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开发区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A. 葫芦藓 B. 肾蕨 C. 满江红 D. 水绵
下列可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下列古代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能形成煤的是( )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裸子植物
下列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
A. 红桧 B. 桫椤 C. 荷叶铁线蕨 D. 龙棕
下列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
A. 海龟、乌贼 B. 扇贝、章鱼 C. 水螅、河蚌 D. 水蛭、蜗牛
自然界有很多“鱼”,从科学角度分析娃娃鱼、金鱼、鳄鱼分别属于( )
A. 两栖类、鱼类、鱼类 B. 两栖类、鱼类、鱼类
C. 鱼类、鱼类、爬行类 D. 两栖类、鱼类、爬行类
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 具有外骨骼 B. 身体分节 C. 具有贝壳 D. 足分节
香菇与酵母菌都是真菌,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 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是单细胞生物
C. 细胞没有细胞壁 D.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原始生命诞生于( )
A. 原始大气 B. 原始海洋 C. 原始陆地 D. 原始火山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药物都源自于野生动、植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这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B. 药用价值、直接价值
C. 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D. 潜在价值、间接价值
人类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四个阶段,即( )
A. 直立人→南方古猿→能人→智人 B. 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 直立人→南方古猿→能人→智人 D.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在人类的进化中,最显著的变化是( )
A. 后肢粗壮 B. 奔跑飞快 C. 脑容量增加 D. 群居生活
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 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埋藏在地层中可以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
A. 遗体 B. 遗物 C. 化石 D. 生活痕迹
关于生物进化趋势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B. 从体型小生物到体型大生物
C. 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 D. 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如图依次为家鸽、鲫鱼、青蛙、蝗虫、大熊猫五种动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类多数能飞翔,用 ______呼吸,______辅助呼吸。E类体表被 ______。
(2)B用 ______呼吸; C用肺呼吸,兼用 ______辅助呼吸,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______呼吸。
(3)D的体表有 ______,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 ______蒸发等作用。
(4)图中能保持体温恒定的是 ______。(填字母)
(5)图中体内无脊柱的动物是 ______。(填字母)
如图是“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概念图,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请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指的是 ______多样性;B指的是 ______多样性;C指的是 ______多样性。
(2)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 ______多样性造成的。
(3)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指 ______多样性。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为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而设计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内模拟的是 ______,其主要成分为氨、氢气、甲烷和水蒸气等。与现在大气的区别是没有 ______。
(2)D处连接电极后会产生电火花,模拟的是 ______。
(3)这个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 ______生成 ______是可能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葫芦藓有了茎、叶的分化,无根,体内无输导组织,属于苔藓植物,不符合题意。
B、肾蕨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属于蕨类植物,不符合题意。
C、满江红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属于蕨类植物,不符合题意。
D、水绵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符合题意。
故选:D。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掌握常见的各类植物的例子,结合题意答题。
2.【答案】B
【解析】解:苔藓植物植株矮小,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故选:B。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答案】C
【解析】解: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
故选:C。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植株一般比较高大,煤是由古代的蕨类植物变成的,据此答题。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古代的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植株一般比较高大,遗体形成了煤。
4.【答案】B
【解析】解: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银杉、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龙棕,属于被子植物门、棕榈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桧为台湾特产。在台湾,红桧又尊称为“神木”,是裸子植物中属于柏科扁柏属的一种植物,属于二级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也不是一级保护植物。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的知识,可借助于查阅相关的资料,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的珍稀植物,明确桫椤属于一级保护植物。
5.【答案】B
【解析】解:A、乌贼属于软体动物,而海龟属于爬行动物。
B、扇贝、章鱼的身体柔软,体外外套膜,都属于软体动物。
C、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而水螅属于腔肠动物。
D、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而水蛭属于环节动物。
故选:B。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据此解答.
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软体动物是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因此属于两栖类;金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鳄鱼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所以娃娃鱼、金鱼、鳄鱼分别属于两栖类、鱼类、爬行动物。
故选:D。
(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2)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3)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角质的细鳞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体温不恒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类、鱼类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7.【答案】B
【解析】解:A、节肢动物的体外具有外骨骼,而环节动物的体外没有外骨骼,故A错误;
B、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即身体都分节。故B正确;
C、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都没有贝壳,故C错误;
D、节肢动物的足分节,环节动物的足不分节,故D错误。
故选:B。
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蝗虫等。
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用刚毛辅助运动,如蚯蚓等。
故二者的共同点为:身体都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即身体分节。
关键点: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都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
8.【答案】D
【解析】解:A、香菇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香菇是多细胞的。
C、香菇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香菇和酵母菌的细胞都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典型异养生物。
故选:D。
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真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
9.【答案】B
【解析】解: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故选:B。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关键点: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10.【答案】C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①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②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③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故“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药物都源自于野生动、植物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青山”中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故选:C。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考查了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的理解认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考查的重点,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知识点较多,注意灵活解答。
11.【答案】D
【解析】解: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故选:D。
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关于人类的进化是考查的重点,应重点掌握这四个过程。
12.【答案】C
【解析】解: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脑容量增加,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综上所述,最显著变化是脑容量增加。
故选:C。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
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
13.【答案】C
【解析】解:AB、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正确。
C、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错误。
D、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正确。
故选:C。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14.【答案】C
【解析】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故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故选:C。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CD、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都是生物进化趋势;
B、高等的生物也有小型的如蜂鸟,因此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不是生物进化的趋势。
因此,关于生物进化历程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
故选:B。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6.【答案】肺 气囊 毛 鳃 皮肤 鳃 外骨骼 水分 AE D
【解析】解:(1)鸟类的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2)B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
(3)D蝗虫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分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既能支持、保护内部结构,又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A鸟类和E哺乳动物能保持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5)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图中D蝗虫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肺;气囊;毛
(2)鳃;皮肤;鳃
(3)外骨骼;水分
(4)AE
(5)D
图中A是鸟类;B是鱼类;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E大熊猫是哺乳动物。
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物种 遗传 生态系统 遗传 物种
【解析】解:(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因此,品种的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由图可知,A指的是物种多样性;B指的是遗传多样性;C指的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2)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遗传多样性造成的。
(3)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物种;遗传;生态系统。
(2)遗传。
(3)物种。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8.【答案】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无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
【解析】解:(1)米勒在图中C所示的装置充入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水蒸气、氢和甲烷等,这是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与现在空气相比,缺少了氧气。
(2)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
(3)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由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
故答案为:
(1)原始大气;氧气
(2)闪电
(3)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