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9 17:4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下面是关于毛细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人体内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血管
②它的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它是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
④它是连通最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你不认同的是(  )
A. 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B. 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C. 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
D. ②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取新鲜的猪心,从肺静脉灌红墨水,从上、下腔静脉灌蓝墨水,将来流出红、蓝墨水的血管分别是(  )
A. 主动脉、肺动脉 B. 肺动脉、主动脉
C. 主动脉、肺静脉 D. 肺动脉、上腔静脉
人体某血液循环路线为:右心室→a→b→c→左心房,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 a代表肺静脉
B. c代表肺部毛细血管
C. 这是体循环的路线
D. 从a到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左、右心室射出的血(  )
A. 都是动脉血 B. 都是静脉血
C. 分别是静脉血、动脉血 D. 分别是动脉血、静脉血
学完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知识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心室相接的血管都是动脉,与心房相接的血管都是静脉
B. 所有静脉中的血液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有动脉中的血液都含有大量的氧
C. 左、右心室收缩,可将血液送入动脉;左、右心房收缩,可将血液送入静脉
D. 所有回心的血液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有离心的血液都有大量的氧
生物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A、C试管中放有抗凝剂。B、D试管中没有放。如图是静置2h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示人体的血液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血液流经①后,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B. 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 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减少
D. 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
如图表示的是血液流经某器官X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A. 肺 B. 肾脏 C. 肝脏 D. 心脏
如图所示的是心脏与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当所标位置出血时,应选取的止血点是(  )
A. 甲、丁
B. 乙、丙
C. 甲、丙
D. 乙、丁
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 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B. 血液流经小肠时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C. 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
D. 血液流经大脑神经组织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如图为尿液形成流程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
B. 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
C. 若用药物麻痹正常人的乙处,则b中会有蛋白质
D. 血液流经肾脏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尿素减少
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O √ × ×
P √ √ ×
Q √ √ √
A. 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 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 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D. 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下表数据是对取自小白鼠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样品3是(  )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1 0.03 0.10 0.83 8.00
样品2 0.03 0.10 0.83 0.01
样品3 1.80 0 1.75 0
A. 血浆 B. 原尿 C. 尿液 D. 血液
“植物人”指的是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患者。那么可以确定,这类患者脑部一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神经中枢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李丽同学常有脸色苍白、头晕、乏力的现象,近日腮腺区肿痛,到医院抽血化验,下面是她验血报告中的部分结果,请分析回答:
检查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 2.7 3.5~5.0 ×1012个/L
血红蛋白 82 110~150 g/L
白细胞 12 4.0~10.0 ×109个/L
血小板 2.5 1.0~3.0 ×1011个/L
(1)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把青霉素滴注到手臂上的“青筋”内,药物需 ______次到达心脏,然后再由心脏经动脉到达患处。
(2)李丽的 ______数目过少和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可能患有 ______,除了吃医生开出的药物外,饮食中应该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血液由血细胞和 ______组成,化验单中的血细胞里具有细胞核的是 ______。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示意简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左心房与左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有 ______,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如果A是肺部毛细血管网,从右心室出来的血液流经A后会变成 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再流回左心房完成 ______循环。
(3)某同学患急性肠炎,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明显变化的项目是 ______的数量,如医生为他静脉注射抗生素消炎。注射的抗生素最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
如图中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血管H内的血液为 ______血,流回【______】______。
(2)尿液的形成要经过两个过程,即乙图中的③______作用和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乙图中 ______(填序号)构成肾单位。
(4)乙图中②内的液体成分中若含有血细胞,则此患者病变部位应是 ______。(填序号)
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
(1)此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 ______。
(2)请写出各序号代指的结构名称:2 ______。
(3)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发生缩手反射,缩手反射从类型上属于 ______反射,请写出该结构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______(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4)被针刺后会感觉得到疼,痛觉是在 ______形成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有: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血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对于毛细血管适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可根据它的三大特点:薄、细、慢进行掌握。
2.【答案】D
【解析】解:A、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A正确;
B、④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体循环路线最长,与此相适应,④左心室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B正确;
C、①右心房和②右心室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而不会倒流,C正确;
D、②右心室连通肺动脉;D错误。
故选:D。
心脏有四个腔:③左心房、①右心房、④左心室、②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脏内有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瓣膜。
掌握心脏的结构是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所以,血液从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流入人的心脏内部,再从心脏流出,最先进入的血管分别是肺动脉和主动脉。从肺静脉灌红墨水,从上、下腔静脉灌蓝墨水,将来流出红、蓝墨水的血管分别是主动脉、肺动脉。
故选:A。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可结合着血液循环的图示掌握。熟记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做好类似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
A、a代表肺动脉,不是肺静脉,A不正确;
B、c代表肺静脉。不是肺部毛细血管,B不正确;
C、“右心室→a→b→c→左心房”是肺循环的路线,不是体循环的路线,C不正;
D、从a到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正确。
故选:D。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人体某血液循环路线为:右心室→a→b→c→左心房,即肺循环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
5.【答案】D
【解析】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左心室射出的血是动脉血,右心室射出的血是静脉血。因此左、右心室射出的血分别是动脉血、静脉血。
故选:D。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
6.【答案】A
【解析】解:动脉、静脉是根据输送血液的方向来划分的,动脉血和静脉血是根据血液的性质来区分的。
A、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该项符合题意。
B、在体循环中,静脉中输送的是含氧较少、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动脉中输送的是含氧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在肺循环中,静脉中输送的是含氧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动脉中输送的是含氧较少、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该项不符合题意。
C、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左心房收缩,将血液送入左心室;右心房收缩,将血液送入右心室。该项不符合题意。
D、肺静脉中输送的血液流入左心房,含氧丰富、二氧化碳较少;肺动脉中的血液含氧较少、二氧化碳较多,该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动脉与心室相连,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与心房相连,将全身各处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动脉血与静脉血是根据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来区分的,与所在的血管无关。
在体循环中,动脉输送动脉血,静脉输送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输送静脉血,静脉输送动脉血。
7.【答案】C
【解析】解:A、A中加入抗凝剂,A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A错误。
B、B中没有加入抗凝剂,B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B错误。
C、C中加入抗凝剂,C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C正确。
D、D中没有加入抗凝剂,D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D错误。
故选:C。
将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静置一段时间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最上面的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
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注意记清实验结果。
8.【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①为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此处时,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A正确;
B、图中虚线由右心室出发,终止于左心房为肺循环路线,实线由左心室出发,终于右心房为体循环路径,体循环在组织细胞处发生了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B正确;
C、若②为小肠,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所以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变多,C错误;
D、若②为肾脏,血液流经肾脏后在肾脏处的毛细血管网发生了物质交换,血液流经此处后,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血液由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同时组织细胞还会产生尿素在肾脏形成尿液由输尿管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②后,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D正确。
故选:C。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图中虚线由右心室出发,终止于左心房为肺循环路线,实线为体循环路径,据此解答。
理解掌握血液循环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后血液成分的变化。
9.【答案】B
【解析】解:血液流经X器官后,尿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该器官是肾脏,因为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会降低,同时血液携带的氧气被组成肾脏的组织细胞利用了,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故选:B
血液流经人体的某一器官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与该器官的功能相关的;解答该题可通过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来推断血液流经的器官是什么器官.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可以用纱布绷带包扎或指压法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如果相反血液就会止不住。
故选:C。
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方法。
11.【答案】C
【解析】解: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因而流出的血液中氧气,此曲线可以表示,A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氨基酸等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血液中氨基酸等养料的含量增高。此曲线能表示,B正确。
C、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输尿管随排出。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此曲线不能表示,C错误。
D、大脑神经组织进行生命活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血液流经大脑的神经组织细胞时,细胞中的二氧化碳会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此曲线能表示,D正确。
故选:C。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的器官不同,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据图可以看出:图中的成分流经某器官时,含量增加了。
解答此题的要熟悉血液流经各部分时血液成分的变化,该题有一定的难度,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尿液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原尿。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可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因此从图中可知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b表示的液体分别是原尿和尿液;由于肾小管与蛋白质的吸收没有关系,若用药物麻醉肾小管,b中不会出现蛋白质;血液流经肾脏后,消耗了氧,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过肾脏,形成了尿液,因此尿素减少。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尿的形成。解答时可以从肾小球的过滤特点和肾小管的重吸收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3.【答案】A
【解析】解:血浆中含有、而原尿和尿液中都不含有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因此O是大分子蛋白质;血浆、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是葡萄糖,因此P是葡萄糖;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是水、无机盐、尿素、尿酸,因此Q是尿素。
故选:A。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物质 尿液
(克/100毫升) 原尿
(克/100毫升) 血浆
(克/100毫升)
葡萄糖 0.0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75
蛋白质 0.0 0.0 7.0
尿素 2.0 0.03 0.03
尿酸 0.05 0.003 0.003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点。
14.【答案】C
【解析】
【解答】
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中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所以样品3是尿液。
故选:C。
【分析】
根据血液、原尿、尿液的成分分析解答。对于尿液和原尿成分的比较,这是历年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学生一定要熟记于心。
15.【答案】C
【解析】解: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植物人”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说明脑部一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脑干。
故选:C。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理解掌握脑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2 红细胞 贫血 血浆 白细胞
【解析】解:(1)静脉有的分布在较深的部位,有的分布在较浅的部位,四肢静脉的内表面上有静脉瓣,如果用橡皮筋捆扎手臂,静脉就会隆起;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静脉。青霉素经过静脉注射,药物依次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腮腺部毛细血管(病灶),所以要经过心脏两次。然后再由心脏经主动脉才能到达患处。
(2)李丽的红细胞的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过少,表明他可能患有贫血病。由于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因此,她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较为丰富的食物。
(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浆是淡黄色液体,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白细胞具有细胞核,体积最大;血小板体积最小,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故答案为:(1)2
(2)红细胞;贫血
(3)血浆;白细胞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收集信息,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17.【答案】房室瓣 动脉血 肺 白细胞 右心房
【解析】解:(1)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着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房室瓣,房室瓣的作用是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而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从右心房流向右心室而不能倒流。
(2)根据题目的描述可知器官A为肺,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肺泡内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所以,血液经过肺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就由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血液由右心室经A回到左心房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此循环是血液在肺部的循环因此属于肺循环。
(3)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防御疾病,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若某人牙龈发炎,静脉注射青霉素消炎,青霉素进入血液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牙龈毛细血管(发炎部位),因此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故答案为:(1)房室瓣。
(2)动脉血;肺。
(3)白细胞;右心房。
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如图所示:
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血液的循环路线等知识点。
18.【答案】静脉 ① 右心房 滤过 ②③④ 肾小球
【解析】解:(1)甲图中血管H内的血液为静脉血流回①右心房。
(2)尿的形成要经过③肾小球的滤过和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既图中A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乙图中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管共同构成肾单位。
(4)若②肾小球发生病变,其通透性过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就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内部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并通过尿液排出,形成血尿。
故答案为:
(1)静脉;①右心房
(2)滤过
(3)②③④
(4)肾小球
1、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A肺动脉、B肺部毛细血管、D肺静脉、H上腔静脉、G下腔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里是动脉血,右心房和右心室里是静脉血。
2、图乙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管。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心脏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
19.【答案】反射弧 传入神经 非条件 1→2→3→4→5 大脑皮层
【解析】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2)图中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1→2→3→4→5。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所以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4)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故答案为:(1)反射弧。
(2)传入神经。
(3)非条件;1→2→3→4→5。
(4)大脑皮层。
观图可知: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据此解答。
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