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2-03 16: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
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镇泉口中学 刘华清
一、指导思想,
1.???? ?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 ?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
3.???? ? 初步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使用氢气前应注意验纯。
4.???? ? 以演示实验为主,尽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组织教学,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1. 水虽然学生很熟悉,但是微观方面学生对水认识不够。本课由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简史引入课题。符合一般认识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但对于气体的体积比与气体分子个数比关系课本根本没有交代。这是课本一个缺陷。应该说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分子个数也相同”。
2. 教材上有微观反应示意图,从现象到微观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又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论述与结论的表述
三、学情分析
1. 通过第一单元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可以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
2. 反应的基本类型学生们能够自己确定,但还需进一步对比认识。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1)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水的组成结论、此类化合物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事实与微观理论结合。氧元素与氢元素化学性质要结合元素周期率进行说明。
(2) 通过讨论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别让学生能够熟练的举例说明。
(3)查阅资料“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气体分子个数比的关系”完善学习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实验为主:观察、描述、总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3) 处理信息和类比方法训练、举例说明等语言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物质的可分性。培养实事求是的严谨认知态度。
(2)结合生活实际与微观结构说明水的组成结论,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们有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验证→讲解总结→类比区别→升华提高
六、媒体准备
多媒体电脑、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水电解器、启普发生器、锌粒、稀硫酸、学生电源
七、教学程序
1. 对水的组成探究
师:电脑出示:长江的水、大海的水、瓶装矿泉水、医用蒸馏水、工业废水、大气云雾、水循环的图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是水
师:水重要吗?它是一种元素或是一种单质吗?
生:重要,它不是一种元素、也不是单质
师:它是化合物吗?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是化合物,由氢元素于氧元素组成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从书上找到的
师:书上知识只是理论上的知识,下面我们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认识水的组成
师操作:演示实验【4—25】取出电解器、学生电源
生操作:连接直流电路、说明正负极、加入水、打开开关、观察现象
师:为什么没有现象?
生:不知道,有可能电路断了、电压不够
师:还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吗?
生:不知道……沉默
师:纯净水是不导电的、电路未接通
生操作:放掉电解器中的水入烧杯中
师操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质加强导电性、再加入电解器中
生操作:接通直流电源、打开开关观察现象
师操作:电脑投影表一
观察点
现象
颜色
电极上
玻璃管内
生: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负极上气泡比正极上多
生: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负极上气体储存多。
师: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相等气体分子个数相等,哪个电极上产生气体分子个数多
生:负极上气体分子个数多
师:能否用具体数值的比来衡量一下多少
生:近距离观察后得出; 3:1
师:这个实验是粗略的结论、实际比约为 2:1 , 为什么出现3:1呢?
生:学生沉默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可能正极上的气体有部分溶于水中了”等待老师评价
师:非常正确
生:欢欣鼓舞、掌声……
师:那正极、负极玻璃管内气体分别是什么?
生:氧气和氢气
生:还有可能是水蒸气
生:还有就可能是水蒸气与二氧化碳
师:同学们有很多猜想很好!它们究竟是什么?我们鉴定一下,就知道了
师:投影下列表格进行鉴定:学生观察
检验方法
现象
结论
正极管内的气体
负极管内的气体
有两位学生主动要求与教师协作进行了鉴定、有部分学生有恐惧情绪,害怕氢气的威力
师:正极上时产生气体鉴定方法,通过刚才观察得出结论是什么?
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这种气体是氧气、不是水蒸气也不是二氧化碳,因为它们没有这种性质与能力
师:负极上气体鉴定方法,观察现象是什么?
生:带明火的木条点燃气体,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有时爆鸣声…….不是水蒸气也不是二氧化碳
师:这种气体由于受玻璃管内钠离子或电解质中钠离子干扰产生黄色火焰,实际上发出的是淡蓝色火焰、这种气体为氢气,等一会儿我们会进一步验证氢气有关性质。
生:哦!原来是这种原因,我们期待对氢气的进一步认识。
师:电解水时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变化吗?
生:有,水分子破裂不再保持它的化学性质
师:你能写出文字表达式吗?
生:能够…..主动上来书写

水 氢气 + 氧气
师:那么同学们能否得出水的组成结论
生甲:水由氢气与氧气组成
生乙: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
师:那个说法正确?那个说法错误。为什么?
生:生甲错误;生乙正确……水不是混合物、是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虽然溶有氧气,但不是水的组成部分
师:很好!微观上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什么?
生丙: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二个氢原子构成
生丁: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二个氢元素构成
师:哪个说法正确?为什么?
生:生丙说法正确都是微观方面的说法,生丁错误,分子是微观的概念,元素是宏观的概念且不能论个数
师:很好,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也很细心,是老师的好助手!
师:水分子的化学式你能写出来吗?
生:写:H2O
师:很好,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了,很服气的样子 (鼓掌)
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有无变化?能量有无变化?
生:元素种类没有变化,但能量发生了变化
2. 对氢气的初步认识
师:出示启普发生器、观察结构原理,教师装入药品,这种仪器的方便之处在哪里?
生:反应可以随时终止,也可以控制反应速度
师:收集氢气一试管,收集方法,氢气物理性质有哪些?
生:排水法收集,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嗅、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师操作:将试管移近燃着的酒精灯,同学们注意听.
生:有轻微爆鸣声
师操作:用排水法收集半试管氢气做同样实验。
生:有尖锐爆鸣声
师操作:哪一管更纯?
生;第一管更纯
师:为什么纯的氢气燃烧威力小些?它的分子个数要多些吗?
生:不知道、(迷茫…..有学生思考)
师:电脑动画出示氢分子与氧分子微观反应图。纯的氢气燃烧威力小些知道吗?
生:知道,氢气轻些,在试管上部,纯氢气燃烧,只在交界面上少量分子逐层反因而应威力小。不纯氢气由于氢分子与氧分子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同时反应,释放能量大所以威力大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氢气爆炸试验、教师准备一个带小孔的塑料瓶,收集混合气体,同学们注意听!观察
生:……(许多学生惊恐,但又好奇地期待~)
师:从小孔点燃。过了一会儿,只听一声巨响
生;一片惊讶…. (鼓掌)寻找塑料瓶~
师:请学生一起阅读P79氢气性质
生:大声阅读,
师:点燃导管尖端的氢气、观察颜色、点燃氢气要不要验纯。
生:淡蓝色火焰,肯定要验纯,不然有危险!!!
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引入
师:水、氢气、氧气分别同属于哪一类物质?空气呢?
生:水 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空气属于混合物
师:水、氢气、氧气是同一类纯净物吗?
生:水是化合物,氢气、氧气是单质
师:水还有可能是什么类别的物质呢?
生:氧化物
师:太好了!那么书本上再找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各两例
生:单质有;磷、碳、硫、镁。 化合物有 ;过氧化氢、氯酸钾。氧化物有 ;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师:很好!(掌声鼓励~)
师:大家一起阅读P81面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生: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试纯,不然有危险!!!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
师:很好!!!(掌声鼓励~~)
师:请学生在黑板写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文字表达式
生:写出: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师:请分别将黑板上的文字表达式上物质注明类别
生:上来标明…
师:比较区别后,很好!
4.作业训练
(1) 电解水反应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文字表达式并注明物质类别
(2) 举例说明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各两例
(3) 完成下表
气体
体积比
分子个数比
质量比
正极产生气体
负极产生气体
八、教学评价
探究实验,要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论证,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正反验证。通过现象探求本质
要注意:(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引导学生完成操作
(3 ) 结合生活实际应用化学知识
(4 ) 理论数值与实际操作对比,分析原因
(5)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类比举例相结合
九、教学后记
1.???? ? 学生发散思维活跃,教师要逐一予以论证
2.???? ? 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良好,达到了理想的结果
3.???? ? 教材上有些知识信息欠缺教师要及时给学生一个具体说明
4.???? ? 今后的探究活动应该更多的让学生完成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