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中考语文二轮 古诗词高分计划七年级上册 试卷(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中考语文二轮 古诗词高分计划七年级上册 试卷(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8 12:24: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中考古诗词高分计划
统编教材高分通关
七年级上册原卷版
《观沧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基础闯关
这首诗的作者曹操与其子曹丕、 合称为“三曹”
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1▲1对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太湖秋夕
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1.两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时令特点?
答:
2.同样写秋景,同样写湖海,试比较分析两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答:
★中考精选
(1)[2019 徐州]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 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 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 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 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以奇特的想象, 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 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 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 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2)0018 福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
【2011年广西来宾市】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诗中划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3分)
答:
⑵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3分)
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基础闯关
1.诗题中揭示王昌龄不幸命运的词语是“ ”,其意思是:
2.首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答:
3.诗人愁的是什么?
答:
★1▲1对读
【甲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①,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释】①见说:即“听说”。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入蜀的道路艰险,表达了诗人临别时对友人的关切和提醒。
B.领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进行具体描画,有主观想象的色彩。
C.颈联写客栈芳树笼罩,春城江流环绕,展现了蜀道上瑰丽的风光。
D.尾联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也寄寓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的景象。
答:
3.甲、 乙两诗中友人都是远行,但诗人对他们有着怎样的不同态度?
答:
★中考精选
(1)[2020 海南](二)古诗词阅读(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诗的前两句中“ ”和“ ”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2分)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2021 天津]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考试院诗味更加醇厚。

《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基础闯关
1.诗题中的“次”是什么意思?诗人观察景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
答: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3.请体会一下"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作用?
答:
★1▲1对读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呜。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成: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次北固山下》与《晚次乐乡县》中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有什么不同?
答: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的”客路与末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甲诗尾联紧承第二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之情。
C乙诗从川原、道路、野戍、深山、古木等词看来,诗人此时正在野外赶路。
D甲乙两诗都有景物描写,都体现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B
★中考精选
(1)[2017 连云港]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 “阔”字的妙处。
答:
(2)0017 连云港]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 达思乡之情的。
答:
(3)[2017 南充]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 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 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 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 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 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 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 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 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4)[2017 南充]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答: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基础闯关
1.请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要求语意连贯,有一定文采。
答:
2.请分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的特色
答:
3..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1▲1对读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②叶落山路,枳③花照④驿墙。因思杜陵⑤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征铎(duó):远行车马所挂的铃。②槲:hú。③枳:zhǐ。④照:有的写作“明”。⑤杜陵
地名。温庭筠定居于杜陵附近,他曾自称为杜陵游客。⑥凫(fú):野鸭。
1.一首诗里,有时候会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或一个关键的词语,对理解全诗的结构脉络或作品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揭示作用,这就是“诗眼”。《天净沙秋思》中的“诗眼”是 。《商山早行》的“诗眼”是什么?透过这两个“诗眼”,我们可以看到,两诗都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两诗都通过景物描写来营造意境,从而以景衬情,两诗的意境有所相同又略有不同,青牛具体分析两诗的意境的同与不同。
答:
3.《商山早行》点明题目,“早行”的是哪一联?这一联在写法上与《天净沙秋思》的哪几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答:
★中考精选
(1)[2021 湖南湘西](一)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9.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
(2)[2016 -曲靖]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 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答: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中考古诗词高分计划
统编教材高分通关
七年级上册解析版
《观沧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基础闯关
这首诗的作者曹操与其子曹丕、 合称为“三曹”
参考答案:1.曹植
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答案】2.C(2分)
【解析】“日月之行”四句,是作者想象之景,不是实景,实景是“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六句。
★1▲1对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太湖秋夕
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1.两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时令特点?
答:
2.同样写秋景,同样写湖海,试比较分析两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答:
参考答案
1.《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太湖秋夕》洞庭霜落微、萧萧闻雁飞。
2.《观沧海》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的,《太湖秋夕》是闲适的
★中考精选
(1)[2019 徐州]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 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 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 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 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以奇特的想象, 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 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 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 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2)0018 福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
1.观沧海[曹操]
(1)DC
(2)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
【2011年广西来宾市】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诗中划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3分)
答:
⑵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3分)
答:
【答案】12.(6分)⑴(3分)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或辽阔无边,或壮观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1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大意对即可)⑵(3分)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基础闯关
1.诗题中揭示王昌龄不幸命运的词语是“ ”,其意思是:
2.首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答:
3.诗人愁的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1.左迁;贬谪,降职2.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暗含一种飘零之感。
3.既有对王昌龄被贬远行的忧虑,也有对其被贬的同情、安慰和关怀。
★1▲1对读
【甲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①,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释】①见说:即“听说”。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入蜀的道路艰险,表达了诗人临别时对友人的关切和提醒。
B.领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进行具体描画,有主观想象的色彩。
C.颈联写客栈芳树笼罩,春城江流环绕,展现了蜀道上瑰丽的风光。
D.尾联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也寄寓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参考答案1.C(“客栈”应为“栈道”;上句写的是人蜀途中栈遭上的景致,下句写的是春江环绕蜀城的风光)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的景象。
答:
参考答案到蜀地去的路,险阻崎岖很不好走。直立的山崖在人的面前耸立,白云靠近马头飘浮。芳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环绕着美丽的成都城
3.甲、 乙两诗中友人都是远行,但诗人对他们有着怎样的不同态度?
答:
参考答案甲: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乙:既是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又寄寓作者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
★中考精选
(1)[2020 海南](二)古诗词阅读(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诗的前两句中“ ”和“ ”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2分)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2021 天津]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考试院诗味更加醇厚。

参考答案[2020 海南]
6.杨花 子规
7.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2021 天津]5.C
《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基础闯关
1.诗题中的“次”是什么意思?诗人观察景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
答: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3.请体会一下"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作用?
答:
参考答案
1.停泊 北固山
2.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3.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 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1▲1对读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呜。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成: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次北固山下》与《晚次乐乡县》中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有什么不同?
答:
答案《次北固山下》中末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
《晚次乐乡县》中首联写故乡已逝而孤征未止,已作乡思伏笔;颔联以“迷”、“入”二字点明身在异乡之处境;颈联写异乡日暮之景,并以荒冷氛围进而逗生乡愁;尾联先以此恨如何设问,旋又以夜猿长鸣而结,使乡思旅愁更为凄婉悠长,质朴的情思也就具有了无穷韵味。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的”客路与末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甲诗尾联紧承第二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之情。
C乙诗从川原、道路、野戍、深山、古木等词看来,诗人此时正在野外赶路。
D甲乙两诗都有景物描写,都体现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B
★中考精选
(1)[2017 连云港]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 “阔”字的妙处。
答:
(2)0017 连云港]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 达思乡之情的。
答:
(3)[2017 南充]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 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 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 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 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 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 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 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 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4)[2017 南充]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答:
参考答案
3.次北固山下[王湾]
(1)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 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2)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寄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 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 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B E
(4)新生事物必须从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 生机。)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基础闯关
1.请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要求语意连贯,有一定文采。
答:
2.请分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的特色
答:
3..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参考答案
1.桥弯弯,轻轻踏上那一声吱呀,软木咯吱敲打的是谁的心房,夕阳映衬的水流,安静儿温暖,轻抚两边的水草,似慈母般安详
2.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3.C
★1▲1对读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②叶落山路,枳③花照④驿墙。因思杜陵⑤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征铎(duó):远行车马所挂的铃。②槲:hú。③枳:zhǐ。④照:有的写作“明”。⑤杜陵
地名。温庭筠定居于杜陵附近,他曾自称为杜陵游客。⑥凫(fú):野鸭。
1.一首诗里,有时候会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或一个关键的词语,对理解全诗的结构脉络或作品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揭示作用,这就是“诗眼”。《天净沙秋思》中的“诗眼”是 。《商山早行》的“诗眼”是什么?透过这两个“诗眼”,我们可以看到,两诗都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答案:《天净沙秋思》“断肠” 《商山早行》“早行”
2.两诗都通过景物描写来营造意境,从而以景衬情,两诗的意境有所相同又略有不同,青牛具体分析两诗的意境的同与不同。
答:
2.答案:意境的同:《 天净沙秋思》苍凉、萧索。《商山早行》 用六个意向,创造了凄清的意境
意境不同:《 天净沙秋思》塑造了异乡的画面,《商山早行》勾画了故乡的画面
3.《商山早行》点明题目,“早行”的是哪一联?这一联在写法上与《天净沙秋思》的哪几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答:
答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运用白描手法,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了道路辛苦,羁愁。与《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白描手法。
★中考精选
(1)[2021 湖南湘西](一)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9.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
(2)[2016 -曲靖]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 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答:
答案:
[2021 湖南湘西]8A
9.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 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