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讲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课件+背诵清单+当堂考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背讲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课件+背诵清单+当堂考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9 09:19:58

文档简介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2022·江苏江都·九年级期末)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里的“世乱”是指( )
A.隋末农民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宋辽和战
2.(2022·广东顺德·九年级期末)诗人舒元舆写道:“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与“二京成瓦砾”相关的史实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3.(2021·四川苍溪·七年级期末)与下面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755-763年 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影响: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A.八王之乱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侯景之乱
4.(2021·山东广饶·期末)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5.(2021·广东南海·七年级期末)某次农民起义“四次横渡长江,两次横渡黄河,而且攻占了东都洛阳、西京长安,暴力扫荡了现有社会秩序,给予王朝致命打击。”该起义是( )
A.黄巢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李自成起义
6.(2021·广西·荔浦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唐玄宗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从此由盛转衰。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皇帝荒废朝政②发生严重灾荒 ③节度使权力膨胀④军队战斗力薄弱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7.(2021·黑龙江·牡丹江四中七年级期末)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是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代”的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长江流域
B.“十国”政权都在南方地区
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政局均动荡不安,经济停滞不前
8.(2021·河南鹿邑·七年级期末)“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9.(2021·山东微山·七年级期末)读图,②处事件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它是
A.七国之乱 B.安史之乱 C.噶尔丹叛乱 D.大、小和卓叛乱
10.(2021·山东梁山·七年级期末)小丽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
①开元末年以后,唐朝政治日趋腐败。②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最终于763年平定叛乱。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A.历史原因 B.历史意义 C.历史过程 D.历史结论
二、综合题
11.(2021·河南鹿邑·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材料二:“玄宗用姚崇、宋璟、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历时几年之久?
(2)材料二说明唐朝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的历史影响。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一、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③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④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过程:①从河北南下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②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③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平叛(763年平定):①西北精兵内调,②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军队援助,③安史叛军接连内乱。
4.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2021·广西三江·七年级期中)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陈胜吴广起义 D.靖康之变
2.(2021·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中)安史之乱使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城镇沦为废墟。发动安史之乱的节度使是( )
①史思明②杨国忠③李林甫④安禄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七年级期中)图示法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地表示出来。读下图,关于安史之乱符合史实的是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使藩镇割据得到缓解
4.(2021·陕西长安·七年级期中)杜甫在《无家别》中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描写的史实是
A.李密起义打击隋朝统治 B.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C.黄巢起义打击唐朝统治 D.岳飞抗金使南宋偏安江南
5.(2021·河南禹州·七年级期中)安史之乱对唐朝影响巨大,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玄宗末年朝政腐败是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之一 B.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而衰
C.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 D.安史之乱直接导致唐朝灭亡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④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6.(2021·广东普宁·七年级期中)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B.被藩镇势力镇压
C.起义军转战南北 D.推翻了唐朝
7.(2021·天津津南·七年级期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8.(2021·山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韦庄在《秦妇吟》中写到“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描写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的景象,黄巢起义给唐朝带来的影响是( )
A.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D.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9.(2021·江西南丰·七年级期中)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下列对黄巢起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B.建立政权,最终取得胜利
C.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 D.领导人是黄巢
10.(2021·江苏如皋·七年级期中)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大规模的动乱爆发了,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指(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唐朝灭亡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时局: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3.评价: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②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1.(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 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
C.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D.形成五代十国
12.(2021·云南临沧·七年级期中)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对这一历史阶段认识错误的是( )
A.“五代”政权更替均为武将夺权 B.尽管政权分立,但社会仍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C.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十国”政权均位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继续发展
13.(2021·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七年级期中)将下列历史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藩镇割据,唐朝中央集权削弱 ②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状态
③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④地方权力集中节度使手中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14.(2021·广西岑溪·七年级期中)关于五代十国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15.(2021·江苏盐都·七年级期中)唐朝灭亡后, 黄河流域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的局面, 历史上称之为
A.十国 B.南北朝 C.十六国 D.五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2022·江苏江都·九年级期末)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里的“世乱”是指( )
A.隋末农民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宋辽和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天宝”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年号,“世乱”指的是天宝之乱即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严重影响,B项正确;隋末农民起义、宋辽和战均与唐朝无关,排除AD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末,与唐玄宗统治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2.(2022·广东顺德·九年级期末)诗人舒元舆写道:“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与“二京成瓦砾”相关的史实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正当天宝末……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故C项正确;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1·四川苍溪·七年级期末)与下面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755-763年 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影响: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A.八王之乱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侯景之乱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唐代,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它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C项正确;八王之乱在西晋,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侯景之乱在南朝,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2021·山东广饶·期末)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这是对安史之乱这一历史史实的危害的评价和认识,属于历史观点,故C项符合题意;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这是对唐朝建立的陈述,是史实,故A项不符合题意;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是对唐和吐蕃和亲的陈述,是史实,故B项不符合题意;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这是对鉴真东渡的陈述,是史实,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5.(2021·广东南海·七年级期末)某次农民起义“四次横渡长江,两次横渡黄河,而且攻占了东都洛阳、西京长安,暴力扫荡了现有社会秩序,给予王朝致命打击。”该起义是( )
A.黄巢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李自成起义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四次横渡长江,两次横渡黄河,而且攻占了东都洛阳、西京长安,暴力扫荡了现有社会秩序,给予王朝致命打击。”结合所学可知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生活困苦,又遇到联年度灾荒,爆发黄巢大起义,历时十年,波及大半个中国,给唐王朝以致命打击,A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时还没有东都洛阳,排除B项;黄巾起义时首都是洛阳,排除C项;李自成起义时首都是北京,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1·广西·荔浦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唐玄宗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从此由盛转衰。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皇帝荒废朝政②发生严重灾荒 ③节度使权力膨胀④军队战斗力薄弱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答案】C
【详解】
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受,宠爱杨贵妃,任人唯亲,朝廷日益腐败,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①③符合题意;发生严重灾荒、军队战斗力薄弱不是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②④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7.(2021·黑龙江·牡丹江四中七年级期末)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是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代”的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长江流域
B.“十国”政权都在南方地区
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政局均动荡不安,经济停滞不前
【答案】C
【详解】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C项正确;“先后”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因此不是都在南方,排除B项;南方经济有所发展,并不是停滞不前,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1·河南鹿邑·七年级期末)“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A项正确;节度使朱温结束了唐朝的统治,B项排除;安史之乱是在黄巢起义之前爆发的,C项排除;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项排除。故选A。
9.(2021·山东微山·七年级期末)读图,②处事件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它是
A.七国之乱 B.安史之乱 C.噶尔丹叛乱 D.大、小和卓叛乱
【答案】B
【详解】
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故②是安史之乱,B项正确;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排除A项;清朝平定了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排除C、D项。故选B项。
10.(2021·山东梁山·七年级期末)小丽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
①开元末年以后,唐朝政治日趋腐败。②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最终于763年平定叛乱。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A.历史原因 B.历史意义 C.历史过程 D.历史结论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总结性认识,主要包括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材料“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是对安史之乱作出的总结,D项正确;开元末年以后,唐朝政治日趋腐败,①是历史原因,排除A项;③中“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属于意义,排除B项;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最终于763年平定叛乱,②是历史过程,排除C项。故选D项。
二、综合题
11.(2021·河南鹿邑·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材料二:“玄宗用姚崇、宋璟、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历时几年之久?
(2)材料二说明唐朝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的历史影响。
【答案】(1)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八年之久。
(2)任人唯亲朝政腐败。(大意相同即可)
(3)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使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进一步削弱了中央的力量。(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可得出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根据“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可得出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八年之久。
(2)根据“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可得出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3)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使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进一步削弱了中央的力量。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一、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③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④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过程:①从河北南下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②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③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平叛(763年平定):①西北精兵内调,②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军队援助,③安史叛军接连内乱。
4.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2021·广西三江·七年级期中)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陈胜吴广起义 D.靖康之变
【答案】B
【详解】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B项正确;A项是隋朝,C项是秦朝,D项是宋代,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021·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中)安史之乱使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城镇沦为废墟。发动安史之乱的节度使是( )
①史思明②杨国忠③李林甫④安禄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唐朝地方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①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杨国忠、李林甫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而不是安史之乱的发动者,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七年级期中)图示法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地表示出来。读下图,关于安史之乱符合史实的是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使藩镇割据得到缓解
【答案】C
【详解】
由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路衰败,说明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C项正确;安史之乱没有推翻唐朝的统治,更没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排除AB项;藩镇割据是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1·陕西长安·七年级期中)杜甫在《无家别》中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描写的史实是
A.李密起义打击隋朝统治 B.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C.黄巢起义打击唐朝统治 D.岳飞抗金使南宋偏安江南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的含义是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由此可知,诗句描述了安史之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项正确;诗句与隋朝.、南宋无关,排除AD项;黄巢起义打击唐朝统治与题干诗句的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5.(2021·河南禹州·七年级期中)安史之乱对唐朝影响巨大,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玄宗末年朝政腐败是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之一 B.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而衰
C.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 D.安史之乱直接导致唐朝灭亡
【答案】D
【详解】
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是朱温建立后梁政权,D项符合题意;唐玄宗末年政治腐败是出现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排除AC项;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故选D项。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④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6.(2021·广东普宁·七年级期中)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B.被藩镇势力镇压
C.起义军转战南北 D.推翻了唐朝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没有推翻唐朝,导致唐朝实力大衰,D项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最终被藩镇势力镇压,排除ABC项。故选D项。
7.(2021·天津津南·七年级期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A项正确;节度使朱温结束了唐朝的统治,B项排除;安史之乱是在黄巢起义之前爆发的,C项排除;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项排除。故选A。
8.(2021·山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韦庄在《秦妇吟》中写到“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描写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的景象,黄巢起义给唐朝带来的影响是( )
A.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D.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项正确;推翻了唐朝的统治是朱温,排除B项;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1·江西南丰·七年级期中)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下列对黄巢起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B.建立政权,最终取得胜利
C.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 D.领导人是黄巢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是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B项符合题意;而ACD描述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2021·江苏如皋·七年级期中)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大规模的动乱爆发了,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指(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唐朝灭亡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这场动乱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A符合题意;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B项不符合题意;C项发生在唐朝末年,不符合题意;唐朝灭亡与题干内容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时局: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3.评价: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②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1.(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 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
C.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D.形成五代十国
【答案】B
【详解】
唐朝末年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影响中央财政收入,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最终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其中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故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故B项正确;综合以上的理解与分析,ACD项都不属于最严重的后果,故排除ACD项。故选B。
12.(2021·云南临沧·七年级期中)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对这一历史阶段认识错误的是( )
A.“五代”政权更替均为武将夺权 B.尽管政权分立,但社会仍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C.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十国”政权均位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继续发展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因此“五代十国”时期“十国”政权均位于南方这个表述是错误的,故D项符合题意;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排除C项;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排除A项;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排除B项。故选D。
13.(2021·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七年级期中)将下列历史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藩镇割据,唐朝中央集权削弱 ②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状态
③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④地方权力集中节度使手中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答案】C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天宝年间④地方权力过于集中于节度使手中,朝廷无法管理,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最终爆发安史之乱,③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由盛转衰,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朝中央政府不得不赋予藩镇更大的权力,使得安史之乱平息后,兵祸所及之藩镇纷纷割据,①藩镇割据使唐朝中央集权削弱,最终在黄巢起义爆发后唐中央政府崩溃,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王,②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状态,故正确的顺序应为④③①②正确,A项、B项、D项顺序均错误,故排除。
14.(2021·广西岑溪·七年级期中)关于五代十国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答案】A
【详解】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A项正确;政局动荡不安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C项不是实质,排除C项;D项是南方发展的表现,不是实质,排除D项。故选A。
15.(2021·江苏盐都·七年级期中)唐朝灭亡后, 黄河流域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的局面, 历史上称之为
A.十国 B.南北朝 C.十六国 D.五代
【答案】D
【详解】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五代,D正确;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统称十国,A排除;南北朝时期是在隋唐之前,南朝是指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是指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五个朝代,B排除;十六国是指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多个政权,其中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被统称十六国,C排除。故选D。(共26张PPT)
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万国尽征戎,
烽火被[pī]冈峦。
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课堂导入
七年级下册精品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灭亡
2022
背讲考
七年级下册第5课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堂导入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中考演练
创新思维
评价目标
背讲考-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精品系列



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开元之治,
几于家给人足,
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赵翼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
真的是唐朝衰亡
的原因吗?
杨贵妃
安史之乱
评价任务一
安史之乱
评价任务一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1.原因:
2.经过:
3.影响:
唐玄宗后期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阅读下列材料,找出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奚用兵2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评价任务一
①政治腐败:
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②社会危机:边疆形势紧张,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1:节度使“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平卢 范阳 河东 朔方 河西
3.75 9.14 5.5 6.47 7.3
陇右 剑南 北庭 安西 岭南
7.5 3.09 2万 2.4 1.54
边镇驻军49万,中央守军9万
③军事失当:节度使势力膨胀;兵力外重内轻。
安史之乱
评价任务一
④重兵在握:安禄山兼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安禄山
“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旧唐书》
(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安史之乱
评价任务一
起兵反唐
潼关失守
马嵬驿之变
太子李亨即位(唐肃宗)
755年
756年
763年
平定叛乱
观看视频,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评价任务一
归纳材料,说说安史之乱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1:“(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材料3: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父死子握其兵。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2:战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 如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税赋强加于犹在户籍上的农民。
1、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口锐减。
2、阶级矛盾尖锐,各地农民起义频发。
3、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6千万
5千万
4千万
3千万
2千万
1千万
918万
193万
5288万
1699万
全国人口统计表
中央
地方
宦官专权
兼并战争
唐朝后期政治
藩镇割据
统治腐朽
百姓生活
赋役繁重
生活困苦
连年灾荒
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评价任务二
1.原因:
2.时间:
3.影响:
4.唐朝灭亡: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875年 ~ 884年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过程:
875年起兵反唐
拥兵北伐(65万)
881年称帝长安(大齐)
883年败亡
黄巢起义,给唐朝
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影响:
(不是灭亡)
称帝长安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与新罗的关系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评价任务二
1.人员组成:
2.代表:
3.目的:
4.影响
官方使节、留学生、留学僧
崔致远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制度。
仿唐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
第二目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的原因
⑴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⑵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起义。
2.黄巢起义过程:
875年起兵反唐
拥兵北伐(65万)
881年称帝长安(大齐)
883年败亡
黄巢起义,给唐朝
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影响:
(不是灭亡)
称帝长安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3.起义的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唐朝灭亡
⑴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⑵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朱温
评价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
事件 性质 影响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它是一场叛乱,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它是一场农民起义,是一场反抗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阶级斗争。
战乱使唐朝社会遭受了空前浩劫,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第二目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1.唐朝灭亡后,北方 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南方出现那些政权?
2.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评价任务三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再次分裂。结合课本请说出中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南方又出现了哪些政权?
北方
南方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北)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评价任务三
巧记:
五代有更替,梁唐晋汉周,前边都有后。十国分南北,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天下乱。
观察下面两张表的内容回答问题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评价任务三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讨论:通过以上两个表格唐朝灭亡之后,为什么会出现五代十国的现象。
讨论:五代十国的出现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2、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3、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评价任务三
(2021·湖南湖南·中考真题)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自汉朝以来,(2021·江西·中考真题)“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
D
C
中考演练
(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这个“乱世”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
C
C
中考演练




由盛而衰(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黄巢起义)
后梁灭唐(唐朝灭亡)




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