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人体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 D. 尿道
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红细胞和血小板
在人体血液循环中,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是发生在( )
A. 血液流经心脏时 B.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C. 肺循环过程 D. 体循环过程
健康人的原尿与尿液成分相比,主要区别是尿液中不含有( )
A. 大分子蛋白质 B. 尿素 C. 无机盐 D. 葡萄糖
下列有关人体“静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B. 与心房相连的血管
C. 管壁薄,管腔大,内有瓣膜的血管
D. 流动着静脉血的血管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排泄途径的是( )
A. 呼出二氧化碳 B. 皮肤排汗
C. 食物残渣的排出 D. 排尿
肾小球是( )
A. 球形的血管 B. 球形的毛细血管网
C. 肾小管盲端的膨大部分 D. 细长而曲折的集合管
下列关于心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B.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C. 心脏内既有动脉血也有静脉血 D. 血液由心室流向心房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普遍使用铁制炊具以利于人体补充铁,是因为( )
A. 铁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 B. 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
C. 铁是维生素C的成分 D. 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
左、右心室射出的血( )
A. 都是动脉血 B. 都是静脉血
C. 分别是静脉血、动脉血 D. 分别是动脉血、静脉血
在医院打吊针输液或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与中医把脉时按压的血管分别是( )
A. 动脉;静脉 B. 静脉;毛细血管
C. 毛细血管;动脉 D. 静脉;动脉
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经跟踪监测,最先发现这种药物在心脏的( )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下面关于甲、乙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血管是将血液由心脏运往全身各处的血管
B. 甲、乙血管的毛细血管处主要发生气体交换
C. 甲血管的血液是颜色呈鲜红色的动脉血,这是由于该血管为主动脉
D. 乙血管流静脉血,为肺静脉
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 )
A. 尿素 B. 多余的水 C. 二氧化碳 D. 无机盐
下列液体中含有尿素的有( )
①汗液 ②尿液 ③原尿 ④血浆。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下表记录的是被测者的血浆、肾小囊、输尿管中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浓度,请据表分析甲和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 输尿管
甲物质浓度(%) 0.72 0.72 1.5
乙物质浓度(%) 0.1 0.1 0
A. 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B. 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 甲是无机盐,乙是葡萄糖 D. 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有血管中血流的速度一样
B. 血管1能将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C. 血管2和人手臂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种类型的血管
D. 血管3内的红细胞单行通过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 养料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废物
如图是人体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四大系统简图,那么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 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B.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D.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解。请仔细观察、分析后,回答问题。
(1)图中实线表示的血管中流动的是 ______血,虚线表示的血管中流动的是 ______血。
(2)人体遍布全身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是由 ______和 ______构成的。
(3)血液的流动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 ______。
(4)观察心脏的结构,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______。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 ______,这种结构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
如表是取某自健康人的三处液体获得的数据比较;如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其中的①-⑥表示结构,a、b表示生理过程;请根据学习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主要成分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如图中,肾单位是由图中的 ______(用图中的序号表示)构成的。
(2)通过a生理过程,在上图中④内形成了左表中的 ______液体,该液体与血液相比缺少 ______。
(3)与①中的血液相比,⑥中的血液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有 ______和氧气。
(4)假如某人最近排尿频繁,尿量突然增加,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______。(填符号)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的壁主要由 ______组织构成。
(2)图中⑦和⑧相比,⑦的管壁 ______,血流速度 ______。
(3)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中的 ______送到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如图图示表示人体部分系统或器官的功能示意图
(1)①代表彻底消化完成的过程,则a物质是 ______。a在血液中的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______。
(2)由④过程进入血液中的氧气,主要由血液中的 ______细胞运输。
(3)图中c代表肾脏,a在c中经过肾小管的 ______全部回到血液。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综上所述A、B、C选项错误,只有D选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浆的功能。
此题考查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基础题,难度不大。
2.【答案】A
【解析】解:如图所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A。
如图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排出尿液。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答案】B
【解析】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中大部分都是水,其内溶解了营养物质、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
故选:B。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关键点:红细胞最多无核,白细胞最少有核,血小板无核。
4.【答案】D
【解析】解: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所以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是发生在体循环过程。
故选:D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的变化情况。
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循环的途径难于记忆,同学们可以结合血液循环模式示意图记忆。
5.【答案】D
【解析】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原尿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而尿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尿素等。因此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了。所以健康人的原尿与尿液成分相比,主要区别是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故选:D。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6.【答案】D
【解析】解:A、静脉的功能是全身各处的血液运送会心脏,故A说法正确;
B、心脏的四个腔中,心房和静脉相连,心室和动脉相连,故B说法正确;
C、静脉的管壁薄,管腔大,四肢的静脉内有静脉瓣,故C说法正确;
D、在体循环中,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内流静脉血,静脉内流动脉血,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静脉的功能、管壁特点、管腔特点以及四肢的静脉内有静脉瓣进行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了静脉的有关知识,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较易.
7.【答案】C
【解析】答:A:二氧化碳属于代谢终产物,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是排泄,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
B:汗液属于代谢终产物,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是排泄,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
C:食物残渣是食物经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剩余的物质,不是体内物质分解产生的,不属于代谢终产物,食物残渣排出体外不属于排泄,叫排遗,为正确项。
D:尿液属于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是排泄,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
故选:C。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排泄的三条途径: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知道排泄的三条途径,即: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8.【答案】B
【解析】解: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故选:B。
肾小球的组成。可通过以下示意图记忆:
肾单位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效果较好。
9.【答案】D
【解析】解:A、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同侧的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故A正确。
B、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为血液循环提供的动力就大;因此心脏四腔壁的厚薄是与心腔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相适应的,左心室收缩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因此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的壁最厚。故B正确。
C、心脏的左半部分即左心房、左心室内流动脉血,心脏的右半部分即右心房、右心室内流静脉血,即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既有动脉血也有静脉血。故C正确。
D、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故D错误。
故选:D。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心脏的结构:心脏具有四个腔、心脏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与其功能相适应,心脏的四个腔的壁厚薄不一样、心脏分为左右两部分.
10.【答案】D
【解析】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铁制炊具能为人体提供含铁的无机盐,有利于体内合成血红蛋白。
故选:D。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每立方毫米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为 10万--30万个,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此题考查了提倡使用铁制炊具的原因。
11.【答案】D
【解析】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左心室射出的血是动脉血,右心室射出的血是静脉血。因此左、右心室射出的血分别是动脉血、静脉血。
故选:D。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
12.【答案】D
【解析】解: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在病人的上臂抽血化验或输液时,选用的血管是静脉。
脉搏是心脏射血时血液对动脉血管产生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心跳和脉搏次数相等。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号脉的位置是手腕外侧的桡动脉。
故选:D。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13.【答案】C
【解析】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
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生素到达患病部位足部的伤口需要依次经过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动脉→足部毛细血管(伤口处)。所以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经跟踪监测,最先发现这种药物在心脏的C、右心房。
故选:C。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循环流动,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利用血液循环的模式图解答。
14.【答案】B
【解析】解:A、与心房相连的血管是静脉血管,流动脉血的静脉血管是肺静脉,故甲血管是肺静脉,把血液运回心房,A错误。
B、甲血管是肺静脉,乙血管是肺动脉。甲、乙血管的肺部毛细血管处主要发生气体交换,B正确。
C、心房相连的血管是静脉血管,流动脉血的静脉血管是肺静脉,故甲血管是肺静脉,C错误。
D、与心室相连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流静脉血的动脉血管是肺动脉,故乙血管是肺动脉。D错误。
故选:B。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解答此题要掌握心脏的结构。
15.【答案】C
【解析】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二氧化碳。
故选:C。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排泄的三种途径。
16.【答案】D
【解析】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②尿液、③原尿、④血浆都有尿素,①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所以液体中含有尿素的有①汗液、②尿液、③原尿、④血浆。
故选:D。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汗液的成分。
17.【答案】C
【解析】解: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形成原尿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没有被滤过,其他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由图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甲物质在血浆、肾小囊腔中的浓度为0.72%,而在输尿管中是1.5%,可以判断甲为无机盐,原因是原尿流经输尿管时大部分的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了血液,所以无机盐的含量增加.
根据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囊腔中的浓度为0.1%,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为0,可判断乙是葡萄糖;
故选:C
由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在肾小管中流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2)原尿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形成的,尿液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形成的.(3)肾小球过滤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此题可用两种方法,一个是直接判定法,另一个就是排除法,用四个选项逐个分析排除不正确的.
18.【答案】B
【解析】解:A、血流速度动脉>静脉>毛细血管,A不正确;
B、1是血液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因此1是动脉,能将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B正确;
C、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人手臂上能看到的一条条的“青筋”是3静脉。C不正确;
D、2是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因此2是毛细血管,D不正确;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由血液的流动方向可知1为动脉,2只允许单行细胞通过,为毛细血管,3为静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19.【答案】C
【解析】解:“如果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肺泡时,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养料减少、废物增多,“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养料减少、废物增多。图中该物质在Ⅰ处增多,Ⅱ处减少,因此该物质最可能是氧气。
故选:C。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多,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含量减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
20.【答案】D
【解析】解: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其中①③都是单向箭头,④是双向箭头,②在中央,把其它系统联系起来。分析可知,①的箭头指向体内,人体通过①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应该是消化系统。营养物质进入到②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运到人体的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③的箭头指向体外,表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废物由②循环系统运到③泌尿系统排出。④是双向箭头,表示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吸气和呼气,获得的氧气由②循环系统运到运到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因此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故选:D。
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并掌握各系统的主要功能,结合图形分析即可作答。
21.【答案】动脉 静脉 血浆 血细胞 肺循环 左心室 瓣膜
【解析】解:(1)图中实线表示的血管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虚线表示的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2)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4)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故答案为:
(1)动脉;静脉
(2)血浆;血细胞
(3)肺循环
(4)左心室;瓣膜
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如图:
2、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2.【答案】②④⑤ B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尿素 ⑤
【解析】解:(1)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是由⑤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②肾小球和④是肾小囊组成。
(2)图中a、b两处箭头所示的生理过程:a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都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B原尿;原尿与血液相比缺少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3)肾脏是人体的组织器官,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它还是形成尿的器官。因此⑥肾静脉中的血液比①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中的氧气和尿素含量明显减少,变为静脉血。
(4)若⑤肾小管病变导致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降低,则尿量增加,因此“假如某人最近排尿频繁,尿量突然增加”,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⑤。
故答案为:
(1)②④⑤。
(2)B;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尿素。
(4)⑤。
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出球小动脉,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⑥是肾静脉。a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23.【答案】肌肉 厚 块 血浆
【解析】解:(1)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心脏是维持血液循环的一个泵,它把血液泵到全身各个器官,因此,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是心脏,心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2)图中⑦是主动脉、⑧是上下腔静脉。动脉与静脉相比,管壁厚,血流速度快。
(3)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所以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中的血浆送达到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故答案为:
(1)肌肉
(2)厚;块
(3)血浆
图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⑤是肺动脉、⑥是肺静脉、⑦是主动脉、⑧是上下腔静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正确辨认图中的结构名称。
24.【答案】葡萄糖 胰岛素 红 重吸收
【解析】解:(1)①代表彻底消化完成的过程,则a物质是葡萄糖。a在血液中的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
(2)由④过程进入血液中的氧气,主要由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
(3)图中c代表肾脏,a在c中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全部回到血液。
故答案为:(1)葡萄糖;胰岛素。
(2)红。
(3)重吸收。
图示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①、②、③、④、⑤、⑥和⑦分别表示消化、吸收、呼气、吸气、排汗、排尿、排便等人体的生理过程。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掌握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