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庖丁解牛
1.积累本课常见文言字词,掌握重要句式和脱胎于本篇的成语;赏析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
2.通过细读庖丁对文惠君所言之“解牛经”,梳理其“解牛之道”的三重境界,进而理解“养生之道”的含义,从而领会庄子散文说理的艺术魅力;
3.通过补充相关拓展资料,认识“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目标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世称“老庄”。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认为一切事物经常在变化着,人对这种变化是无可奈何的,只有服从。因此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斗争。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连人的认识也是如此。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质的差别,说什么大小贵贱、是非善恶、得失荣辱等都是一样的,要求人们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
庄子及《庄子》介绍
他极力否定现实,主张消极地逃避现实,脱离社会。在政治上,他反对人间的一切措施,要求社会毁掉一切文明,回到最原始的时代。这些思想对后世起了使人消极颓废的作用。
不过庄子的思想也有他积极的一面。他痛恨并无情地揭露了当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的社会,他拒绝和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并辛辣地嘲笑那些追求名利的人,这对以后封建社会里某些知识分子的反礼教,反封建统治,起了一定作用。
庄子及《庄子》介绍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本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所谓“养生主”意思是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
庄子及《庄子》介绍
足之所履:踩,名词用作动词。
奏刀騞然:进。
进乎技矣:进:超越。
依乎天理:天理的纹理结构。
乃中经首之会:中,符合;会,节奏。
技盖至此:通“盍”,何。
善刀而藏:通“缮”,修治,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技经肯綮:技,通“枝”,枝脉;经,经脉;肯,骨间的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处。
族庖月更刀:众。
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如土委地:委:散落。
重点词句及翻译
(1)技盖至此乎?(“盖(盍)……乎”:怎么……呢?)
译文: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2)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式:“……者……也”:……是……)
译文:我所喜欢的是规律。
(3)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译文:顺着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之间的)空出进刀,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试。
重点词句及翻译
(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余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分宽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5)视为止,行为迟。(介词宾语的省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译文:视力因此而集中到一点,动作也因此而迟缓下来。
重点词句及翻译
庖丁解牛:庖丁:古代指厨师。解:分开,剖开。厨师善于把牛解剖开。比喻技术纯熟神妙,运用轻松自如。
游刃有余: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现指对自己的现状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全:完整。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成语积累
本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为哪两个层次?试简要概括大意。
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开头……乃中《经首》之会)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反映其技艺高超。
第二部分:(从文惠君曰……至第四段结束)写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表现庖丁解牛经历的三重境界。
1.请研读文章第一自然段,看看他是怎样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理解文意,把握主旨
视觉:五个动词,解,触、倚、履、踦
听觉:拟声词,砉然向然、 然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2.品读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根本原因。
理解文意,把握主旨
3.庖丁所谈的解牛之道包含了哪几重境界?
第一重(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全牛也
第二重(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
第三重(方今之时)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官知止而神欲行
一切事物都是有其客观规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善于总结,按照规律办事。
解牛之道
5.掌握了牛体的客观规律之后,庖丁遇到具体的困难怎样处理的?从中可以获得什么道理?
理解文意,把握主旨
把握规律之后,面对具体问题,仍然要敬慎戒惧,才能把事情做好。
6.文惠君听了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理解文意,把握主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拓展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着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犯大错受刑罚,以遵循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庄子·养生主》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