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中考语文二轮 古诗词高分计划必会考点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中考语文二轮 古诗词高分计划必会考点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8 12:3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中考古诗词高分计划
古诗词必会考点高分方略
古诗词彰显着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同学们从小到大一直在学,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统编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占比更是大幅提升。纵观历年中考试题,古诗词赋分虽有大小,但却从未缺席。而学好古诗词并不仅仅是为了背诵,更重要的是体会古诗的情感,“”立足在中考”“着靓在人生”。下面笔者将从不同考点为大家展现古诗词之美。
考点一:把握内容
【考点阐释】
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基本内容。诗歌内容主要包括,(1)诗歌描写的景物。(2)诗歌叙述的事情.(3)诗歌刻画的形象等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诗歌写的什么内容,如何理解诗歌的标题,整首诗勾勒、刻画了怎样的形象等。
【精题回放】
例1.(2021四川眉山)(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各题。
恨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褒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通过阅读分析A、B、、C三个选项理解完全正确。D项,尾联的意思是,诗人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平定叛乱,可见抒发的是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并无担心司徒退缩的意思,所以D项有误。
参考答案:11、D
例2(2020辽宁营口) 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当地农村生活的哪些特点?(原诗为《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求从诗歌的前两句,判断当地农村生活的特点。解答时要先审读前两句,前两句从村居风光写起:鹅鸭成群,鱼虾满堂。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田里庄稼长得很好,可见当地农村丰收在望,人们生活比较富足。“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环境太平安了,由此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1.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例2:富足(或丰衣足食)太平安宁(或民风淳厚)
【解题方略】
内容理解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诗歌形象的分析和诗歌情感的理解。考查的是整体感知和分析探究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辨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田园诗多写诗人对自己的追求,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或向往;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宏愿,壮志难酬的悲愤;思乡念亲的孤独;咏物诗多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蕴含对人生哲理的理解等等。
第二步,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从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
第三步:抓外围。即重视诗词外围信息(除去诗句以外的信息)包括标题、前序后注、题干的暗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如例2标题“社日”描绘的是农村传统节日,展现的是农村丰衣足食的美好图景。
第四步:析意象。诗言志传情,而“志”和“情”的载体就是意象,理解意醉人象,也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解答时可直接理解意象的内涵,也可以抓住意象附带的修饰限制成分来判断。如例2稻粱“肥”“半掩”扉“醉”人归。借助修饰语便可推断农村生活富足,太平。
第五步:明词义。调动文言基础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中的阅读障碍。
第六步:看尾句。即在抓外围和析意象的同时还要去看诗歌最后一两句。古人写诗时往往在尾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有的诗人在诗的前半部分用反衬手法来表情达意,直到最后一两句才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所以,若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借助尾句来辨析。所以例2为例,尾句“家家扶得醉人归”,“家家”、“醉人”,可见民情富足,由此,课判断诗歌写的是农村物阜民丰的情景。
第五步西一巷诗言志,传情而至。合情的宅体就是意向理解。意象是理解诗歌内容的一把金钥匙,解答时可直接理解意象的内涵。也可以抓住意象附带的修饰限制成分来判断第六步扣尾句。古人写诗往往主张显志,直抒胸臆。有的诗人在诗的前半部分用了反衬手法来表达表情达意。
直到最后一两句才主张显置点名主旨。所以,若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常需仔细辨析尾句。
考点二品析语言
【考点阐释】
品析诗歌语言,主要考查诗人对字词的锤炼,赏析诗词曲中的名句,品位诗歌的语言风格等。常见的题干表述形式为:①某字妙在何处(有何表达效果)②品析某句在表达上的妙处③分析诗歌的风格特色等。
【精题回放】
例1(2020 贵州黔东南)“海日生残夜,经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赏析其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作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海日生残夜,经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生”“入”使用拟人手法。既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又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例2(2020江苏苏州)““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
《咏潮》
[宋]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诗歌名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再分析各版本的妙处。这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无论选择哪种版本,都需要找准切入点,结合诗歌意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如选择“千雷震”,可以抓住其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强;以及由“云”想到“雷”,都属于大气现象,联想自然、贴切,如选择“千家吼”,抓住“千家吼”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钱塘潮犹如千军万马的声势,更加生动形象;而“千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大,没有人的行为,比较呆板。
参考答案:
1.“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2.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
【解题方略】
解答品析语言题型,需要了解诗人作品的流派、风格等背景知识,更要结合诗歌语言本身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取三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考点,辨别要求。首先要明确作品品析语言的类型,是品析词语的妙处,还是赏析句子的妙处。鉴赏句子还要明确是否有鉴赏的指向。如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哲理内涵等。如例2,就要求先判断,然后分析两句表达的差别。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理解词语或句子,探究妙在何处。对于炼字,注意先要释字义,即解答所炼字的含义,这一步包括字的本义和在诗句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其次还要考虑这个字是否用了表达技巧,如果有技巧就要对技巧进行解读;最后要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解读出作者所要传达出的情感,对于句子,一般要先分类(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言理名句,还是修辞名句)再鉴赏。如抒情名句从抒情方式、情感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言理名句应从理和趣的融合v、哲理的启示悟性等角度赏析。语言特色型首先要了解诗歌题材风格。把握诗人独特的诗风,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陆游的悲壮爱国等,再用评价诗歌语言特色的一些术语进行评价,最后要理解诗歌的情境与诗人的感情。
第三步:根据考点按照答题格式答题。
炼字: 字愿意是……,在句中的意思是 ……,运用这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富有表现力。
赏句:运用了 …… 手法 (修辞、写作技巧等),写出了 …… (通过练习和想象说明名句字面意思及画面美),表达了 …… (深层含义、作者情感或哲理),具有 …… 的表达效果。
理解风格:这首诗的风格是 ……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幽默、诙谐、简约、简洁、精炼、精当、生动、洗练含蓄、明快、豪放、雄奇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考点三 描述画面
【考点阐释】
所谓描述画面,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所表现的画面。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请描绘××句展现的画面(3)诗歌中××句描绘了那几幅图画。
【精题回放】
例1(2021湖南湘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例2(2021山东烟台)古诗阅读(4分)
种 松
宋荦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日瘦阴还薄①,风多响自重。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②?
[注]①日瘦阴还薄:阳光暗淡,阴云迫近。②大夫封:《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
10. 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解题方略】
答题时,首先要对全诗的主旨和意境氛围,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同时在描绘画面的过程中,要对原始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补充。在答题中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严格按照命题的题干指令规范答题。如例1
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合理想象,生动表达即可。
例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描写画面题,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句子大意是“数条枝干引来云鹤相伴,独生的树干已经长得遒劲似龙了”。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及特点发挥想象,句子中的意象有“枝干”“云鹤”“孤干”等,其特点是横生的枝干摇曳生姿,引来云鹤相伴,“孤干”则苍劲有力,像腾飞的苍龙,联系上下句加上背景“日光微照”“寒风吹过”,构成一幅画面。
【答案】例1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则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例2在微弱的阳光照耀下,松树上数条横生的枝干显得更加优雅,寒风吹过,树枝摇曳,引来云鹤与之相伴,而那些独生的树干枝枝刚劲有力,好似腾空的苍龙。
考点四词句欣赏
【考点阐释】
对诗句中精美的词句或精当的词语的运用进行赏析
【精题回放】
例1(202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句中的加点字。
例2【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解题方略】
答题前仔细研读原诗,准确理解诗词主旨或情感;认真审读试题,准确把握题目要求的赏析角度和相关要求,对原诗中相关的表现形式,(例如叠词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画面的建构、动静结合等手法的运用等)。注意不仅要分析其语言形式,更要结合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答案
例1示例一: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表现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示例二: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通过“聚”和“怒”的动态描写,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示例一:炼字角度:“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
示例二:修辞角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或: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示例三:内容角度:此联为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考点五手法分析
【考点阐释】
对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辨识和分析
【精题回放】
例1(2021山东潍坊)4. 两首诗最后两句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原诗《夜雨寄北》)和《秋思》
例2【2021年广西柳州市】 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原诗李商隐《无题》)
【解题方略】
辨析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一般没有问题,分析其表达效果时,需对全诗主旨、意境和情感的准确把握为基础。例2除了正确辨识对偶,双关、比喻等修辞外,好要对作者当时的境遇及其思想有所了解,这与平时的文化积累很有关系。答题的时候,一般在准确辨析之后,需结合具体语境做解释,然后再结合全诗和作者经历写出其表达效果
答案
例1《夜雨寄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何当共剪西窗烛”是作者的想象中的情景是虚写,“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实景,作者身在郁闷、孤寂的雨夜里憧憬着团聚的美好场面,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秋思》的后两句采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寓情于事的表现手法。“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写出诗人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又开封”的动作写出了诗人开封验看,写出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无比珍视。诗人将对亲人的眷恋熔铸在了临行前因担心又开封的行为中。
例2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考点六情感体味
【考点阐释】
理解诗词所抒发的情感或概括其感情基调
【精题回放】
例1(2021·湖北省荆门市)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原诗陆游《感旧》)
例2【2021★四川资阳】 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原诗陆游《游山西村》)
【解题方略】
第一步,明确诗歌的题材。每一类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感情基调,把握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常见的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抒怀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律可循。例2 由“故乡声”判断是“羁旅思乡诗”,由此判断诗人的情感是思乡的 。
第二步:要充分解读诗词题目,后面的注释文字及相关材料的提示,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如例1,要了解白居易作为地方长官,“顿疏万物焦枯意”,是为农人大有的心得到缓解,标表现的是关注下层百姓的情怀。
第三步:借助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以及能够表露诗人情感的诗眼或议论抒情句子来分析,有时还要借助典故来理解。如例1由“稼穑丰”课判断是人的喜悦心情。
第四步,分析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答题模式:通过 …… (诗歌内容),描绘了 …… 景物。展现了 …… 景象,抒发了 …… 感情。
答案
例1该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虚写梦回边关,实写身居乡野,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凄苦。
例2示例:从“拄杖无时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看出对乡村美景的赞叹,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可以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春社近”可以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出诗人虽遭遇挫折却心有希望、豁达乐观。
考点七形象塑造
【考点阐释】
理解诗词中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及其表达作用
【精题回放】
例1(2019·山东枣庄)7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原诗柳宗元《江雪》)
例2【2018·湖北襄阳)】 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_________,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2分)(原诗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解题方略】
反复研读全诗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诗句中对人物动作、神态及心理的刻画,结合题目要求正确解答即可。例2要结合词的上片来分析,通过“老夫聊发少年狂”这句总领的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特点是“狂气”。
答案
例1.孤独、顽强、高傲(或“不畏严寒、坚持垂钓、傲然独立”等)。
例2少年狂气(狂气)
考点八 领悟情感
【考点阐释】
领悟情感,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含的情感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精题回放】
例1(1)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下,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喜雨
【唐】白居易。
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如标题中的“喜雨”,分析“喜”字流露诗人高兴的情感,在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关键语句,抓住“油然”、“须臾滂沛”、“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从中体会诗人看到这场及时雨缓解了旱情,为老百姓秋天丰收有望感到高兴的情感。由此挖掘出诗人关注民生疾苦,对下层人民的体贴和关爱之情。
例2(2020年山东菏泽).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长安听百舌
①韦 鼎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①百舌:鸟名。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②那:即“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作客他乡听到鸟声;后两句写诗人对鸟儿的“埋怨”。此诗不是直接抒情,而是抓住一个典型的瞬间,揭示主人公的那种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作答此题,可以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的分析“万里”写出了离家的遥远,“异”字不进电除北方与江南的风景差异,抒发远在异乡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思乡却不得回的无奈。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更加突出诗人不得回的无奈。由此可以回答诗人的情感。
答案:例1为这场及时雨带来庄稼丰收而高兴,表现出一种关注下层百姓的情怀。
例2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
【解题方略】
第一步,明确诗歌的题材。每一类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感情基调,把握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常见的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抒怀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律可循。例2 由“故乡声”判断是“羁旅思乡诗”,由此判断诗人的情感是思乡的 。
第二步:要充分解读诗词题目,后面的注释文字及相关材料的提示,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如例1,要了解白居易作为地方长官,“顿疏万物焦枯意”,是为农人大有的心得到缓解,标表现的是关注下层百姓的情怀。
第三步:借助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以及能够表露诗人情感的诗眼或议论抒情句子来分析,有时还要借助典故来理解。如例1由“稼穑丰”课判断是人的喜悦心情。
第四步,分析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答题模式:通过 …… (诗歌内容),描绘了 …… 景物。展现了 …… 景象,抒发了 …… 感情。
考点九 品析语言
考点阐述:
品析诗歌语言,主要考查诗人对字词的锤炼,赏析诗词曲中的名句,品位诗歌的语言风格等。常见的题干表述形式为:①某字妙在何处(有何表达效果)②品析某句在表达上的妙处③分析诗歌的风格特色等。
【精题回放】
例1(2020 贵州黔东南)“海日生残夜,经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赏析其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作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海日生残夜,经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生”“入”使用拟人手法。既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又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例2(2020江苏苏州)““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
《咏潮》
[宋]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诗歌名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再分析各版本的妙处。这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无论选择哪种版本,都需要找准切入点,结合诗歌意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如选择“千雷震”,可以抓住其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强;以及由“云”想到“雷”,都属于大气现象,联想自然、贴切,如选择“千家吼”,抓住“千家吼”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钱塘潮犹如千军万马的声势,更加生动形象;而“千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大,没有人的行为,比较呆板。
参考答案:
1.“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2.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
【解题方略】
解答品析语言题型,需要了解诗人作品的流派、风格等背景知识,更要结合诗歌语言本身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取三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考点,辨别要求。首先要明确作品品析语言的类型,是品析词语的妙处,还是赏析句子的妙处。鉴赏句子还要明确是否有鉴赏的指向。如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哲理内涵等。如例2,就要求先判断,然后分析两句表达的差别。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理解词语或句子,探究妙在何处。对于炼字,注意先要释字义,即解答所炼字的含义,这一步包括字的本义和在诗句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其次还要考虑这个字是否用了表达技巧,如果有技巧就要对技巧进行解读;最后要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解读出作者所要传达出的情感,对于句子,一般要先分类(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言理名句,还是修辞名句)再鉴赏。如抒情名句从抒情方式、情感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言理名句应从理和趣的融合v、哲理的启示悟性等角度赏析。语言特色型首先要了解诗歌题材风格。把握诗人独特的诗风,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陆游的悲壮爱国等,再用评价诗歌语言特色的一些术语进行评价,最后要理解诗歌的情境与诗人的感情。
第三步:根据考点按照答题格式答题。
炼字: 字愿意是……,在句中的意思是 ……,运用这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富有表现力。
赏句:运用了 …… 手法 (修辞、写作技巧等),写出了 …… (通过练习和想象说明名句字面意思及画面美),表达了 …… (深层含义、作者情感或哲理),具有 …… 的表达效果。
理解风格:这首诗的风格是 ……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幽默、诙谐、简约、简洁、精炼、精当、生动、洗练含蓄、明快、豪放、雄奇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考点十 赏析技巧
【考点阐释】
赏析技巧,就是部分诗歌中诗人写作的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等。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时:“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某诗运用了某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诗歌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等等。
【精题回放】
例1(2020 陕西)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首先明确写作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再思考我们学过的,运用这种手法的诗词,找到相关例句加以印证。本题,明确指出运用“兴”的手法,也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再拓展思考运用这种首发的诗歌,《蒹葭》《回延安》等。分析这些诗句是如何运用“兴”的手法引出要歌咏的内容。
参考答案:“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 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例2:(2020四川泸州)
宿翠微寺
唐 马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3.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打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4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抒情方式及其作用。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解答时先要辨别,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本题由“心不厌,故山中”课判断运用的是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
13. (4分)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 (2分)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解题方略】
赏析诗歌技巧,要注意按照下面四步进行:
第一步:在整体感知诗意的基础上,分析规定区域,确定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如例1要求分析起句,那么起句就是规定区域。
第二步: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分析技巧。
第三步:说明运用这种技巧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第四步:答题模式:运用了 …… 手法 , 写出了 …… 表达了 …… (作者情感或道理)具有 …… 表达效果。
考点十一 感悟意境
【考点阐释】
(一)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感悟意境,包括描述意境,概括意境氛围,选择意境相近的诗句等。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写景细致,请简要分析③诗中“XXX”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④从全诗看,对“XXX”意象是如何体现的?
(二)常见意象
1、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
① 杨柳。 ② 长亭。③ 南浦。④酒。
2、思乡类意象(思念家乡;牵挂亲人)
①月亮。②鸿雁。③ 莼羹鲈脍。④双鲤。⑤捣衣。⑥砧声。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① 梧桐。 ② 芭蕉。③流水。 ④ 猿猴。⑤杜鹃/子规。 ⑥斜阳(夕阳、落日、残阳)
⑦西风。 ⑧丁香。⑨杨花。其他:落花
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① 菊花。②梅花。③ 松柏。 ④竹。⑤ 黍离。⑥冰雪、草木。
5、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① 红豆。②莲。③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意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① 投笔 ② 长城。③楼兰。④柳营。⑤ 请缨。⑥羌笛
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① 五柳。 ②东篱。 ③三径。
(三)意境规范用词
1、意境种类(两字):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静谧、幽清、恬静、婉转、朦胧、明净、优美
繁复——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瑰丽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2、意境四字类
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肃杀荒寒
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繁华热闹、雄浑壮丽
【精题回放】
例1(2020四川南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____________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______________的氛围。(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分析能力。“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断”即指深夜。其中,第一空考查意象。第二空考查意境。解答意象题,只要找出规定内所描绘的事:物即可。解答意境题,则要联系诗人、写作背景以及意象的特征来分析。本题是诗人被贬黄州所作,他内心孤独寂寞,因而所写诗词也带有这种情感,然后分析三个意象“缺月、疏桐”“漏断”。描绘的是一个萧索寂寞冷清、万籁俱寂的世界,因而氛围应是清冷的、孤寂的。
答案:(1)漏断 清冷、孤寂
【解题方略】
意境分析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解答时要注意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先确定意象。如例1先找出三个意象。
第二步。依据作者的情感借助联想和想象,用诗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画面,并用双音节词组合画面的特定悲壮等。如例1所渲染的氛围便是清冷孤寂。
第三步:揭示景与情的关系。
答题模式:这首(句)诗描绘了 …… 的画面,营造了 …… 氛围,表达了作者 …… 思想感情。
考点十二名句赏析题
【考点阐释】
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这些诗词名句,要么情景交融,情思绵绵;要么蕴含哲理,发人深思;要么情感积极,斗志昂扬;要么用词精炼,形神兼备等。
赏析诗(词)名句:解读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抓住特点:抓住诗句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点出情境: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整合答案:按照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判定该句是否有言外之意,是否与主旨或情感有关。如果有言外之意,要答出言外之意;如果与诗歌主旨有关,要扣住主旨来答题;如果与表现诗歌情感有关,要结合情感答题;如果运用了比喻手法,要答出比喻义;如果诗句包括了典故,要答出运用典故所要表达的寓意;如果有关键词语,还要答出该词语的含义等。
此外,答题时,还要注意:抓关键词。主要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特殊语(叠词、拟声词)入手,品味赏析。描述画面。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体会意境。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丽等。把握情感。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或表明的观点、志向等。领悟哲理。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
常见题型
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精题回放】
2.(2019 百色)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要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所用修辞的特点,结合写作背景,整首诗的意思,加以赏析。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是: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这一句写的是远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答案: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解题方略】
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答题格式:运用的……手法+写出了……(具体内容)字面含义+表达了什么(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情感或包含的哲理)+表达效果。
考点十三 诗意理解
【考点阐释】
考查考生对诗词相关考点的综合理解把握能力,多以选择题形式展现。
【精题回放】
例1(2021·广西梧州市)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句紧扣诗题,点明登临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应天塔的高峻。
B.承句从传说入手,写“鸡鸣”就能“见日升”,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C.转句使用典故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
D.合句以理入诗,意蕴丰富,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例2(2021·湖北鄂州)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
  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鹅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
  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纱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解题方略】
考查点涉及所选诗词及其作者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诗词主旨的解读,作品情感的把握,意象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辨识、词义、句意的理解以及遣词造句、画面建构、氛围营造等。虽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是对考生的认知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平时加强阅读积累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答题细心审读,注意题干语句中的细微之处,这是准确完成此类题目的不二选择。例1【解答】关键在于对诗词表达感情的把握和手法的理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故选:B。
例2.ABD.正确;B.有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故选:C。
【答案】例1 B.例2C。
考点十四典故运用
【考点阐释】
考查考生对作品中用典手法的辨识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理解能力。
【精题回放】
例1【2018年中考贵州铜仁卷】请对下阙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作简要赏析。
例2.【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4分)
【解题方略】
准确解答此类题目的要点有三:一是在平时的学习和读书中加强文化积累,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典故,二是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境遇和心情,三是结合所给诗词,准确把握诗人借助典故所表达的真实思想或情感。例1根据这句收的典故,在用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不难答出。例2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答案例1.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例2)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的语言,表明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考点十五 综合考查
【考点阐释】
包含词句理解、诗意概括与整体感知等
【精题回放】
例1(2019·北京)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①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②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③ 的人生态度。(3分)(原诗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例2.(2019·湖南郴州)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原诗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题方略】
诗意理解是诗词命题中最常见的考点之一,需在对全诗主旨的准确把握基础上为前提。而理解全诗主旨,则需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当时的心境,细心研读全诗,并认真回味。有的需根据题目指引,到原诗中找到相关诗句及其相关的意象,反复吟咏品鉴,做出合理应答,例1中两人共同的境遇便来自原诗中“同是宦游人”。如果不能敏锐的根据题目,只需找到本句,这一处的填空更无法正确完成。该题后面的两处填空和例2中的上下篇内容的概括,同样离不开对全诗的认真研读、仔细品味和精准理解。
答案例1.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 例2.上片:望月。下片:怀人。