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8 15:07:19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对中国的援助表示感谢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2.知道中共十八大,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学习目标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突破性的创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 ——《时代周刊》
标题写着:邓来了
1979年2月5日《时代周刊》封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破冰之旅”,如巨人之手推开封闭的国门;一个重现生机的文明古国,开始探索与世界互利共赢之路。
邓小平访美
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共十二大(1982):
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提出与扩展
提出
中共十三大(198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经济建设
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形成
扩展
红旗落地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1989年东欧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质疑1:社会主义是否存在?
质疑2:改革开放姓“资”姓“社”?
材料:市场经济分明是要复辟资本主义……要把中国拖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去。 ——吴建国《关于当前改革问题之我见》,《真理的追求》1991年第8期
质疑3:市场经济是复辟资本主义?
邓小平南方视察(1992年)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历史的亲历者)陈开枝
当时负责陪同邓小平的原广东省委副秘书长
评价邓小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
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自我评价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982年会见撒切尔夫人
1984年国庆北大学生横幅
1992年南方视察
立足国情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形成
确立
邓小平理论
确立: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中 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7
1992
1978
1982
1997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背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南方谈话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扩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进一步解放思想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确立
理论来源于实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继往开来 —— 走向复兴路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
自主学习
“三个代表”的提出
1989年6月后,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
军委主席。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出席广东茂名高州市领导干部
“三讲”教育会议时,首次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新疆喀什沙尘暴
海洋污染
土壤污染
湖泊污染
过度捕捞
河流污染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该如何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胡锦涛
(1942年出生)
2002年11月后,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作出科学回答!
中共十七大,胡锦涛在大会的主题中提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七大会场
核心:以人为本
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
入党章,中共十八大把科学
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中共十八大在北京举行。
新领导: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总布局: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打铁还需自身硬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展望未来 —— 踏上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的
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关系: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评价:
党和人民
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马列
主义
毛泽东
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
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
1987年中共十三大——扩展
1992年南方谈话——充实发展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小组探究:
从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提示:)
1
3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时俱进;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创新性与科学性。
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
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谢谢观看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题: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下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学习本课,应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又指导着改革开放,从而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标: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知道中共十八大,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分而解之,重点突出。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部分。结构清晰,能使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2. 知道中共十八大,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3.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理解“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发展的理论。
4. 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确立过程,理解四大理论在中国的形成顺序。
5. 通过史料研读,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地位、四大理论的关系等。
6. 通过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做贡献和他的自我评价及遗愿,体会邓小平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增强爱国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 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节选抗役图片与截图,同声导入:我们都是历史的亲历者,我们也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在2021年死于新馆疫情人数对比:美国145000人 VS中国2人,中国在全球抗役时刻交出了优秀答卷,这定然是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不可分。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皆能感同身受的抗役时刻来导入新课,首先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豪感,增加了课堂的可能性,能够激起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兴趣,进而顺利的进入到新课教学。
2. 正课讲授。
【名词解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what)
为什么要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why)——历史依据,现实依据
引路人(who)
【第一篇章 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阅读课本:提问: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的背景是什么?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些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行前进。
提问: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扩展分别与党的哪些代表大会有关?
答:(1)提出——中共十二大(1982年)
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面大旗,引领着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扩展——中共十三大(1987年)、南方谈话(1992年)
中共十三大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师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南方谈话。教师介绍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使学生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视察过程中,邓小平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社会主义的本质③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⑤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⑥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在党的哪些代表大会上?
答:中共十四大(1992年)、中共十五大(1997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中共十五大通过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用年代尺梳理总结
提问:结合以上的学习内容,说说你对邓小平的评价。并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原因: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设计意图)理解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培养学生探究思考和归纳能力。
【第二篇章 继往开来 —— 走向复兴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了解了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我们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它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阅读课本,思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及意义。
答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出现了哪些问题? 展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图片。
对此,党是如何解决的?
答:2007年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展示大会主题。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说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评价。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指出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结合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现实状况,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性。
【第三篇章 展望未来 —— 踏上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重大会议?这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
主要矛盾变化:由中共八大(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意义?
学生参照教材并思考总结。
【课堂小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提问:从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提示:定期召开、五年一届等)
(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对比分析,即这节课从中共十二大讲起,到中共十九大,我们学习了八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十三大开始,从历次大会的主题报告同学们发现他们有什么联系?没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人围绕着“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不断探索创新。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些报告的名称措辞又有一些不同,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体现了不同时期党的具体工作目标不同。是的,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这反映了党的历次大会有何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这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
师生归纳总结: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时俱进,
(2)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3)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创新性与科学性。
【学史明理】
习主席说: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留给同学们共勉
六、板书设计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