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中考语文二轮 古诗词高分计划八年级下册 试卷(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中考语文二轮 古诗词高分计划八年级下册 试卷(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8 12:31: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中考古诗词高分计划
统编教材高分通关
八年级下册原卷版
关雎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基础闯关
1.《诗经》是我国第 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 篇诗歌。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 》,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包括“ 、 、 ”三部分。“ ”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 ”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2.《关雎》全篇的中心是哪个字?
答:
3.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答:
★1▲1对读
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对上面两首诗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B.霏霏:雪花纷飞的样子。
C.洲:水中的陆地。
D.友:亲密朋友。
②《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 。(2分)
③判断对这两首诗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对心中恋人的思恋之情。( )
B.《关雎》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 )
C.《关雎》中“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钟鼓乐之”等诗句是诗中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之情的直接表白。( )
D.在写作上,《采薇》运用了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的手法,《关雎》则是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
★中考精选
诗词默写
【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
1.《关雎》中以“ ,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2014年贵州省贵阳市】
2.《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 , 。
【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
3.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 ”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等。
【2021·湖北恩施】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021·云南昆明市】
5《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关雎》中开头“______,______”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018·山西】
6.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2018·黑龙江龙东】
7.关关雎鸠, 。(《关雎》)
诗词赏析
(2021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二)关雎(7分)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米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22.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4 分)
答:
(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
2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答:
【2015年湖北省荆州市】二、古诗文阅读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012年广西省百色市】四、(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4题。(6分)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⑴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
⑵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蒹葭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基础闯关
10.《蒹葭》开头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答:
6.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
★1▲1对读
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两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都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9.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
★中考精选
诗词默写
【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
1.《关雎》中以“ ,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2014年贵州省贵阳市】
2.《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 , 。
【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
3.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 ”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等。
【2021·江苏苏州市】
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①蒹葭苍苍,_______。(《诗经·蒹葭》)
【2021·湖南永州市】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
【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020年广东深圳】
7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2018·湖北武汉】
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018·湖南怀化】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诗词赏析
【2016年河北省】5.(5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⑴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⑵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015年广西省梧州市】7.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2013年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6 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答: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答: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答:
【2010年四川省眉山市】11.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3分)
蒹 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⑴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
⑵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答:
(2018·贵州安顺)阅读《蒹葭》,完成9‐11题。(7 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答:
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分)
答:
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基础闯关
13.按要求写出诗句:
(1)诗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 。
(2)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 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16.赏析第一节动词使用的妙处。
答:
1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
★1▲1对读
观刈麦⑴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⑵。
妇姑荷箪食⑶,童稚携壶浆⑷,相随饷田去⑸,丁壮在南冈⑹。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⑺,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⑻。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⑼,右手秉遗穗⑽,左臂悬敝筐⑾。
听其相顾言⑿,闻者为悲伤⒀。家田输税尽⒁,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⒂,曾不事农桑⒃。吏禄三百石⒄,岁晏有余粮⒅。
念此私自愧⒆,尽日不能忘⒇。
注释: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白居易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前蜀韦庄《纪村事》诗:“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史记·循吏列传》:“(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
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梁书·张充传》:“半顷之地,足以输税,五亩之宅,树以桑府。”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⒄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吏禄:官吏的俸禄。《史记·平准书》:“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⒅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⒆念此:想到这些。
⒇尽日:整天,终日。[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杜甫、白居易两位唐代大诗人,虽然生活年代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主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表现这一主题的句子是( )《观刈麦》这首诗表现这一主题的句子是( )两首诗歌体裁相同,都属于( )
2.两首叙述诗表达的感情对象有所差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 《观刈麦》是:
表达的感情有点差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观刈麦》
★中考精选
诗词默写
【2016·重庆市A卷】
1.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第一等的诗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 , ”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2015·黑龙江省绥化市】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        ,      。(2分)
【2015·辽宁省大连市】
3.仕途受阻,李白希望不泯,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局动荡,杜甫直抒济世心愿,写下了“ ,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2015·山东省滨州市】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崇高理想和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 !
【2015·四川省宜宾市,2013年广东省汕头市】
5.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
, ”。
【2014·江西省南昌市】
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2012·湖南省衡阳市,2011年山东省聊城市】
7.温家宝总理提出:“让每个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我们期盼在不久的将来,不再有人呼喊:“      ,      。”(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回答)
【2012·湖南省怀化市】
8.中国目前正在推进“廉租房”建设,就是要解决贫困人口的居住问题。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述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将成为现实。
【2012·江苏省南通市】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救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 。”
【2012·辽宁省朝阳市】
10.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2012·云南省德宏州】
1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

【2012年浙江省丽水市】
1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发出了“ , ”的呼喊,这充分体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2011·江西省】
13.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 , ”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2010·湖南省长沙市,2010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唐代诗人杜甫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2010·黑龙江省鸡西市】
15.今年4月,国家出台了国策十条,要努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两句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2010·湖南省岳阳市】
16.如今,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成为中国城乡一道道亮丽景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 , 。”的愿望得以实现。
【2021·山东德州市】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21·内蒙古通辽市】
18.杜甫体察人间冷暖,推己及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 !”
【2021·陕西】经典诗文默写。
19.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21·广西贺州市】
20.“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致。
【2021·浙江杭州市】
21.、将下面所引名句填写完整。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
“安得广厦千万间, ”,是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
【2021·云南昆明市】
22.古体诗与律诗不同,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最后一句“ ”就是九言句。
【2021·甘肃兰州市】
23.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出了人生的担当。
【2020·湖北恩施】
24.安得广夏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20·河北】
 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2018·四川达州】
26.“2017年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他们有了温暖的新家,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数提前完成600万套目标任务。”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中的话,让我们想到了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心系天下寒士的千古名句:“ , 。”
【2018·云南】
27.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词鉴赏
(2018·河北)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
【2015年广西百色市】(二)古诗词鉴赏(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5.⑴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2014年广东省广州市】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 “我”叹息什么 (3分)
答: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 (2分
答:
【2012年河北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7—9题。(6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7.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 (1分)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9.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卖炭翁(唐·白居易)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基础闯关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答: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
答: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1▲1对读
阅读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答:
★中考精选
诗词默写
(2021·黑龙江)
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2021·湖南常德市)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刻画老翁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反映其悲惨境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山东东营市)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诗词鉴赏
(2021·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6分)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C.“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个字,写出卖炭翁既无奈、悲愤,内心却充满着希望。
D.全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两处并分别分析其作用。
答:
(2020·河南)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________的悲惨故事。(1分)
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3分)
答: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中考古诗词高分计划
统编教材高分通关
八年级下册解析版
关雎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基础闯关
1.《诗经》是我国第 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 篇诗歌。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 》,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包括“ 、 、 ”三部分。“ ”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 ”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答案】一 305 诗三百 风 雅 颂 风 雅 颂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是中考的一个重要部分,平时学习中应该注意积累,牢固掌握。
2.《关雎》全篇的中心是哪个字?
答:
【答案】求
【解析】这首诗全篇都在表现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追求,因此中心是“求”字。
3.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答:
【答案】讲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1▲1对读
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对上面两首诗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B.霏霏:雪花纷飞的样子。
C.洲:水中的陆地。
D.友:亲密朋友。
②《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 。(2分)
③判断对这两首诗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对心中恋人的思恋之情。( )
B.《关雎》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 )
C.《关雎》中“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钟鼓乐之”等诗句是诗中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之情的直接表白。( )
D.在写作上,《采薇》运用了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的手法,《关雎》则是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
【答案】19.①D(3分)解析:亲近。
②美丽善良的姑娘,君子的艰险配偶。(2分)
③A×。B√。C×。D√。解析:A项,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C项,间接表白。
★中考精选
诗词默写
【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
1.《关雎》中以“ ,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2014年贵州省贵阳市】
2.《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 , 。
【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
3.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 ”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等。
【2021·湖北恩施】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021·云南昆明市】
5《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关雎》中开头“______,______”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018·山西】
6.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2018·黑龙江龙东】
7.关关雎鸠, 。(《关雎》)
诗词赏析
(2021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二)关雎(7分)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米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22.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4 分)
答:
(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
2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答:
【2015年湖北省荆州市】二、古诗文阅读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012年广西省百色市】四、(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4题。(6分)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⑴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
⑵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答案】
诗词默写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琴瑟友之 谁家玉笛暗飞声 胡琴琵琶与羌笛
4.钟鼓乐之
5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6在河之洲
7.在河之洲
诗词鉴赏
(2021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B
22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贴切自然,意蕴丰富。
(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诗中“窈窕淑女”一句可以知道,她文静、美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可以知道,她劳作姿态优美。所以,她会让君子“寤寐思服”。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关雎》中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蒹葭》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也是运用了“兴”的手法---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 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现代诗人贺知章的《回延安》中也大量地运用了“兴”的手法,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 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案】(1)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2)“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 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2015年湖北省荆州市】
【答案】8.D 解析:此为表现男子,不是“窈窕淑女”。(2分)
【2012年广西省百色市】
【答案】l4.⑴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⑵《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蒹葭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基础闯关
10.《蒹葭》开头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开头两句起兴,交代了时令、环境,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露凝霜结的晚秋图,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
【解析】首先简要概括两句诗所交待的内容,再分析其作用。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答:
【答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主人公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6.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1▲1对读
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两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都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答案】重章叠句
【解析】此题考查了诗歌的章法结构。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这首诗共有三章,结构大体相似,只有个别字词的区别。所以采用的是“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
9.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人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这首诗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人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作答时可找出文中“比”的句子,即运用比喻手法的地方;“兴”的句子,即诗歌中开头借助何物引起所要歌咏新娘的。
★中考精选
诗词默写
【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
1.《关雎》中以“ ,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2014年贵州省贵阳市】
2.《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 , 。
【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
3.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 ”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等。
【2021·江苏苏州市】
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①蒹葭苍苍,_______。(《诗经·蒹葭》)
【2021·湖南永州市】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
【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020年广东深圳】
7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2018·湖北武汉】
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018·湖南怀化】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诗词赏析
【2016年河北省】5.(5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⑴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⑵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015年广西省梧州市】7.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2013年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6 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答: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答: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答:
【2010年四川省眉山市】11.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3分)
蒹 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⑴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
⑵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答:
(2018·贵州安顺)阅读《蒹葭》,完成9‐11题。(7 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答:
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分)
答:
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答:
【答案】
诗词默写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琴瑟友之 谁家玉笛暗飞声 胡琴琵琶与羌笛
4.白露为霜
5.白露为霜
6.宛在水中坻
7.白露为霜
8所谓伊人
9在水一方
诗词鉴赏
【2016年河北省】
【答案】⑴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⑵D解析:“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是正确的,但并没有体现主人公绝望的情绪。
【2015年广西省梧州市】
【答案】7.B(2分)解析:这是“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2013年贵州省安顺市】
【答案】10.(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2010年四川省眉山市】
【答案】⑴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⑵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2018·贵州安顺)
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答案】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把诗句景物描述画面的特点概括出来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并抓住景物“蒹葭”“白露”共同特点,来进行概括。
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分)
【答案】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是对古诗中作者情感的把握。一般情况下,感悟诗人的情感,一看标题,二看诗风,二看写作背景;三看关键词,借助意象,传达诗人情感;四看诗后注释,据此了解诗歌背景,弄清写作目的,揣摩诗人情感。此诗通过“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和“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来表达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赏析。《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通过重章叠唱的方式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基础闯关
13.按要求写出诗句:
(1)诗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 。
(2)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 。
【答案】(1)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解析】理解性填空。(1)最后一句表达了“即使只有我的屋子破漏而我受冻而死也心甘”,因此这一句是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甘愿献身的情怀的句子。(2)这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 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答案】D
【解析】最后一段主要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16.赏析第一节动词使用的妙处。
答:
【答案】“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一系列动词,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也体现出诗人焦灼痛苦的心情。
【解析】找出这些动词,先分析动词写出了哪些内容,再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
1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
【答案】这句的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宽敞的大屋千万间,来庇护开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能露出笑脸”。诗人由自己联想到他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等痛苦的生活体验中并发出的激情和希望。
【解析】如何理解诗句题,回答时不能仅停留在对诗句的翻译上,应该对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怀有所阐述。
★1▲1对读
观刈麦⑴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⑵。
妇姑荷箪食⑶,童稚携壶浆⑷,相随饷田去⑸,丁壮在南冈⑹。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⑺,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⑻。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⑼,右手秉遗穗⑽,左臂悬敝筐⑾。
听其相顾言⑿,闻者为悲伤⒀。家田输税尽⒁,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⒂,曾不事农桑⒃。吏禄三百石⒄,岁晏有余粮⒅。
念此私自愧⒆,尽日不能忘⒇。
注释: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白居易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前蜀韦庄《纪村事》诗:“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史记·循吏列传》:“(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
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梁书·张充传》:“半顷之地,足以输税,五亩之宅,树以桑府。”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⒄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吏禄:官吏的俸禄。《史记·平准书》:“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⒅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⒆念此:想到这些。
⒇尽日:整天,终日。[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杜甫、白居易两位唐代大诗人,虽然生活年代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主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表现这一主题的句子是( )《观刈麦》这首诗表现这一主题的句子是( )两首诗歌体裁相同,都属于( )
2.两首叙述诗表达的感情对象有所差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 《观刈麦》是:
表达的感情有点差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观刈麦》
1.【答案】主题:同情人民的疾苦《观刈麦》:右手秉遗穗⑽,左臂悬敝筐⑾。听其相顾言⑿,闻者为悲伤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叙述诗
2【答案】同情寒士 同情农民 ,宁愿受冻死亦足,流露愧疚
★中考精选
诗词默写
【2016·重庆市A卷】
1.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第一等的诗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 , ”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2015·黑龙江省绥化市】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        ,      。(2分)
【2015·辽宁省大连市】
3.仕途受阻,李白希望不泯,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局动荡,杜甫直抒济世心愿,写下了“ ,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2015·山东省滨州市】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崇高理想和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 !
【2015·四川省宜宾市,2013年广东省汕头市】
5.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
, ”。
【2014·江西省南昌市】
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2012·湖南省衡阳市,2011年山东省聊城市】
7.温家宝总理提出:“让每个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我们期盼在不久的将来,不再有人呼喊:“      ,      。”(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回答)
【2012·湖南省怀化市】
8.中国目前正在推进“廉租房”建设,就是要解决贫困人口的居住问题。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述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将成为现实。
【2012·江苏省南通市】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救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 。”
【2012·辽宁省朝阳市】
10.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2012·云南省德宏州】
1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

【2012年浙江省丽水市】
1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发出了“ , ”的呼喊,这充分体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2011·江西省】
13.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 , ”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2010·湖南省长沙市,2010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唐代诗人杜甫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2010·黑龙江省鸡西市】
15.今年4月,国家出台了国策十条,要努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两句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2010·湖南省岳阳市】
16.如今,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成为中国城乡一道道亮丽景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 , 。”的愿望得以实现。
【2021·山东德州市】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21·内蒙古通辽市】
18.杜甫体察人间冷暖,推己及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 !”
【2021·陕西】经典诗文默写。
19.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21·广西贺州市】
20.“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致。
【2021·浙江杭州市】
21.、将下面所引名句填写完整。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
“安得广厦千万间, ”,是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
【2021·云南昆明市】
22.古体诗与律诗不同,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最后一句“ ”就是九言句。
【2021·甘肃兰州市】
23.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出了人生的担当。
【2020·湖北恩施】
24.安得广夏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20·河北】
 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2018·四川达州】
26.“2017年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他们有了温暖的新家,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数提前完成600万套目标任务。”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中的话,让我们想到了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心系天下寒士的千古名句:“ , 。”
【2018·云南】
27.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词鉴赏
(2018·河北)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
【2015年广西百色市】(二)古诗词鉴赏(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5.⑴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2014年广东省广州市】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 “我”叹息什么 (3分)
答: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 (2分
答:
【2012年河北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7—9题。(6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7.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 (1分)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9.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答案】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0.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5.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7.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9.布衾多年冷似铁
20.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2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3安得广厦千万间
2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5.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词赏析
(2018·河北)
5.【答案】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要内容、主旨情感的把握和诗歌的表达方式。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并没有“叙述”,故错误。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案】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 “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的角度包括修辞、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选择什么角度来赏析,需要分析句子最大的特色在哪里。这个句子从内容上是写景,显著特点是用了一些列的动词,所以赏析这句诗可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来进行。在解答的过程中要分析出这些动词的含义及表现出的画面:“飞”写出了茅草此时的状态, “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挂罥”表示很难弄下来,“飘转”也很难收回来。之后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将作者的处境和心境都表现了出来。
【2015年广西百色市】
【答案】15.⑴描写 肆虐 ⑵民生疾苦(民生艰苦) 忧国忧民
【2014年广东省广州市】
12.(1)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
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思路解析】杜甫这位诗人和他的生活背景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首诗只要把握住了作者由己及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难度也就不大了。
【2012年河北省】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卖炭翁(唐·白居易)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基础闯关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答:
【答案】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而且下雪天的山路难行。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
答:
【答案】外貌,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答案】心理。“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1▲1对读
阅读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答:
【答案】
《卖油翁》主要是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卖炭翁》主要揭示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行,表现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同。
《卖油翁》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卖炭翁》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两篇文章都有鲜明的对比,《卖油翁》将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个不同性格的人放在一起对比,《卖炭翁》将卖炭翁的生活处境和宫使的嚣张跋扈形成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表现人物的不幸遭遇,宫使掠夺的残酷。
★中考精选
诗词默写
(2021·黑龙江)
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2021·湖南常德市)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刻画老翁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反映其悲惨境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山东东营市)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诗词鉴赏
(2021·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6分)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C.“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个字,写出卖炭翁既无奈、悲愤,内心却充满着希望。
D.全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两处并分别分析其作用。
答:
(2020·河南)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________的悲惨故事。(1分)
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3分)
答:
【答案】
诗词默写
1.可怜身上衣正单
2.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诗词鉴赏
(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分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惜不得”的意思是舍不得。太监差役们硬是要把一千多斤的炭抢走,卖炭翁舍不得但是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差役们把辛苦烧的炭抢走,从中可以体会到卖炭翁万般无奈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没有充满着希望。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赏析。《卖炭翁》以“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进行对比,衬托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进行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答案:(1)C
(2)百姓的辛苦和炭的重与使者的骄横和交换物的少且不实用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苛政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2020年河南)
答案1.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 (意思对即可。1分)
2.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