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单元第1课时《新疆舞曲第二号》
人音版 四年级下
人音版6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2课时
但愿人长久
对诗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新课导入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重点字词
①把酒:端起酒杯。②宫阙:宫殿。③归去:回到天上。④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⑤不胜:经不住。
⑥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⑧不应:不该。 ⑨何事:为什么。
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⑾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⑿千里:相隔千里的人。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朗读歌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小 结
上片: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下片:对月怀人,抒写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事例吗?高处不胜寒 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问题探究
你是怎样理解“高处不胜寒”的?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问题探究
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名句赏析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了作者只希望他和弟弟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总 结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还抒发对弟弟的强烈思念。特别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成为流传千世,脍炙人口的佳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主题思想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悲观情绪
排除忧患
人音版6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2课时
但愿人长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