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看图猜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凄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读出诗韵 整体感知
思考:(1)这首诗围绕哪个“字”来写?
归
诗眼:可以统率全诗,它(或包含同样意思的词)在诗中出现多次,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能观照全诗情感,发现诗歌的主旨。
思考:(2)围绕“归”,诗人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①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③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④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一、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可从炼字、修辞、思想情感等角度欣赏)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误落;
尘网,樊笼;
三十年
厌恶、悔恨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节选自《归去来兮辞(并序)》
二、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比喻
本性爱丘山
“羁鸟”、“池鱼”--官场的不自由、压抑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
三、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课下注解: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淡泊名利
四、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完成:(1)用散文化(优美)语言描绘这几句诗呈现的画面。
(2)分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意境:幽静、祥和、闲适
四、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意境:幽静、祥和、闲适
由近及远,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白描。
白描:不加烘托,不加渲染,用简练朴素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思考:(2)围绕“归”,诗人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①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③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④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思考:寻常农村风光,看似客观罗列,为什么陶渊明写出后让人觉得特别美?
景物配置合理,描写有层次感。
情与景和谐。
手法与情景和谐。
课后作业
1、《金版学案》p65
面对人生,曹操求贤若渴,追求不朽的功业;陶渊明摒弃世俗,崇尚自由的田园生活。请你结合二人身份和时代背景,思考一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