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 回延安》课时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阔别延安十年的贺敬之再次回到延安,面对着“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廷河来”“满窖里围得不透风,脑pàn上还响着脚步声”,老乡们拿出“米酒油mó”盛情招待的情景,回想起“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不禁感慨万千:这真是“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喜看延安今天“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贺敬之幻想自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那样就可以“再回延安看母亲”!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白羊肚( ) 糜子( ) 脑pàn( ) 油mó(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感慨万千”属于 短语。(判断短语结构类型)
(4)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为 。
2.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 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 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 在亲人怀……
A.靠 抱 扑 B.贴 搂 靠 C.靠 绕 扎 D.贴 搂 扑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C.树梢/树枝/树根根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4.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三个句子均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A]《回延安》是贺敬之在借鉴和学习陕北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带有强烈的民歌色彩。B]它是诗人以赤子之心写成的激情澎湃的,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C]使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课内精读
阅读《回延安》,回答问题。
5.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1)叙事线索:回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2)抒情线索: →回忆→ →展望
6.“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了 的艺术手法,强调“母亲延安”和“我”之间 的关系。
7.第二部分中的“母亲”是指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
◆课外阅读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张白纸就是我的故乡
熊 焱
想老家的时候,就把一缕炊烟搬到纸上
要有低矮的瓦屋、藤蔓缠绕的篱笆
要有布谷催耕,玉米的芽孢在谷雨中破土
还要有蛙鸣浮动,在月光下叫碎我的孤独
哦,一张白纸就是我的故乡
我在纸上写下的每一颗文字
就是田间的小麦和水稻、地头的野花和杂草
它们开清淡的香,结饱满的果
生长着一卷卷恬静的时光
如果卷一卷纸角,抖一抖纸张
我会看到狗在吠,鸡在叫
牛犊在撒欢,马匹在飞跑
河水淌啊淌
流远了多少人一曲曲的柔肠
在这张白纸上,分散的亲人们团聚了
死去的先人们回来了
连远来的客人,也都成为我的乡亲了
我走在他们的中间
道一声祝福
哼一曲民谣
粒粒汉字都是我温暖的呼吸和心跳
8.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再现记忆中故乡的模样 (答出四个即可)(4分)
9.诗人以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分)
10.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道一声祝福/哼一曲民谣/粒粒汉字都是我温暖的呼吸和心跳”的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延安街市记
贾平凹
①街市在城东关,窄窄的,那么一条南低北高的漫坡儿上;说是街市,其实就是河堤,一个极不讲究的地方。延河在这里掉头向东去了,街市也便弯成个弓样;一边临着河,几十米下,水是深极深极的,一边是货棚店舍,仄仄斜斜,买卖人搭起了,小得可怜,出进都要低头。棚舍门前,差不多设有小桌矮凳,白日摆出来,夜里收回去。小商小贩的什物摊子,地点是不可固定,谁来得早,谁便坐了好处;常常天不明就有人占地了,或是用绳在堤栏杆上绷出一个半圆,或是搬来几个石头垒成一个模样。街面不大宽阔,坡度又陡,卖醋人北头跌了跤,醋水可以一直流到南头;若是雨天,从河滩看上去,尽是人的光腿,从延河桥头看下去,满是浮动着的草帽。在陕北的高原上,出奇的有这么个街市,便觉得活泼泼的新鲜,情思很有些撩拨人的了。
②街市开得很早,天亮的时候,赶市的就陆陆续续来了。才下过一场雨,山川河谷有了灵气,草木绿得深,有了黑青,生出一种锃蓝的气霭。东川里河畔,原是作机场用的,如今机场迁移了,还留下条道路来,人们喜欢的是那水泥道两边的小路,草萋萋的,一尺来高,夹出的路面平而干净无尘,蚂蚱常常从脚下溅起,逗人情性,走十里八里,脚腿不会打硬了。
③一入街市,人便不可细辨了,暖和和的太阳照着他们,满脸浮着油汗。他们都是匆匆的,即使闲逛的人,也要紧迫起来,似乎那是一个竞争者的世界,人的最大的乐趣和最起码的本能就是拥挤。最红火的是那些卖菜者:白菜洗得无泥;黄瓜却带着蒂巴;洋芋是奇特的,大如瓷碗小,小如拳头大,一律紫色。买卖起来,价钱是不必多议,称都翘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点,要么三个辣子,要么两根青葱,临走,不是买者感激,偏是卖主道声“谢谢”。叫卖声不绝的,要数那卖葵子的,卖甜瓜的。延安的葵子大而饱满,炒得焦脆;常言卖啥不吃啥,卖葵子的却自个嗑一颗在嘴里了,喊一声叫卖出来。一般又不用称,一抓一两,那手比秤还准呢。瓜是虎皮瓜,一拳打下去,“砰”地就开了,汁液四流,粘手有胶质。
④饭店是无言的,连牌子也不曾挂,门开得最早,关得最迟。店主人多是些婆姨,干净而又利落。一口小锅,既烧粉丝汤,也煮羊肉面,现吃现下。买饭的,坐在桌前,端碗就吃,吃饱了,见空碗算钱。然而,坐桌吃的多是外地人,农民是不大坐的,常常赶了毛驴,陕北的毛驴瘦筋筋的,却身负重载,被拴在堤河栏杆上,主人买得一碗米酒,靠毛驴站着,一口酒,一口黄面馍干粮。吃毕,一边牵着毛驴走,一边眼瞅着两旁货摊,一边舌头舔着嘴唇,还在说:好酒,好酒。
⑤中午时分,街市到了洪期,这里是万千景象,时髦的和过时的共存:小摊上,有卖火镰的,也有卖气体打火机的;人群中,有穿高跟皮鞋的女子,也有头扎手巾的老汉,时常是有卖刮舌子的就倚在贴有出售洗衣机的广告牌下。人们都用鼻音颇重的腔调对话,深沉而有铜的音韵。
⑥两个老人,收拾得臃臃肿肿的,蹲在街市的一角,反复推让着手里的馍馍,然后一疙瘩一疙瘩塞进口里,没牙的嘴那么嚅嚅着,脸上的皱纹,一齐向鼻尖集中,嘴边的胡子就一根根乍起来:
⑦“新窑一满弄好了。”
⑧“尔格儿就让娃们家订日子去。”
⑨这是一对亲家,在街市上相遇了,拉扯着。在闹哄哄的世界,寻着一块空地,谈论着儿女的婚事。他们说得很投机,常常就仰头笑喷了唾沫溅出去,又落在脸上。拴在堤栏杆上的毛驴,便偷空在地上打个滚儿,叫一声;整个街市差不多就麻酥酥地颤了。
⑩傍晚,太阳慢慢西下了,延安的山,多不连贯,一个一个浑圆状的模样,山头上是被开垦了留作冬播麦子的,太阳在那里起着红光,河川里,一行一行的也是浑圆状的河柳却都成了金黄色。街市慢慢散去了,末了,一条狗在那里走上来,叼起一根骨头,很快地跑走了。
北方的农民,从田地里走到了街市,获得了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的愉快,回到了每一孔窑洞里,坐在了每一家土炕上,将葵子皮留在街市,留下了新生活的踪迹。延河滩上,多了一层结实的脚印,安静下来了。水依然没有落,起着浪,从远远的雾里过来,一会儿开阔,一会儿窄小,弯了,直了,深沉地流去。
11.阅读全文,分条概括延安街市的特点。(3分)
12.文章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文章第⑥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4.课文《回延安》和本文描写的对象都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试比较这两篇文章在选材立意和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1)dǔ méi 畔 馍 (2)廷—延 窖—窑 (3)补充 (4)引用
2.D 3.B
4.A句,“借鉴”和“学习”互换位置;B句,在“激情澎湃的”后加上“诗篇”;C句,删去“使”。
5.(1)忆 话 看 颂 (2)重逢 赞美
6.比兴 养育与被养育
7.延安 比喻 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8.一缕炊烟、低矮的瓦屋、藤蔓缠绕的篱笆、玉米的芽孢、蛙鸣、小麦和水稻、野花和杂草、狗鸡牛马、亲人、客人等。(答出四个即可)
9.描绘了一幅恬静美好、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
10.“道”“哼”两个动词,表达出诗人对故乡和乡亲的拳拳深情;“粒粒”的汉字是“我”“温暖”的呼吸和心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遥远的故乡变得触手可及,这“汉字”解了游子浓浓的乡愁,圆了游子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愿望。
11.①简陋,极不讲究。街市一边临着河,一边是货棚店舍,仄仄斜斜,小得可怜,出进都要低头,小商小贩的什物摊子随意摆放。②街市开得很早,热闹,时髦的和过时的共存。③街市是人们谈论儿女婚事的场所。
12.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便把虽已走进市场但仍不失农民纯朴本色的陕北“生意人”的那份厚道勾画了出来。
13.这句话描写了蹲在街市一角的两个一边吃着馍馍,一边谈论着儿女婚事的老人。“蹲”“推让”“塞”等动词,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延安老人节俭、纯朴的形象特点。
14.在选材立意方面,《回延安》追忆了诗人当年在延安的生活,展示了延安的风土、人物、革命传统,描画了延安城的崭新面貌,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延安街市记》表现了在时代的变迁中,延安农民从田地走向街市的历程。在情感表达方面,《回延安》表达了诗人阔别十年重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和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延安街市记》表达了作者看到延安的新事物与旧景观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的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