
C.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以节约石油资源
D.严禁使用一次性木筷,以保护森林资源
1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下图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
A.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12.国家住建部、能源局等有关部门规定,新建小区的户外排水管心须使用塑料管,不再使用传统的铸铁排水管,国家推广使用塑料建材的主要目的是( )
A.金属易腐蚀,塑料使用的时间长 B.保护金属资源
C.塑料的密度小,减小建筑物的自身重量 D.降低建筑成本
二、非选择题
1.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1)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燃烧,其生成物名称是______。
(2)实验中通入的目的是______。
(3)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钢铁与______同时接触容易生锈造成损失,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被命名—“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东方之冠”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陔心筒。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
(1)钢筋属于 材料,其主要成分是铁,
写出铁的化学式: 。
(2)被混凝土严密包裹的钢筋不易生锈的原因是 。
(3)对废旧钢筋进行回收利用的目的是
(填“合理开采矿物”或“节约金属资源”)
3.在钢铁工业推进碳减排、碳捕集的过程中,化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1)“焦炭炼钢”是先将铁精矿(Fe2O3)和焦炭同时加入高炉,鼓入热空气,充分反应后得到生铁,再将生铁转移至炼钢炉中炼制得钢。
①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 夺取了 Fe2O3里的氧,将铁还原出来。
②某钢铁厂每年需要向高炉中加入120万吨的焦炭,若加入的焦炭全部转化为 CO2,则该钢铁厂每年排放CO2的质量为 万吨。
(2)一种以“氢能炼钢”替代“焦炭炼钢”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高温下,用H2炼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跟“焦炭炼钢”工艺相比,“氢能炼钢”的主要优点有 。
③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说明向炼钢炉中加入废钢的目的: 。
4.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g
,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6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 97.0g 96.8g
请你完成有关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多少?
(2)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