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9 21: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A. 氧化钙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浓氨水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熟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B. 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用来除油污
C. 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干冰升华时可以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能量观:木炭燃烧放出热量
B. 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C. 变化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 守恒观: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今年春天我国多地发生火灾,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警示我们,消防安全是保障我们人身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现天然气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B.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所有的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
D. 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 铁在氧气中燃烧:
B. 镁在空气中燃烧:
C.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只有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才能灭火
D. 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热量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能够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 镁在氧气中燃烧
D.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钾中的一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硝酸钾
B. 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
C. 时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D. 烧杯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一定为克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鉴别与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
探究水的组成 电解水,分别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并检验气体
稀释浓硫酸 取适量于蒸馏水烧杯中,再缓慢倒入浓硫酸,玻璃棒不断搅拌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A. B. C. D.
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参加反应的和微粒个数比是:
C. 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
D. 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说出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的意义: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所示。
先推入的溶液是 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段压强不变,原因是 ______;
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______。
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若实现,得到红色溶液,应加入的物质为 ______;
若用实现,会得到 ______色溶液,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反应;
若选用可溶钡盐实现,则可选用的盐是 ______。
煤燃烧时产生的粉煤灰主要成分为、及少量等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取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操作Ⅰ是 ______ 。
写出“酸浸”步骤中盐酸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除铁”时发生的反应为,的化学式为 ______ 。
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______ 。
高温烧结的,又称人造刚玉,可用于制机械轴承、耐高温坩埚、高强度陶瓷等。由此可推知性质为 ______ 任写一种。
如图表示济宁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选填序号.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家用燃料更新为天然气,是因为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从化学角度分析燃料经历上述变化历程的优势在于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收集、检验等装置,常用于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多种气体。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实验室选择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择的实验药品是稀盐酸和 ______填名称,装置和均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相对于的优势是 ______。
某同学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拟用、两个装置来做实验。将装置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挤出后,预期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操作或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损毁的无色液体标签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该瓶液体可能是稀硫酸、硫酸钠溶液、硫酸铁溶液、碳酸钠溶液、蒸馏水中的一种。同学们决定对这瓶液体进行实验探究。
【信息分析】结合试剂标签和提供信息,同学们认为该瓶液体一定不是 ______和 ______。
【收集证据】为了确定该瓶溶液的成分,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许铁粉 无明显现象 该溶液不是 ______
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振荡 ______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向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______
根据所学知识,试写出实验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辣椒红色素是在成熟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无害色素,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医药及高级化妆品等行业或产业中。辣椒红色素的主要成分是辣椒红素化学式:、辣椒玉红素化学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辣椒玉红素分子与一个辣椒红素分子的化学式量之差是 ______。
辣椒玉红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将的溶液逐滴加入到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溶液的加入,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
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氧化钙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会增大,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但是不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小,故C错误;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小,故D错误。
故选:。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此题有两个条件,一是发生化学变化,二是质量增加。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熟石灰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因此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A错误;
B、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用来除油污,故B正确;
C、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干冰升华时可以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制造舞台烟雾效果,故D正确。
故选:。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判断。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答案】
【解析】解:、木炭燃烧放出热量,故A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故B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基本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发现天然气泄漏,不能点火检查泄漏处,故说法错误;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说法正确;
C、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的急剧膨胀,不一定需要燃烧;例如高压锅爆炸,故说法错误;
D、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C、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的急剧膨胀;
D、根据安全避险分析。
本题考查了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要注意与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难度不大。
5.【答案】
【解析】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氢氧化镁是反应物,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6.【答案】
【解析】解:、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和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D、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但放出热量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也可能是燃烧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反应时的热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7.【答案】
【解析】解:、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但在氧气中燃烧的木炭,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象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加热到一定温度高锰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C、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镁和氧气的质量减少,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增加,但是反应过程中消耗的镁的质量大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且氧气和镁不会同时有剩余,故选项图象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8.【答案】
【解析】解:、蒸发水,还能溶解,说明该物质在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所以是硝酸钾,故A说法正确;
B、中是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是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故B说法正确;
C、时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C说法错误;
D、烧杯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为:,故D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是晶体溶解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
【解析】解:、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电解水,分别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并检验气体,可以确定生成的气体和氢气和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硝酸银溶液,均会出现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的方程式是:,由此可知:
A.该反应有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说法不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故B说法不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故C说法正确;
D.该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和都属于氧化物
,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反应的特点、物质的构成等分析有关的问题。
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11.【答案】汞原子的个数为 一个铁离子带有个单位的正电荷 个碳酸分子中含有个氧原子 水分子的个数为
【解析】解: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中的“”表示汞原子的个数为。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中的“”表示一个铁离子带有个单位的正电荷。
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中的“”表示个碳酸分子中含有个氧原子。
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中的“”表示水分子的个数为。
故答案为:
汞原子的个数为;
一个铁离子带有个单位的正电荷;
个碳酸分子中含有个氧原子;
水分子的个数为。
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答案】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解析】解:由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图,压强先减小,先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段压强不变,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基本停止,对压强没有影响。
段压强变大,是因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压强减小,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使压强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紫色石蕊 蓝 复分解 氯化钡或硝酸钡
【解析】解: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实现,应加入紫色石蕊;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
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因此该反应会得到蓝色溶液,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蓝;复分解;
钡离子与氯离子或硝酸根离子构成的钡盐易溶于水,即中可选用的可溶性钡盐可以是氯化钡或硝酸钡;
故答案为:氯化钡或硝酸钡。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物质会变红;
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钡离子与氯离子或硝酸根离子构成的钡盐易溶于水。
本题对酸的化学通性进行了考查,题目较易,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熟练判断各物质与酸发生的化学反应的产物和基本反应类型。
14.【答案】过滤


盐酸
硬度大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解:经过操作Ⅰ实现了固液分离,常用的方法为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盐酸与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由质量守恒,为氢氧化铁;
故答案为:。
六水氯化铝煅烧后生成盐酸,盐酸又进入酸浸的操作步骤,因此盐酸可以循环使用;
故答案为:盐酸。
可以用于机械轴承,说明抗压能力强,不易被粉碎,因此说明硬度大,制备耐高温的坩埚,说明其耐高温,所以说明氧化铝性质时,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5.【答案】
【解析】解:煤主要含有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错误;
石油分离得到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正确;
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正确;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正确;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从化学角度分析燃料经历上述变化历程的优势在于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答案:
根据煤主要含有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解答;
根据石油分离得到液化石油气,是利用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解答;
根据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解答;
根据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解答;
根据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解答.根据煤的成分以及燃烧产物解释;
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
该题难度不大,主要了解化石燃料的组成以及燃烧产物,记住化学反应中,燃烧均为放热反应.
16.【答案】长颈漏斗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大理石或石灰石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气球膨胀 蒸馏水 硫酸铁溶液 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解析】解: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实验室选择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答案为: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择的实验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装置和均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相对于的优势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故答案为:大理石或石灰石;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某同学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拟用、两个装置来做实验。将装置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挤出后,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减小,预期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气球膨胀。
故答案为:气球膨胀。
【信息分析】
结合试剂标签和提供信息,同学们认为该瓶液体一定不是蒸馏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和硫酸铁溶液硫酸铁溶液显黄色。
故答案为:蒸馏水;硫酸铁溶液。
【收集证据】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许铁粉 无明显现象 该溶液不是稀硫酸
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硝酸钠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向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光阴如箭,产生气泡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蒸馏水是纯净物,硫酸铁溶液是黄色溶液。
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硝酸钠。
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 :
【解析】解:一个辣椒玉红素分子的化学式量;一个辣椒红素分子的化学式量;一个辣椒玉红素分子与一个辣椒红素分子的化学式量之差是;
辣椒玉红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答案为:;
:。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 钠离子、氯离子;

设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解答】
点时,溶液的等于,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液的质量;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故填:和 ;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 即图中的点,观察横坐标,消耗溶液的质量为。
故填:;
设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