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一)(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一)(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9 17: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一)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位于(  )
A. 脑干 B. 小脑 C. 大脑皮层 D. 脊髓
课堂上,某同学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即站起来,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 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 反射弧、条件反射
C. 脊髓、条件反射 D. 脊髓、非条件反射
醉酒驾车的人,其脑、眼、手、脚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大大降低,往往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也无法控制好油门、刹车和方向盘,容易发生事故。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
A. 大脑和脑干 B. 小脑和脑干 C. 脑干和脊髓 D. 大脑和小脑
当你观察同学眼睛时,看到对方眼球的黑色部分好白色部分分别称为(  )
A. 角膜和虹膜 B. 虹膜和巩膜 C. 虹膜和玻璃体 D. 角膜和玻璃体
鼓膜的作用是(  )
A. 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B. 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C. 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传递
D. 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
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 画饼充饥 B. 杯弓蛇影 C. 谈虎色变 D. 嗷嗷待哺
骨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  )
A. 骨膜、骨质和骨髓 B. 骨膜、骨密质和骨松质
C. 骨质、骨膜 D. 骨质、骨髓和骨髓腔
下列有关骨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幼年时,全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B. 成年人的骨松质内,始终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C.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骨的红骨髓逐渐变为黄骨髓
D. 人的骨髓腔和骨松质内终生具有红骨髓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  )
A. 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 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 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D.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甲、乙两人均已成年,身高都是92厘米,甲聪明伶俐,乙智力低下。这两人都是由于幼年时期某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甲、乙两人分泌不足的激素分别是(  )
A.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 胰岛素、肾上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D. 生长激素、性激素
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
A. 保卫细胞 B. 叶片 C. 根毛 D. 表皮细胞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可植物体内水分却是往高处移动。即使是号称“世界爷”的巨杉(高达142米),水分也能运输到树梢,那么,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  )
A. 太阳光能 B. 渗透作用
C. 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D. 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当你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哪些作用提高了空气的质量(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 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D. 茂盛的林木遮挡了强烈的阳光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呼吸作用
B. 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C. 若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①代表氧气,④代表有机物
D. 此叶片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物像、最终产生视觉的场所依次为(  )
A. 晶状体、视网膜 B. 视网膜、视网膜
C. 视网膜、视觉中枢 D. 晶状体、大脑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片,A、B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
(1)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选填“二氧化碳”或“氧气”)当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则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
(2)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______(填细胞结构),合成储藏能量的______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从叶片的结构分析,图中物质A、B是通过______(填结构)进出叶片的。
(4)如果B代表的物质是水蒸气,表示该叶片在进行______作用。
小明放学回家,路过某居民小院时不慎被一只突然窜出的猫抓伤了手。请结合如图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明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_____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2)小明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______(填序号)传达到[③]______产生痛觉。
(3)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小明的心跳和呼吸都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这属于______反射;听到有人说到“猫”也会紧张,这是由于人类特有的______中枢参与的结果。
如图表示长骨的结构,请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在[]内填序号,在横线上填名称)
(1)对骨折后骨的愈合有重要作用的是[③]______中的 ______。
(2)长骨中,致密坚硬,抗压力很强的是骨干部分的[⑦]______,结构疏松、呈蜂窝状的是长骨两端的[⑥]______。
(3)成年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⑥]______内。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不符合题意;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故符合题意。
D、脊髓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如膝跳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缩手反射中枢等,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此题考查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要求对小脑、大脑皮层、脑干等的功能熟记,难度一般。
2.【答案】B
【解析】解: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故选:B。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以及反射弧的概念.
3.【答案】D
【解析】解: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知识、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脑,使行为失控。所以酒精麻醉了人的小脑造成动作不协调,麻醉大脑使眼、手、脚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大大降低,往往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等,从而影响各项操作的准确性。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喝酒对人体的危害,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思考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醉酒的危害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4.【答案】B
【解析】解:在人的眼睛中,虹膜上面有色素,我们东方人的虹膜是棕色的或黑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黑眼球”;
眼球壁的白色部分是巩膜,其保护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球”;
故选:B。
眼球的结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5.【答案】D
【解析】解: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分别有收集声波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并向内耳传递,鼓室内主要有三块听小骨,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管腔,三部分管腔分布有相应的感受器,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里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鼓膜的作用,可结合耳的结构和功能来分析。
只要熟练掌握了耳的结构和功能,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答案】D
【解析】解:ABC、画饼充饥、杯弓蛇影、谈虎色变都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ABC不符合题意;
D、嗷嗷待哺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神经中枢在在大脑皮层以下,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D符合题意。
故选:D。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7.【答案】A
【解析】解:本题可能过骨的结构及功能知识结构图来解答:
从知识结构中很明显地看出,骨的基本结构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的。选项中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是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骨的基本结构。可以借助骨的结构及功能知识结构图去分析解答。
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绘制知识结构图来记忆。知识的形象化,一个是便于记忆,另一个可以将知识系统化,便于理解。
8.【答案】D
【解析】解: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选项A、B、C是正确的,而选项D中人的骨髓腔中并不终生具有红骨髓,因为成年后红骨髓转化成了黄骨髓,故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有关骨髓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知识。
做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区别红骨髓与黄骨髓的位置与功能;二是看清题意是选不正确的,切忌马虎。
9.【答案】D
【解析】解:“穿花蝴蝶深深见”,是蝴蝶吸食花蜜,属于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因此“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取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故选:D。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迁徙行为:指某种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动物行为概念、目的。
10.【答案】A
【解析】解:人体的生长与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人体生长迟缓,身材会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称为侏儒症;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因此,甲、乙两人均已成年,身高都是80厘米,甲聪明伶俐,乙智力低下。说明甲、乙两人分泌不足的激素分别应该是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故选:A。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呆小症和侏儒症的身材都很矮小,但侏儒症患者智力正常,也具有生殖能力;而呆小症患者则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11.【答案】A
【解析】解:我们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因外侧壁较薄而内侧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所以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保卫细胞.
故选:A
保卫细胞是表皮细胞上含叶绿体成对存在的细胞,气孔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组成.据此解答:
分清保卫细胞吸水、失水与气孔张开与闭合的关系.
12.【答案】C
【解析】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熟练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就能正确答题。
13.【答案】B
【解析】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其次,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如果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改善了空气质量。
故选:B。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的三大生理功能,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14.【答案】B
【解析】解:A、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气,则表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B正确;
C、若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③代表水分,④代表有机物,C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错误。
故选:B。
(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
(2)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水;
(3)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指的是水蒸气。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三个重要的生命活动,是考试的重中之重,一定要理解掌握。
15.【答案】C
【解析】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如图所示:
故选:C。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视觉的形成过程,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物像.
16.【答案】二氧化碳 氧气 叶绿体 有机物 气孔 蒸腾
【解析】解:(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A进入叶片,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当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需要氧气,所以A代表氧气。
(2)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从叶片的结构分析,图中物质A、B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气孔是植物体水分散失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
(4)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如果B代表的物质是水蒸气,表示该叶片在进行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氧气
(2)叶绿体;有机物
(3)气孔
(4)蒸腾作用
本题考查植物体蒸腾、光合、呼吸作用的过程,应注意归纳总结,才能解答此类题目。
理解掌握植物体蒸腾、光合、呼吸三大生理活动的过程。
17.【答案】①→②→⑤→⑥→⑦ ④ 大脑皮层 条件 语言
【解析】解:(1)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小明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① →②→⑤→⑥→⑦。
(2)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明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③上行传导束传达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痛觉。
(3)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小明的心跳和呼吸都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这属于条件反射;听到有人说到“猫”也会紧张,这是由于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参与的结果。
故答案为:(1)①→②→⑤→⑥→⑦;(2)④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3)条件;语言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参与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叫做反射弧。图中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大脑皮层,④上行神经纤维,⑤是神经中枢,⑥传出神经,⑦效应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8.【答案】骨膜 成骨细胞 骨密质 骨松质 骨松质
【解析】解:(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③骨膜、骨质和④骨髓三部分组成,③骨膜内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
(2)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骨松质位于,前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两端。后者质地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骨干,抗压力强。
(3)骨髓填充在4骨髓腔和5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骨松质的空隙内终生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胎、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成年之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失血时有会转化红骨髓,造血功能又恢复。
故答案为:(1)骨膜;成骨细胞。
(2)骨密质;骨松质。
(3)骨松质。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与骨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而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在骨的骨髓腔内有骨髓,在幼年时期,骨髓是红色的,成年后,骨髓被脂肪取代成为黄色,一般情况下,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质包括骨密质和骨松质。
(2)图中①关节软骨,②血管,③骨膜、④骨髓、⑤骨髓腔、⑥骨松质、⑦骨密质。
骨的结构和功能结合示意图记忆效果好。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