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中考古诗词高分计划
统编教材高分通关
八年级上册解析版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基础闯关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答案】B
【解析】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1▲1对读
阅读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回答问题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两首诗歌同样是田园诗歌,但其风格是有差别的,请具体分析有何异同
答:
【答案】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同样是田园诗。但其风格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而《归园田居(其三)》则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回归自然的自由与欣喜。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总体都是一种质朴自然的风格,但在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上却是不同的。王绩是“出走者”,落寞于曲高和寡,高蹈孤立;陶渊明是“归来者”,欣喜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3)描绘动态近景,写出放牧和打猎的人皆有所归、有所获的诗句是: , 。(王绩《野望》)
【答案】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解析】(要注意“犊”的写法)
古诗赏析
(2019 东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示例: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意: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注意抓住“牧人”“犊”“猎马”“禽”的特点描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傍晚时分,诗人望着山野景色,看到打猎的人各自随意而归,不禁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心情抑郁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的“采薇”之句。这里诗人借伯夷、叔齐不愿为周臣的典故,流露出几分彷徨苦闷,孤独抑郁的心情以及避世退隐的欲望。
(2019 泰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答案】
(1)D
(2)C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选项的表述,逐项判断正误。
ABC.分析正确。
D.有误;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两联都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而非“喜悦之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分析正确。
C.有误;颈联中的“返”与“归”,指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而非“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故选:C。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基础闯关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 。 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 。
【答案】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解析】考查诗歌理解性默写,这种题型结合诗歌内容去答。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
【答案】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解析】在整体感知诗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所要描绘画面范围的意象给每个意象加上修饰语进行润色,最后运用联想和想象和适当的修辞手法,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3.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
【答案】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黄鹤楼尾联描写了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景象,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1▲1对读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 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普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1.思乡2. A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黄鹤楼诗中描写了诗人蹬蹬远眺的,所见所,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正确,B错误,故人情只有所留恋。昔人指过去的显人。C错误,晴川指阳光照耀下的清明江面,不是山色。D错误,白云变幻莫难测,寄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蹉跎叹喂。故选A。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
1.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 , 。
【2016年云南省昆明市】
2.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揽胜,借此抒怀言志。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 ? ”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诗句“ , ” 抒发了因国家多难而产生的忧国情怀;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 , ”传递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2015年山西省】
3.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 ?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 ”;李煜在《相见欢》中长叹道:“ , ,是离愁”。
【2015年四川省自贡市】
4.《黄鹤楼》一诗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 ”写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
【2015年浙江省金华市】
【答案】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戍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断肠人在天涯 剪不断 理还乱4.芳草萋萋鹦鹉洲
古诗赏析
(2019 大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解析】(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ABD.正确;
C.有误,“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意思,故“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技巧主要有四个方面:描写方面、修辞方面、表现手法、抒情技巧。而题干中已经给了限定,“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尾联”。情和景的关系主要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思路如下,先找出景,再看情。如果先有景,后有情,定是触景生情,比如尾联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景和情相反的,是以景衬情。
【答案】
(1)C。
(2)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长江的浩浩烟波,形象地代表了诗人无边的乡愁,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2021年北京市)阅读《黄鹤楼》,完成8-9题。(共5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8.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___①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___②___。(2分)
9.《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
【答案】8.:①历历 ②芳草的茂盛
9. 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目”。
【解析】8.本题考查品析词语,题空一。“晴川历历汉阳树”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清晰可见,历历清楚,清楚可数,因此填“历历”。题空二,“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意思。鹦鹉洲上芳草茂盛,戚戚形容芳草的茂盛。
9.本题考查察情感探究。日暮乡关何处是,在日暮十分怀念家乡这句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诗人的思想之情。鲁迅在日本仙台求学已远离故国,心中也有无限的家国情思。当看到日暮里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对家国的思念是极有可能的。因为情感的相同,所以这种推测是合理的。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基础闯关
1.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 的景象。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 、 、 、 、 (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意象来叙事写景。
2.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从诗题“ ”,诗句“边、 、汉塞、胡天、大漠、 、燕然、 、都户”等词语可知。
3.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
【答案】
1.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意象来叙事写景。
2.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可知。
3.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通过“直”“圆”二字,以简洁的线条配合,描绘出了雄奇苍茫的塞外风光,也流露出了作者孤寂惆怅的心绪。
★1▲1对读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溴”、“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2.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
【答案】(1)B
(2)示例一: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示例二:营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氨围,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
(3)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
不同点:①【甲】诗作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②【乙】词作者借此典故,写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ACD.正确;
B.有误,全诗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大漠的雄浑景色。“归雁”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的内心感受。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以及对一些文学常识的把握。
A.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B.考查的是诗人的评价;
C.考查的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D.由于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以这两句的妙处在于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先通读诗词,理解大意,然后结合用典的句子,来理解作者借用典故表达的思想感情。【甲】《使至塞上》中“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乙】《渔家傲》用典句子“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不甘心无功而返的思想感情。《雁门太守行》用典句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甘肃省武威市】
1.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 ”。
【2016年广西省贺州市】
2.王维的《使至塞上》“ , ”这一名句,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2016年湖北省黄石市】
3.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一联写出了塞外风光的壮丽雄浑。
【2016年湖南省郴州市】
4.中考后,你有幸游览新礓,面对奇特壮美、气势雄浑的风光,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的千古壮观“ , 。”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
5.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 ”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
6.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021年湖南省邵阳市)
7.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答案】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征蓬出汉塞7.长河落日圆
古诗赏析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一)古诗词鉴赏(3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1分)
9.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诗人(自己)(1分)
9.示例一:“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斑象的平旷雄奇。示例二:“孤烟”显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共2分)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二)(8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16.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16.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基础闯关
1.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答案】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
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答:
【答案】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1▲1对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桅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写的是出峡日景,杜诗写的是峡中夜景。
B.李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出,杜诗语言超脱豪放,无迹象可求;李诗语言学郁,杜诗语言奋发。
C.李诗描绘的景象开阔壮丽,杜诗描绘的景象险恶孤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取景都非常阔大,构思都非常精巧 ,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用的是比喻手法,而“官应老病休”是“老病应休官”的倒装。
2.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点有哪些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1.B
【解析】把李杜二人的语言风格弄颠倒了
【答案】2.相同点
(1) 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只不过李白是在出蜀之后,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作的这首诗。杜甫是在今重庆市忠县至云阳县途中作的这首诗;
(2)都为五律,不仅韵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
(3)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为自然。两诗的前后结构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由近展远,由狭而阔,大江,大地,星月,繁复的立体空间景象,映入胸怀。两诗的结句虽以“低调”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现出辽远时空,令人作无穷无尽的遐想。
不同点
答:(1)李白写《渡荆门送别》是青年时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游历时而作。《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 ,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辞去了幕僚的职务,带家眷离开成都,经渝州(今重庆)乘船到云阳县云安镇途中而作。两诗相差的年代刚好40年;(2)心境不一样,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开阔,,神荡胸襟,豁然开朗,兴奋喜悦之情,言于溢表。举目从没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蓝天之间,成了渺渺的一线。李白的诗里,只有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思乡的情怀,而没有人生风雨历程的伤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样,蹇途人生,时运不济,颠沛流离,穷困缠身。恰又 辞官飘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苍凉。在静静的夜里,在凄凄的江上,杜甫独自一人守着孤舟,多么悲凉和孤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这开阔的场景更衬托了杜甫的这种悲凉和孤独。李白诗的画面固然是一种令人遥想的大画面,是很美的,但杜甫这首诗却能深入到欣赏者的情感的内部,刺激欣赏者的心灵,一种对杜甫生活处境的同情和感叹油然而生。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
1.面对离别,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吟诵“ , ”,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眷念之情;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则表达了对归京友人的不舍之意。
【2012年广西省西宁市】
2.在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诗人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的句子是: “ , ”。
【2011年甘肃省兰州市】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对故乡山水无限眷恋之情的句子是: , 。
【2010年山东省东营市】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语句“ , ”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突出了特定位置江岸的特征和江水的态势。
【答案】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古诗赏析
【2016年贵州省铜仁市】13.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答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⑴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3分)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1分)。(意对即可)
⑵(3分)怜:喜爱 (1分) 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2分)
【2016年湖北省仙桃市】(二)古诗赏析(3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⑴本诗中的一个“ ”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1分)
⑵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⑴入(1分)
⑵示例: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分;切入角度1分,表达效果1分)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基础闯关
1.(1)这首诗以( )为线索,紧扣( )的特点,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
(2)诗人选取了最能代表春天的两种鸟是( );抓住了初春的景物特点,选取了极富典型性的景物是( )
(3)诗人写了三处地方,分别是( );最吸引作者是( )。
(4)诗人采用( )的表现手法,随着作者的脚步,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答案】1(1)这首诗以(行)为线索,紧扣(早春)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诗人选取了最能代表春天的哪两种鸟?(莺、燕);抓住了初春的景物特点,选取了极富典型性的景物是什么?(乱花、浅草)
(3)诗人写了三处地方,分别是(孤山寺、贾亭西、白沙堤);最吸引作者是(白沙堤)。
(4)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随着作者的脚步,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2.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美好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
【答案】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1▲1对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
答: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__。
4.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答:
【答案】1.早春(或“初春”) 暮春(或“晚春”“季春”)
2.(1)修辞手法:夸张 (2)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3.(1)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2)爱(最爱)
4.“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前提下,抓住关键诗句来分析描绘的季节即可。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可知,这是描写的早春时节;从“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诗句中,了解到这是描写的暮春时节。
2.本题考查理解修辞手法及作用。头两句写绿树繁茂,野鸟啁啾,春风轻拂,杂花乱飞,一派醉人的春光。后面写到“明日酒醒春已归”,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一宿醒来“春已归”(春就悄然离去)的,因此此处用的是“夸张”。接着分析拟人和夸张的表达效果,这需要结合上下文分析,然后借助“运用什么修辞,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的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第三句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春色的迷人、生机盎然;第四句用夸张,表达了作者感慨春景迷人、春日短暂的心绪,写出了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诗歌中的某些关键词语,即可作答。根据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一词可知,本诗表达的是对早春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据此可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通读全诗可知,诗中描写的是初春,如果改在了“处处”和“家家”,就是仲春的景色了。“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2011年山东省临沂市】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初春景象的句子是 ,
”。(2分)
【2016年四川省广安市,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2012年山东省淄博市】
2.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 。”
【2015年贵州省黔南州】
3.“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徜徉于文学海洋,情景交融的佳句比比皆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借莺歌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2015年湖北省黄冈市】
4.美好的春天常常是诗人描绘歌咏的对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 ,
”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
【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古诗赏析
【2021云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 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答:
15. 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答:
【答案】14. 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15. 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
9.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赏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用“最爱”一词直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答案】9.B( “浅草才能没马蹄”说的是初春小草绿的特点,“草木繁茂”不是初春景物的特征,故B项说法有误。)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基础闯关
1.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说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
【答案】傍晚之际,南山之地,山间的云气缭绕,显得很美。夕阳已经快落山了,美丽的鸟儿呼朋唤友结伴欢快回巢。表现了作者弃官归隐的人生理想。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指作者怎样的生活?“真意”指的是什么?
答:
【答案】“此”指恬淡闲适的生活。“真意”指从自然景物中领略到的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作者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1▲1对读
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
【答案】甲诗,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下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巢,归隐山林。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乙诗,“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思想感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诗人借助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来表达自己恬淡闲适、归隐田园、远离尘世而对自然崇尚的情怀。诗中“决眦”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河南省】
1.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 ,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
【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
2.近期,《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带动全民重温学过的古诗词。假如你参赛,当右图徐徐展开时,你应该用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 , ”抢答。
【2016年浙江省金华市】
3.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行云飞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
陶渊明《饮酒》(其五)“ , ”,日落鸟还,传达了归隐之悠然。
【2015年山西省】
4.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
【答案】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古诗赏析
【2016年海南省】(二)古诗词阅读(5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2分)
1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3 分)
答:
【答案】9.(2分)心远 悠然
10.(3 分)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答:
⑵“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
【答案】⑴构筑房舍;傍晚;⑵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解析】这是古诗鉴赏常见题型,赏析句子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为:用准确通顺的语言翻译诗句+作者思想感情把握;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不能只着眼背诵,要认真对古诗进行理解分析,从每一个词语到每一句诗句再到从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都不能放过。对于思想感情的把握可以在理解诗句,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基础闯关
1.主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的感情。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答:
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
【答案】1.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2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3.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搔”,搔首,是解愁的动作,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解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1▲1对读
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1—3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答: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4分)
答:
【答案】
26.B
27.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28.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 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广西南宁市】
1.《春望》这首诗里表达杜甫在战火中牵挂亲人的句子是: ,
。
【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2.杜甫《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渴盼亲人音讯的句子是: ,
。
3.在《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两句诗是: ,
。
【2016年吉林省】
4.在战争年代,当与亲人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人们常用杜甫《春望》中“ , ”两句诗来表达心声。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
5.生活是多变的,人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安定时常怀“ , ”的豪情;战乱时则易生“ ”的亲情之念。 (依次用杜甫《望岳》《春望》中的诗句填空)
【答案】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家书抵万金
古诗赏析
【2019年海南省】古诗词阅读(5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答: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3分)
答:
答案:
(二)古诗词阅读(5分) 6.连三月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7.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月,这种反筹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捕彻地表达了詩人忧国伤时的思思感情。
【2016年陕西省】(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
答:
2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2分)
答:
【答案】21.(2分)草、木、花、鸟。
22.(2分)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基础闯关
1.“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黑云”暗喻什么?“压”字和“开”字有什么表达作用?这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答案】“黑云”暗喻敌军的嚣张气焰。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两句中“易水”二字让人联想到什么典故?“临易水”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答案】“易水”让人联想到荆轲刺秦王的典故。“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3.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 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以死报君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1▲1对读
【甲】《渔家做》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 典故,表达了 ;【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
1.分窦宪勒石燕然,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甲】词中“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这个“计”字很重要,它是计议、打算的意思,可见边防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乙】诗尾句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2.【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
2.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
示例2:乙诗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甲词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如“浊酒一杯家万里”可见思乡难归,“燕然未勒”流露功业未成之遗憾。乙诗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语言体现战争前线的豪言壮语,制造了斗争的气势,豪迈奔放。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吉林省】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
2.《雁门太守行》中的“ , ”两句,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2016年四川省宜宾市】
3.《雁门太守行》中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写出了守城将士威武雄壮的句子是:“ , 。”
【答案】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古诗赏析
(2020年四川省广元市)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从炼字或修辞手法中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分)
答: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分别指什么?此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答案:
13.(1)示例一:炼字角度:①“压”字,本意为“逼近”/“压迫”。(1分)②这里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1分)③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1分)④衬托守军将士士气高昂,严阵以待。(1分)
示例二:修辞角度:①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②这里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1分)③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1分)
(2)①“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1分)(只答到“招揽贤士的地方”就可得分)②“玉龙”:指宝剑。(1分)③情感:赞扬了将士们为维护国家统一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 分)
【答案】听觉和视觉
【解析】“角声”从声音即听觉;“燕脂凝夜紫”写颜色,从视觉。
10.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答案】C
【解析】C.诗中“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声不起”,而战士们依然是斗志昂扬。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基础闯关
1.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答:
【答案】(赤壁之战) 周郎指(周瑜),二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大乔、小乔)。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3.你认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诗人反说其事,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作者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历史是具备偶然性的,不以成败论英雄),告诫统治者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1▲1对读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后诗中的铜雀台为____________所建。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答: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
1.项羽 曹操
2.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
3..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
3.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 , 。
【2015年湖北省黄石市】
4.杜牧《赤壁》一诗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
【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
5.杜牧《赤壁》中的诗句“ ,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才不为用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答案】1.征蓬出汉塞2.长河落日圆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古诗赏析
【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1.“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2分)
答:
【答案】12.(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⑴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⑵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⑶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2013年湖南省怀化市】诗歌赏析(每小题2分,共4分)
17.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对前朝往事的咏叹,表达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
18.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答案】17.不得志(2分)
18.诗人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又虚拟出一个带有传奇性的结局,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表现出非凡的见识外,还曲折地反映 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2分)
【解析】17.考查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题思路: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迹,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属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解答同类题的技巧方法:解答此类题,最主要的是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8.考查点: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题思路:这两句发表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写,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解答同类题的技巧方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2011年贵州省铜仁地区】13.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⑴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答案】⑴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⑵“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基础闯关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答:
【答案】“接”“连”把天空、云涛、雾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精神的昂扬飞动。
2.“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词人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显了心中之块垒,同时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这首诗借助对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隐寓了词人对南宋黑暗现实的失望,充分反映了词人对美好生活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1▲1对读
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shāng)》:“身既死兮神似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文学史上一般将李清照归入“婉约”词派,但这首《渔家傲》却以雄奇的想象、雄健的笔力营造了一种豪放之美。此外,我们熟悉的《夏日绝句》也体现了她的这种慷慨豪迈的风格。请写出其中风骨凛然的两句:“ , 。”
【答案】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20深圳)1.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答案】1.学诗漫有惊人句
古诗赏析
(2021年四川省资阳市)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3-24题。(5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转”“舞”二字,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B.经过海上航行,词人的梦魂仿佛回到天国,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自己要回到何处。
C.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走,她疾呼:风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吧。
D.该词通过记梦,抒发词人对现实的眷恋,表达了自己不被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24.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2分)
答案:
23D
24、这首词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①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壮阔意境: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②阔大而豪迈的气度。尽管自己孤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想,执着追求。③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020湖南衡阳)(一)古诗鉴赏(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2分)
答:
11.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
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词中展现的画面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解答本题要知道一二句的意思: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需要抓住“云”“雾”“星河”这几处景物展开想象来写。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银河流转,像无数只船儿正舞动着风帆。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有误,《渔家傲》是豪放词。
BCD.正确。
故选:A。
答案:
(1)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银河流转,像无数只船儿正舞动着风帆。
(2)A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中考古诗词高分计划
统编教材高分通关
八年级上册原卷版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基础闯关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1▲1对读
阅读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回答问题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两首诗歌同样是田园诗歌,但其风格是有差别的,请具体分析有何异同
答: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3)描绘动态近景,写出放牧和打猎的人皆有所归、有所获的诗句是: , 。(王绩《野望》)
古诗赏析
(2019 东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019 泰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基础闯关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 。 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 。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
3.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
★1▲1对读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 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普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
1.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 , 。
【2016年云南省昆明市】
2.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揽胜,借此抒怀言志。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 ? ”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诗句“ , ” 抒发了因国家多难而产生的忧国情怀;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 , ”传递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2015年山西省】
3.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 ?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 ”;李煜在《相见欢》中长叹道:“ , ,是离愁”。
【2015年四川省自贡市】
4.《黄鹤楼》一诗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 ”写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
【2015年浙江省金华市】
古诗赏析
(2019 大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2021年北京市)阅读《黄鹤楼》,完成8-9题。(共5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8.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___①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___②___。(2分)
9.《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基础闯关
1.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 的景象。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 、 、 、 、 (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意象来叙事写景。
2.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从诗题“ ”,诗句“边、 、汉塞、胡天、大漠、 、燕然、 、都户”等词语可知。
3.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
★1▲1对读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溴”、“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2.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甘肃省武威市】
1.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 ”。
【2016年广西省贺州市】
2.王维的《使至塞上》“ , ”这一名句,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2016年湖北省黄石市】
3.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一联写出了塞外风光的壮丽雄浑。
【2016年湖南省郴州市】
4.中考后,你有幸游览新礓,面对奇特壮美、气势雄浑的风光,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的千古壮观“ , 。”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
5.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 ”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
6.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021年湖南省邵阳市)
7.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古诗赏析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一)古诗词鉴赏(3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1分)
9.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二)(8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16.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基础闯关
1.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2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答:
★1▲1对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桅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写的是出峡日景,杜诗写的是峡中夜景。
B.李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出,杜诗语言超脱豪放,无迹象可求;李诗语言学郁,杜诗语言奋发。
C.李诗描绘的景象开阔壮丽,杜诗描绘的景象险恶孤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取景都非常阔大,构思都非常精巧 ,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用的是比喻手法,而“官应老病休”是“老病应休官”的倒装。
2.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点有哪些
相同点:
不同点: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
1.面对离别,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吟诵“ , ”,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眷念之情;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则表达了对归京友人的不舍之意。
【2012年广西省西宁市】
2.在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诗人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的句子是: “ , ”。
【2011年甘肃省兰州市】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对故乡山水无限眷恋之情的句子是: , 。
【2010年山东省东营市】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语句“ , ”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突出了特定位置江岸的特征和江水的态势。
古诗赏析
【2016年贵州省铜仁市】13.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答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⑴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湖北省仙桃市】(二)古诗赏析(3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⑴本诗中的一个“ ”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1分)
⑵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基础闯关
1.(1)这首诗以( )为线索,紧扣( )的特点,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
(2)诗人选取了最能代表春天的两种鸟是( );抓住了初春的景物特点,选取了极富典型性的景物是( )
(3)诗人写了三处地方,分别是( );最吸引作者是( )。
(4)诗人采用( )的表现手法,随着作者的脚步,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2.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
★1▲1对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
答: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__。
4.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答: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2011年山东省临沂市】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初春景象的句子是 ,
”。(2分)
【2016年四川省广安市,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2012年山东省淄博市】
2.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 。”
【2015年贵州省黔南州】
3.“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徜徉于文学海洋,情景交融的佳句比比皆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借莺歌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2015年湖北省黄冈市】
4.美好的春天常常是诗人描绘歌咏的对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 ,
”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
古诗赏析
【2021云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 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答:
15. 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答:
(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
9.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赏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用“最爱”一词直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基础闯关
1.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说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指作者怎样的生活?“真意”指的是什么?
答: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1对读
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河南省】
1.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 ,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
【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
2.近期,《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带动全民重温学过的古诗词。假如你参赛,当右图徐徐展开时,你应该用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 , ”抢答。
【2016年浙江省金华市】
3.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行云飞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
陶渊明《饮酒》(其五)“ , ”,日落鸟还,传达了归隐之悠然。
【2015年山西省】
4.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
古诗赏析
【2016年海南省】(二)古诗词阅读(5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2分)
1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3 分)
答: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答:
⑵“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基础闯关
1.主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的感情。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答:
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
★1▲1对读
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1—3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答: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4分)
答: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广西南宁市】
1.《春望》这首诗里表达杜甫在战火中牵挂亲人的句子是: ,
。
【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2.杜甫《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渴盼亲人音讯的句子是: ,
。
3.在《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两句诗是: ,
。
【2016年吉林省】
4.在战争年代,当与亲人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人们常用杜甫《春望》中“ , ”两句诗来表达心声。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
5.生活是多变的,人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安定时常怀“ , ”的豪情;战乱时则易生“ ”的亲情之念。 (依次用杜甫《望岳》《春望》中的诗句填空)
古诗赏析
【2019年海南省】古诗词阅读(5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答: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016年陕西省】(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
答:
2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2分)
答: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基础闯关
1.“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黑云”暗喻什么?“压”字和“开”字有什么表达作用?这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两句中“易水”二字让人联想到什么典故?“临易水”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3.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 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1对读
【甲】《渔家做》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 典故,表达了 ;【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
2.【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吉林省】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
2.《雁门太守行》中的“ , ”两句,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2016年四川省宜宾市】
3.《雁门太守行》中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写出了守城将士威武雄壮的句子是:“ , 。”
古诗赏析
(2020年四川省广元市)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从炼字或修辞手法中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分)
答: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分别指什么?此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 分)
10.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基础闯关
1.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答: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你认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答:
★1▲1对读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后诗中的铜雀台为____________所建。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答: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
3.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 , 。
【2015年湖北省黄石市】
4.杜牧《赤壁》一诗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
【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
5.杜牧《赤壁》中的诗句“ ,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才不为用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古诗赏析
【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1.“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2分)
答:
【2013年湖南省怀化市】诗歌赏析(每小题2分,共4分)
17.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对前朝往事的咏叹,表达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
18.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2011年贵州省铜仁地区】13.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⑴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基础闯关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答:
2.“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1对读
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shāng)》:“身既死兮神似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文学史上一般将李清照归入“婉约”词派,但这首《渔家傲》却以雄奇的想象、雄健的笔力营造了一种豪放之美。此外,我们熟悉的《夏日绝句》也体现了她的这种慷慨豪迈的风格。请写出其中风骨凛然的两句:“ , 。”
★中考精选
古诗默写
(2020深圳)1.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古诗赏析
(2021年四川省资阳市)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3-24题。(5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转”“舞”二字,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B.经过海上航行,词人的梦魂仿佛回到天国,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自己要回到何处。
C.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走,她疾呼:风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吧。
D.该词通过记梦,抒发词人对现实的眷恋,表达了自己不被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24.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2分)
(2020湖南衡阳)(一)古诗鉴赏(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2分)
答:
11.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
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