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由于这是一首距离学生所处年代较远的诗歌,所采用的形式又不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应以“信天游”的歌曲艺术导入,对信天游的形式加以介绍,使学生在对信天游的感受之中走入课文。
2.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对延安的历史及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要详加介绍,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全诗的主题。
3.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进行,辅以朗读方法的指导,通过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学习运用比兴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信天游的形式并学习其形式。
2.熟读成诵,体会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情谊。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爱听歌、唱歌。(播放一首信天游形式的歌曲视频)它就是主要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
“信天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
人们可以通过“信天游”来抒发各种情感,反映的内容多与爱情婚姻有关。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
由此联系到青海“花儿”花儿,并让学生哼一曲。
陕北人有句俗语:“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请学生也为青海“花儿”写一写俗语。
那么除了以信天游形式的歌曲以外,还出现了许多以“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比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等,这些诗歌的产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在1956年写下的这首《回延安》,看看作者是怎样采用“信天游”的表现形式以诗的语言来抒写自己的情感的。
二、延安简介
(检查前置性作业)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而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教师补充)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屏幕展示):
“革命中的延安”,从抗日战争起,延安就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沿。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如火如荼的大生产运动”,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主席亲自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伟人在延安”,与此同时,我们的领导也不忘对下一代的培养。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延安,我们这黄土高坡上读出陕北风味,唱出陕北风情。
三、知背景,悟情感
那么要想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要知背景。
(检查前置性作业2:你了解作者吗?作者与延安有什么关系?)
1.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贺敬之的诗歌中的
延安是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
2.结合贺敬之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作者把延安比为母亲。
贺敬之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可以说是吃延安的小米饭、喝延河水长大的,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作者的心目中,延安就是养育自己的“母亲”。所以再次见到母亲是怀着激动,喜悦等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将第一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读出激动、喜悦的感情)
四、找关键词,品诗味
将剩余四章节分配给每一组去通过知背景、找关键词来品味作者在诗歌中倾注了自己对延安的各种复杂情感。
(学生在寻找这些内容的同时结合朗读进行,注意重读的词句及修辞。此处可结合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中进行片段的朗读,朗读形式多样化,个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教师范读穿插进行。)
(由于诗歌的形式及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因此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母亲的情感来帮助理解作者对延安的情感。)
(朗读过程中师生共同评价,从音准、节奏、情感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希沃5的网络构图让学生共同完成:这首诗通过哪些来叙事并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第一部分,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
第二部分,是对昔日延安战斗生涯的难忘的回忆。
第三部分,回到现实中来,具体写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
第四部分,喜看延安的新风貌。
第五部分,对延安的赞美和展望。
五、读准节奏,读出音乐感
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一章节来读准节奏,读出音乐感。
六、我来创作,旧诗唱出新韵味
在黄土高坡上我们已停留很久,该会青海了。再回我们的大美青海前我们给这片土地留下你们的脚印,将不同的风格展现给陕北人民。
(学生将这首诗自创展示。
有改编“花儿”、改编“歌曲”、“改编说唱”等)
七、布置作业
贺敬之用“信天游”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一首经典的好诗,请同学们回青海的途中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着创作一首信天游写首《回青海》。
八、最后分段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段安排:第一部分——老师
第二部分——女生
第三部分——男生
第四部分——全体同学
第五部分——师生共读
五、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回延安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引领
作者作品介绍。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11月出生于山东峄县。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
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此后创作的《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也成了诗人创作艺术的高峰。
这些抒情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提炼生活的艺术才情,情真意切,构思精巧,音律生动。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如《放声歌唱》《十年放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鉴了国外政治抒情诗歌中的“楼梯式”,并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对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独特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二、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字音。
搂定( ) 糜子( ) 白羊肚手巾( )
黍类( ) 气喘( ) 油馍( )
2.解释下面词语。
(1)几回回:
(2)糜子:
(3)脑畔上:
(4)鸡毛信:
(5)赤卫军:
3.朗读课文。
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
4.总体感受诗歌。
本诗共五个自然节,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自然节的主要内容。
三、问题探究
1.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2.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3.体会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4.分析诗歌第二节的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处。
5.分析诗歌第三节是如何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
6.诗歌第四节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
7.诗歌第五节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8.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和表颜色的,请从诗中找出十几个叠字词语,按上述类别加以分类。
9.概括诗人是如何在诗中抒发感情的。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